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溴、碘的性质及提取教学设计

溴、碘的性质及提取教学设计

课题:溴、碘的性质及提取
一、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
【课程标准】
1. 认识化学在海水的开发和利用中的实际应用,了解海水综合利用的一般原理和流程;
2. 以自然资源海水中提取溴和碘,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安排在苏教版化学一的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的第一单元最后一节中,在这之前专题二的第一单元介绍了氯及其化合物,以及制备氯的方法和从得失电子、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本课时内容分为从海水、海带中提取溴、碘单质的流程和溴、碘的性质两部分。

【学生分析】
学生对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一定掌握,对氧化还原反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不难被学生所接受,很多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路,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作为四星级高中,震泽中学的生源在本地区处于比较优质的水平,学生有综合运用知识的可能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认识溴、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列举重要用途;
3.知道溴、碘单质的性质及离子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反应原理分析提取溴和碘的过程,体会实验设计的方法;
2.通过将溴碘离子转化为单质进行富集、分离、转化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方法在物质分离中的应用,并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对化工生产流程的原理、步骤和安全防护进行简单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海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对溴碘的提取及应用的了解,感受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培养热爱化学的情感,投身化学的志趣。

3.深切感受化学知识的力量,并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工业生产问题进行思考和决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经济效益及化学工业中风险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溴、碘的提取流程和原理;溴、碘的性质。

难点:溴、碘的提取流程和原理。

溴、碘的提取流程中包含了溴碘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在没有性质作为准备的前提下,学生很难理解该流程的原理,所以提取流程和原理的学习就成了教学的难点。

突破该难点的办法是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探究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用化学的方法和手段去解决,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学习。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情境引入(任务布置—寻找生产溴碘单质的原料)
本节课设计旨在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促进“以知识传递为主”向“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主”的转变,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高能力,形成相应的学科观念,保证可持续发展。

最后通过对两个流程的对比这一环节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过程和技术思想,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价值,知道任何工业生产中风险和机遇共存,学习、研究物质的性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认识真实的化学世界,更主要是为了服务社会,把人类居住的环境变得更和谐美好,人类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在实际上课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热烈,可能问题设置梯度不够到位,在课堂气氛调动方面功力不够,需要我去反思和学习。

《溴和碘的性质及提取》实验活动单
实验活动一:
1.取0.0008 mol/L KBr溶液2 mL的滴入8滴左右新制氯水,观察现象;
2.再加入1 mL的CCl4 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实验活动二:小组合作, 探究检验物质中的“碘”元素的存在
实验报告
小组成员:
实验名称:检验________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

实验一简要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二简要步骤:
现象:
结论:
……
我们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