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恩施土家族饮食文化介绍

恩施土家族饮食文化介绍

恩施土家族饮食文化介绍
土家族十分讲究节日的饮食,不同的节序,饮食品种和方式俱有不同的特色,渐演成俗。

如正月十五闹元宵,食粉团、汤圆,称之为吃元宵;社日,切猪豚和糯米、蒿菜为饭,称之为社饭,彼此馈赠;三月上巳之辰,摘地菜花和作饭,称之为做节气;四月十八日为牛
王节,“宰豕为大脔糁,糯米蒸之,祭祖先兼延客”;端午节食角黍即用竹叶裹粽、盐蛋,饮菖蒲雄黄酒,小儿辈则以酒涂额;八月中秋节,月饼、枣、梨、胡桃相馈送,家人具酒
设肴,陈瓜果饴饼赏月。

平日好酒好菜,积攒准备,以作过年宴会之用。

宴会筵席除鸡、鸭、豕、羊外,无多珍肴,颇有古桃源风。

鄂西土家族十分重视饮食习惯与养生保健的关系。

冬春之际,喜吃炉子菜火锅,无论
荤素,这样可以温中元,驱寒气,并煮死病气之物,起防病延年的功效;在凉拌食品中拌
加酒滴,以健肚肠;冬令时节喜食狗肉,以补肾壮阳;平日喜饮米酒,以解渴爽心,生津养神,驱寒健体;土家族人善于利用食物的冷热偏性来调节人体气血精的内外平衡,寒体寒
病忌食生冷食物,热体热病忌食大热大辛,火旺便结宜服蜂糖、核桃以润肠滑便;吃鱼腥草,有利尿消炎之功;喜用花椒叶、柑桔树叶、辣椒等作佐料煮菜,起到增加香味和开胃
消化的作用。

崇尚节俭、喜渔猎。

以丰富饮食、注重礼仪、讲究节日的饮食习尚,在整个鄂西土家
族地区大致相同或相近。

但由于鄂西土家族地区地理条件平陡高低的变化,又使土家族的
饮食具有相对的区域性特色,尤其是不同的地域形成各自的传统食品,使得鄂西土家族地
区的饮食文化呈丰富多彩的特征。

“乡人居高者,恃包谷为接济主粮;居下者,恃甘薯为接济正粮”。

“收藏甘薯必挖
土窖,欲其不露风也”,这是一种保鲜防腐技术,窖中甘薯食用如鲜。

“收藏包谷及杂粮,或连穗自悬屋角,或于门外编竹为?铮?上覆以草,欲其露风也。

”同治《来凤县志》露风
晾干的包谷杂粮比放在屋内炕烘而干的食用起来香醇得多。

高山乡里用包谷熬糖,和用包谷、鲜谷炒制的米花制作成“糖包谷托”和“鲜谷饼”,加上核桃、板栗、葵花向日葵等,成为高山特有的点心。

无稻谷的高山将包谷泡涨用石磨梭成谷“米”,作为节日食用和待
客的佳品。

低山用糯米做米酒,又称醪糟,用糖和芝麻做饼以及柿子晒晾成饼成为低山特
有的点心。

城中用芝麻、阴米和糖制作各式各样的糕点糖食就更为丰富。

地域性还表现为
丰富多彩的风味菜肴与食谱。

土家族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根据本地的物产,造就出许许多多独具地方风味的菜肴
佳品,素净而味美。

如来凤、咸丰等地,“土人以油炸黄豆、包谷、米花、芝麻、绿焦诸物,取水和油,煮茶叶作汤泡之,饷客致敬,名曰油茶。

”“妇女摘绿橙切片,镂成百花,蜜渍晒干,曰橙花。

挑剔玲珑,香味俱绝。

”同治《来凤县志》蔬菜制作总分酸、辣、干
三大类。

酸菜坛子,泡有大蒜、辣椒、豆角等。

春天的青菜,秋天的白菜、萝卜,做成酸菜,一吃数月,酸菜在喜宴上也有它的席位;“邑人每食不离辣子,盖从岩幽谷中,水泉
冷冽,非辛热不足以温胃和脾也”同治《来凤县志》,家家都种辣椒,餐餐都有辣味,无
辣不成菜,无人不喜辣;辣椒晾干切细,作为必不可少的佐料,鲜红辣椒磨细成“稀广
椒”;将青白菜、萝卜、豆类、瓜果类晾晒制成干菜,备以过冬,成为传统;家家炕土腊肉。

合渣、面饭、渣椒、糍粑、社饭、土腊肉、酸菜坛子构成土家族独具特色的饮食。

“三罐
一老酒,泡菜土腊肉,盐菜广椒,合渣懒豆腐”的食谱,风味别致。

一、鲊广椒炒腊肉
土家人喜食腊肉,土家腊肉色泽焦黄、肉质坚实、熏香浓郁、风味独特。

鲊广椒,也称为鲊辣椒,它是以恩施本地鲜红辣椒和苞谷面玉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

将鲊广椒在锅中焙熟后与土家腊肉一起炒食或作扣碗底料蒸食,成品色泽微红,酸辣
味十分特别。

二、来凤皮蛋
无铅松花皮蛋是来凤县传统产品,利用来凤本地麻鸭所产鸭蛋制作而成。

制作工艺独特,蛋清如玉,上有松柏叶状花纹,俗称松花,食之鲜嫩味美,余香满口,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三、绿豆皮
离开恩施几年,时时刻刻都想着要吃豆皮。

他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又高,跟武汉人吃的
豆丝又点像,但味道要比豆丝好太多了。

恩施大多数人都钟情于它,并且喜欢用酸菜作为
配菜。

在恩施的小餐厅都能吃到的小吃,很多人早餐的首选。

做法:首先把绿豆、大米洗净用水都泡上一天打成浆。

然后把一个大锅洗净,文火。

用漏斗把打成的绿豆浆一丝一丝的倒入锅中,也可以在锅里贴上薄薄的一层烙熟后切丝。

这样一张豆皮就做成了,吃法跟面条的吃法都差不多,可以做成炸酱豆皮,肉丝豆皮,炒
豆皮等等,做成自己喜欢的吃法。

四、社饭
社饭自古有之,是中国土家、苗、侗族等少数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种食品。

社饭的制作
方法是:将田园、溪边、山坡上的鲜嫩社蒿香蒿、青蒿采撷回家,洗净剁碎,揉尽苦水,
焙干,与野蒜胡葱、地米菜、腊豆干、腊肉干等辅料掺合糯米可掺部分粘米,但需先将粘
米煮成半熟后合入糯米蒸或焖制而成。

其味鲜美,芳香扑鼻,松软可口,老少皆宜。

土家人做社饭不光是自家人吃,还把它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故有民谚说,“送完了
自家的,吃不完别家的”,充分显示出土家人淳朴、亲和的民风。

五、土家油茶汤
土家油茶汤是一种似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香、脆、滑、鲜,味美适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传统的非常钟爱的风味食品,故有民谚曰:“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一
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来硬邦邦”。

同时,喝油茶汤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种传统礼仪,凡是贵客临门,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汤款待。

土家油茶汤是先用食用油炸适量茶叶至蜡黄后,加水于锅中,并放上姜、葱、蒜、胡
椒粉等天然佐料,水一沸便舀入碗中,加上事先炒好或炸好的炒米花、玉米花、豆腐果、
核桃仁、花生米、黄豆等“泡货”即可食用。

土家油茶汤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饮
食文化现象之一,堪称中国茶文化一绝,源远流长。

至今在全州,特别是在咸丰、来凤等
地盛行。

六、合渣
合渣,又名懒豆腐。

恩施土家人对合渣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在兵荒马乱之年,由
于粮食奇缺,合渣救下了不少人的性命,流传有“辣椒当盐,合渣过年”的民谚。

在恩施,合渣的吃法很多,其中张关合渣是制作合渣火锅的典型。

张关合渣因宣恩一
小集镇“张关”而得名,是将合渣煮好后点卤变得稍干,加鲜汤配猪肉、仔鸡、鸡蛋等做
成鲜肉合渣、仔鸡合渣、鸡蛋合渣等系列合渣火锅,尤以镇上一位黄姓老太婆制作的最有名、最为地道。

七、莼菜
莼菜是难得的绿色保健食品,在中国唯有恩施州和两湖西湖、太湖有批量出产,尤以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所产莼菜品质佳,规模最大,被国家命名为“莼菜之乡”称号。

莼菜
鲜脆可口,具有多种药理效果。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