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风格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风格

伦敦红屋 这是一座维多利亚鼎盛时期的乡土建筑,建于1859年—1860年。装饰被简化至 最小,窗、屋顶、烟囱的形状都是根据室内空间决定的,标志着当时新建筑风格的开端。
18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此桥完工于1894年,具有维多利亚时期的独特风雅气质。当轮船还作为重要交通工具的时候,一天之 中桥身不得不起落过50次之多。
18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威廉•莫里斯(Willim Morris 1834—1896)是英 国19世纪著名的设计家、诗人、思想家、评论家和 社会主义者,英国手工艺运动的奠基人和领导者。 莫里斯的美学思想中有很多含有功能主义的色彩, 如:“一切来源于人们,一切用于人们”,“不要 在你家里放着你认为不美或不实用的东西”等等。 莫里斯图案设计的结构也体现了一种注重功能的思 想,他要求图案设计有一种清晰的秩序感,视觉结 构的清晰产生一种视觉审美的愉悦感
这个令人神往的时代,并没有随着维多利亚女王的去世而结束。很多历史学 家认为,所谓“维多利亚时代”的真正结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而令我们 中国人印象深刻的是1840年,中英爆发鸦片战争。中国由此渐渐步入半殖民地深渊。而 当时,英国正处于“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中 国 妇 女 在 阅 读 伦 敦 画 报
18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哈珀周刊》(Harper's Weekly)上刊出的关于中国人的画面
18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维多利亚上半期,也就是19世纪上半期,平面设计风格主要追求繁琐、华贵、复杂装饰的效果, 因此出现了繁琐的“美术字”风气。字体设计为了达到华贵、花哨的效果广泛使用了类似阴影体、 各种装饰体。版面编排上的繁琐也是这个时期的平面设计特点之一。彩色石板印刷的发明和发展, 更加给平面设计繁琐装饰化带来几乎是没有限制的手段。
18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巴黎的奥塞美术馆
18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牛津 阿什莫尔艺术和考古博物馆
18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维多利亚火车 站纪念维多利亚女 皇就位50周年而命 名由英国建筑师威 廉姆·史蒂芬设计, 是一座宏伟的哥特 式建筑,拥有华丽 繁复的装饰和小尖 (或小圆)顶,并 且是异域风情融合 印度的传统风格。 整个建筑布满了精 美的石雕,从建成 至今一直是印度最 繁忙的火车站
18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安妮女王(QueenAnne),源于英国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时期建筑形式,采用非对称平 立面、形式多样的屋顶、大量细部墙体及单层门廊等表现形式,宛如一尊装饰感强 烈的艺术品,穿越百年建筑历史,已然成为一种经典的建筑形态,也是深受当时上 流社会追捧的建筑奇迹。
18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18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维多利亚是整个19世纪的英国君主,她把18世纪和20世纪联系起来,创造 了一个和平、繁荣的稳定局势。由于生活的安定,物质的日益丰富,经济 高速发展,因此人们对艺术、审美的要求也日益增高。
1850年前后,“维多利亚”这个词开 始被用来形容这个时期的一种美学价 值和风格,进而被用来形容这个时期 的精神、问题特征。维多利亚时期是 富裕的发展时期,设计上的矫揉造作、 繁琐装饰、异国风气占了非常重要的 地位,无论是从建筑与室内设计上, 还是从产品设计上,乃至平面设计上, 都弥漫了这种风格,这种风格的流行, 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在长期和平繁 荣发展的前途下不可避免的现象。而 日后的不少设计运动,包括英国的 “工艺美术”运动和席卷欧美的“新 美术”运动,其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 要与这种繁琐装饰风抗争。
18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维纳斯的镜子(The Mirror of Venus) 1870-76年 油彩.画布 这是一幅公认的与任何文学无关的唯美作品。纳纳斯和女仆们在凝视着水中自己的倒影。 身后的背景多岩的山地被认为来自于波提切或达芬奇的影响。据说,拉斯金在观看这幅 画时,误认为是水彩,这是因为伯恩琼斯在使用油彩时喜爱薄涂所产生的效果,非常之 美。
18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圣保罗大教堂 ST. PAUL’S CATHEDRAL
英国英格兰伦敦 1966年的伦敦大火 摧毁了这里原先的建筑, 设计师克里斯多弗?雷
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在 原址上修建了这座世界 闻名的大教堂,是世界 上最有名的大教堂之一。 这座巴洛克风格的教堂 仅仅花费35年就修建而 成,却最完美体现了设 计师的灵感和鬼斧神工 般的高超技艺。其中的 珍宝包括维多利亚时期 的镶嵌画、回音廊和数 不胜数的浮雕和塑像。
18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William Morris
18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乔叟集
18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儿童读物
18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1 9 0 0 年 巴 黎 奥 运 会 海 报
18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19 08 年 伦 敦 奥 运 会 海 报
18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Arthur Rackham最 出名的作品 是他为《爱 丽丝漫游奇 境记》配的 插画。他的 爱丽丝俨然 是个小淑女, 安静,矜持, 满含戒备和 困惑,眼神 里没有一丝 笑意,更不 用说淘气的 神情
Arthur Rackha的绘 画技艺和画风日渐 成熟。他1899年为 《TalesFromShakes peare》配的插画, 成为传世的名画。 其中包括莎翁的 《Midsummer Night's Dream(仲 夏夜之梦)》。他 画的仙后美象颗晶 莹的露珠在微风中 轻颤,让读者翻书 时也带着份小心, 怕惊散了仙后和她
18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名称:《圣佩尔山的割麦人》 作者:奥古斯汀·雷荷密特 (法国,1844-1925年) 类别:绘画,油画 材质:画布油画 规格:76.8×97.2厘米
18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名称:《塞纳河畔,韦特伊 附近》
作者:克洛德·莫奈(法国, 1840-1926年)
18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英国浪漫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坐 落于伦敦,又称新威斯特敏斯特宫, 以区别于1834年焚毁的旧宫。1836年, 古典主义建筑师C.巴雷爵士受命设 计,1840年动工,60年代在其儿子E.M. 巴雷主持下完成。浪漫主义建筑师 A.W.N.普金被任命为巴雷爵士的助手, 负责把这幢建筑物装饰成哥特式风格。 国会大厦的平面基本是古典主义的格 栅式。在纵横两个轴线的交点上设八 角形的中央大厅。其南侧是上院,北侧 是下院。两院都有大量的附属房间,包 括办公楼、餐厅、图书室、休息室等, 使用很方便。大厦的正面朝西,因照 顾一些旧建筑物而不对称。东面濒临 泰晤士河,长达267米,是古典主义 式构图,对称而整齐,细节表现了垂直 式哥特建筑风格的特点。北端的大钟 塔高96米,南端的维多利亚塔高102 米,两者的形式差别很大,强烈的对比 造成了浪漫主义所追求的变化丰富的 轮廓线。大厦全用灰色石块建造,采 取传统的拱券结构方法。
维多利亚时期印刷事业得到非常大的发展,自然也促进了平面设计史的发展。这个时期欧美平 面设计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使美国插图进入了“黄金时代”。
缺点: 1.装饰过剩,格调不高。 2.做秀以引起观者的注意,远比“可读性”重要。 3.海报排版拥挤不堪。 4.如同一张画般地复杂,写实的手法与深远的空间,却成为一般消费大众最容易亲近的营销媒 介。 5.具有一股现代设计所缺乏的力量和特质。 6.叙事性元素,写实的形体占很重要部分,一种难以言喻的丰富性,这是维多利亚视传设计最 主要的特质,也是其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
18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初秋》杜普雷(法国,1811-1889)
《牧 场上 的牛 羊》 罗 萨· 包赫 尔(法 国,
1822-
1899)
《炉边私语》科赫(德国画派1863-1923)
18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维多利亚时代的文艺运动流派包括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 艺术,以及后印象派等。艺术界呈现出群星夺目的盛景。
18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水晶宫
1849年,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提出要组 织一个世界博览会。这个博览会于1851年开幕,即著 名的伦敦世界博览会,也是世界上第1次举办的大规 模世界博览会。是在巨大展览建筑“水晶宫”中举行 的,所以有常称“水晶宫展览”但是这次的展览评价 并不高,维多利亚时期是富裕的发展时期,设计上的 矫柔造作、烦琐装饰、异国风气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从建筑与室内装饰,还是产品设计上,乃至平 面设计上,都弥漫了这种风格。
类别:绘画,油画 材质:画布油画 规格:60×80厘米
18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风格—马川
沉睡中的公主(Briar Rose series—The Sleeping Princess) 1873-90年 油彩 泰晤士报曾对这四幅关于睡美人主题的画给予极高评价: 伯恩琼斯先生画中那鲜明的爱的关注我们已熟悉,但它从未被以 如此大的尺度和如此丰富的幻想成分来表现过。梦幻和仙女的世 界一定从未被如此奢侈地呈现过。
约瑟夫·帕克斯顿,人们应该记住这个名 字。正是他,从背面径脉纵横呈环形交错的 王莲叶子中获得灵感,设计了通体透明、气 势宏伟的水晶宫,不仅成就了第一届世博会, 而且开创了功能主义建筑的先河。世博会结 束后水晶宫移至伦敦南部的西得汉姆,并以 更大规模重新建造,1854年向公众开放。它 作为伦敦的娱乐中心存在了82年,于1936年 毁于大火。水晶宫不仅成为第一届世博会的 标志,它还见证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辉煌。
维多利亚时代还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作家、诗人和他们的传世之作,如英国女 作家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以及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雾 都孤儿》)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