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步步高配套同步课件加同步练习
步步高配套同步课件加同步练习
60°
tan A - tan B b + c = 思考2:在△ABC中,若 , tan A + tan B c
则角A的值为多少?
120°
探究(三):三角形形状的确定
思考1:在△ABC中,若acosB=bcosA,则 △ABC的形状如何? 等腰三角形
思考2:在△ABC中,若B=60°,且b2=ac, 则△ABC的形状如何? 正三角形
1 2 S ac sin B 511.4(cm ) 2
思考3:能否用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 c表示三角形的面积S?
S = p( p - a )( p - b)( p - c)
1 p = (a + b + c ) 2
探究(二):三角形内角的计算
思考1:在△ABC中,若sinA︰sinB︰ sinC=5︰7︰8,则角B的值为多少?
问题提出
1.三角形中有一系列基本定理和公式, 其中包括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正弦 定理,余弦定理,射影定理,面积公式 等,这些知识是解决三角形问题的基本 理论依据. 2.以三角形为背景的数学问题,除了解 三角形和测量问题外,还有与三角函数 相关联的三角变换问题,我们将对这类 问题作些分析与探究.
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
北
东 C
B A
沿北偏东56°的方向航行
思考3:甲船在A处发现乙船在北偏东 60°的B处,以20 n mile/h的速度向正 北方向航行,若使甲船在直线航行中, 与乙船在某处相遇,那么甲船的航行方 向由什么因素所确定?
北 东 C
甲船的航行速度
B A
思考4:在上述问题中,若甲船的航速为 20 3 n mile/h,那么甲船应沿什么方向 航行才能与乙船在C处相遇?
东 B
北偏东 18.46°
A
C
总结
1.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求角的大小, 是角度测量问题的基本内容,主要应用于航海中 航行方向的测量与计算.
2.角与距离是密切相关的,将背景材料中的相关 数据转化为三角形的边角值,再利用正、余弦定 理求相关角的大小,是解题的基本思路. 3.如果角或距离不能直接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 就用方程思想处理.
探究(一):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思考1:在△ABC中,若B=62.7°, C=65.8°,b=3.16cm,如何求三角形的 面积?
1 b sin C sin A S = bc sin A = 2 2 sin B
2
4(cm )
2
思考2:在△ABC中,若a=41.4cm, b=27.3cm,c=38.7cm,如何求三角形的 面积?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2 应用举例(二)
问题提出
1.测量水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有哪两 种类型?分别测量哪些数据? 一个可到达点与一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 距离;两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 基线长和张角.
2.测量物体的高度时,对角的测量有哪几种类型? 在实际问题中如何选择? 仰角、俯角或方位角. 在地面测仰角, 在空中测俯角, 在行进中测方位角. 3.角度是三角形的基本元素,是反映实际问题中 物体方向的几何量,根据相关数据计算角的大小, 也是测量问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北 东 C
B A
沿北偏东30°的方向航行
探究(二):测量相对位置
思考1:甲船在A处,乙船在点A的东偏南45° 方向,且与甲船相距9 n mile的B处.在点B南 偏西15°方向有一个小岛C,甲、乙两船分别 以28 n mile/h和20 n mile/h的速度同时向 小岛直线航行,并同时达到小岛,那么B处与 北 小岛的距离是多少?
角度测量问题
探究(一):测量行进方向
思考1:一艘海轮从海港A出发,沿北偏东75°的方向航行 67.5 n mile后到达海岛B,然后从B出发,沿北偏东32° 的方向航行54.0 n mile后到达海岛C,那么A、C 两点间 的直线距离是否确定?如何计算?
北 东 C
AC=113.15海里
A
B
思考2:在上述问题中,若海轮直接从海 港A出发,直线航行到海岛C,如何确定 海轮的航行方向?
A 东 B
15 海里
C
思考2:在A处观察小岛,其位置如何?
北
A B 东
C
南偏东7°,相距21海里
理论迁移
例 在A处有一条小船,在点A的北偏东 30°方向有一个小岛B,这附近海域内有 北偏东60°方向,且速度为4 nmile/h的 潮流.已知小船的航速是10 nmile/h,若 使小船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小岛,小船 北 应沿什么方向航行?
思考3:在△ABC中,若 a tan B = b tan A , 则△ABC的形状如何? Leabharlann 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2 2
探究(四):三角恒等式证明
思考1:在△ABC中,如何证明
a +b sin A + sin B = 2 2 c sin C
2 2 2 2
?
思考2:在△ABC中,如何证明
a + b + c = 2(bc cos A + ca cos B + ab cosC )
2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