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种业行业分析
报告
2020年9月
目录
一、国内种业市场价值超千亿元,品种格局有待改变 (5)
1、现代种业在国内起步较晚,国内种业规模初具 (5)
(1)四自一辅阶段 (6)
(2)四化一改阶段 (6)
(3)转型市场化阶段 (6)
(4)种子产业化阶段 (6)
(5)现代种子产业阶段 (7)
2、国内种业市场价值高,未来商品化率及价格仍有提升空间 (7)
(1)全国用种面积大,种子市场价值全球排名前列 (7)
(2)主要作物用种面积、亩用种量变化不大,商品化率稳步提升 (9)
3、国内玉米种子品种竞争加剧,优质水稻种子需求增加 (11)
(1)玉米种子供给偏紧,品种激烈竞争下新格局或出现 (11)
(2)杂交水稻种子去库存持续,优质稻种子需求增加 (13)
二、全球种业格局依托农化巨头,国内企业崭露头角 (17)
1、世界种业历经3次变革,以农化集团为基础 (17)
2、国内种子企业进军10强,一线企业优势明显 (19)
(1)拜耳和科迪华规模优势明显,隆平高科跻身一线 (19)
(2)二线企业中国内企业较多,收入规模差距较小 (20)
3、一线企业品种结构以大田作物为主,转基因性状收费盈利能力突出 (21)
三、全球转基因商业化持续推进,国内进程有望加速 (22)
1、国外转基因推广趋于成熟,未来关注发展中国家转基因开发 (22)
(1)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大豆、玉米占比较高 (23)
(2)五大种植国应用率接近饱和,发展中国家转基因应用或加速 (24)
2、国内虫害及粮食安全背景下,转基因推广趋势日益明朗 (25)
3、主粮转基因商业化已具备基础,政策出台有望加速 (29)
四、相关企业简况 (30)
1、大北农:志创世界级农业科技与服务企业 (31)
2、隆平高科:国内综合性种业龙头 (31)
国内用种面积大,种业市场价值超千亿元。
国内种子产业起步较晚,2011年后国内种业才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化育种新格局,开启了现代种业阶段。
市场规模方面,依托国内种植面积较大的优势,国内种子市值占全球1/3。
分品种看,制种面积下降导致玉米种子产量下降,供需格局偏紧,同时品种审定数量增长,行业竞争激烈,未来在产量和抗性上具备多重优势的复合品种有望脱颖而出。
水稻种子方面,杂交水稻种子供给端略宽松,去库存持续,未来优质稻种子需求增加。
全球种业格局依托大型农化集团,国内种子企业跻身一线。
过去20年期间全球种业经历3次变革,随着种业巨头的合并重组,2019年拜耳农化业务的营业收入超过100亿美元,科迪华营业收入超70亿美元,远高于其他竞争对手企业,双寡头格局逐步形成。
国内企业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后排名全球第四,隆平高科跻身一线企业。
盈利能力方面,一线企业中拜耳通过收取转基因授权费,利润率明显高于同行,多数一线企业利润率在5-15%之间。
国外转基因商业化趋于成熟,未来关注发展中国家逐步开放。
全球转基因产业链经历近20年的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近年来主要推广国家种植面积接近饱和,增速放缓。
ISAAA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转基因种植面积为1.92亿公顷,市场规模达172亿美元。
转基因作物以大田作物为主,大豆种植面积占比约50%。
全球主要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有美国、巴西、阿根廷、印度及加拿大,五大国家种植面积占比超过90%。
发展中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发展较不均衡,
90%集中在巴西及阿根廷两国。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农业仍较弱势,农产品依赖进口,未来转基因作物推广应重点关注发展中国家。
国内转基因商业化已具备基础,推广趋势日益明朗。
国内转基因种植始于棉铃虫爆发,目前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有棉花和番木瓜。
2020年9月草地贪夜蛾首次进入东北地区,虫害发生对玉米造成较大威胁,同时2020年生猪补栏需求增加,玉米供需偏紧。
转基因作物凭借优异的生产、抗虫及耐药性能,可有效提升农作物种植效率,缓解供给缺口。
2019年及2020年陆续批准玉米转基因种子及大豆转基因种子(进口)生物安全证书,可以用作原料加工,初步显示国内转基因技术体系已建立。
未来若90%玉米为转基因玉米(工业玉米+饲用玉米占比),市场空间将达388亿人民币。
具备技术储备的种子企业充分受益于主粮转基因品种商业化推进,相关标的大北农、隆平高科。
一、国内种业市场价值超千亿元,品种格局有待改变
1、现代种业在国内起步较晚,国内种业规模初具
我国种业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是四自一辅阶段、四化一改阶段、转型市场化阶段、种子产业化阶段和现代种子产业阶段。
国内种业虽然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产业化阶段开始时间较晚,1995年-2011年种子市场化、产业化的格局才逐步形成。
2011年以后国内种业才开启现代种业阶段,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化育种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