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命题人:吴开成审核人:周先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48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黏性的叫黍,不黏的称稷。
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
由此,可能作出的判断是()A.《诗经》中包含了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B.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C.黍和稷是商周最重要的粮食作物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2.牛是与农耕关系密切的家畜。
中国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牛不仅是人们从事农耕的必需,同时也成为人们心目中吉祥的象征,春牛图则成为年画、剪纸、刺绣等领域常见的题材。
中国最早的牛耕出现在()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唐代早期D.与农业生产一起出现3.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寒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B.郑国渠 C.灵渠D.芍陂4.《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该材料说明()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5.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
这说明( )A.贝用于占卜 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 D.贝是货币6.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7.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 ) 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B.“,举以为收孥”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8.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中国,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9.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第3页,共10页第4页,共10页B .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10. 下表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生丝出口量的统计表,表中反映的现象在客观上的进步作用是( )A. B .使中国的关税收入大增C .使中国农民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D .使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得到扭转11.下图为中国近代重要城市分布图,促成这一状态的原因不包括( )A .工业革命的扩展B .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C .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D .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2.“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据你的理解,下列哪项最符合“它”的特点 ( ) A.民族资本主义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D.买办阶层13. 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条约规定:中美两国国民相互在对方国家享有居住、旅行、经商、租赁土地、文化教育、宗教等各方面同等的权利;在进出口贸易中享有平等的税率;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
以下对该条约性质的判断,最恰当的是 ( )A.是不平等条约,因为奉行强权政治的美国不会履行条约义务B.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规定了中美两国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C.是不平等条约,因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落后于美国D.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反映了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14.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
……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 .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 .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 .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 .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15.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
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
”他所说的“进步”应包括①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 ②由机械牵引的电车与汽车出 现 ③ 城市交通系统有所发展④内地与西北、西南等地区之间都有铁路交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16.“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A .铁路运输B .航运C .航空D .电报电信17.下图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受大众欢迎的QQ 场景,那么互联网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 )①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②虽然快捷迅速,但费用较之打电话要昂贵多了 ③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④可以 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18.右图是某同学在网上查阅资料时发现的上海求兴机器厂的公章红印。
依据图片中的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处于 ( ) A .中华民国成立初期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大跃进”运动时期D.国有企业改制时期19.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体现在( )A.使经济建设成为全党的工作重心B.扭转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错误C.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分析D.提出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国的总任务20.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漫画,从它描述或揭示中国该年代的社会主题判断,这两幅漫画创作于( )A.20世纪40年代中期B.20世纪40年代末C.20世纪50年代末D.20世纪60年代中期21.下表为“文革”期间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这些数据表明 ( )A.B.“文革”对工农产业的冲击是有限的C.“九一三事件”后,经济迅速回升D.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经济迅速回升22.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该时期是 ( )A.1949~1951年B.1953~1955年C.1958~1960年D.1979~1981年23.下列不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内容的是()A.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B.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C.发展乡镇企业 D.实行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24.“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材料反映了 ( )①农村生产经营权发生变化②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第Ⅱ卷(非择题共52分)二、非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小题18分,26小题16分,27小题18分)25.(18分)有人说,如果不懂得小农经济,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
材料二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
家庭供养是农村养老的主体。
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所依、所养”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一样”“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思想根源。
传统社会以“孔孟仁政”治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社会肯定,汉朝就有“举孝廉”官职。
但是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元,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力低下的情况,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庭邻里的互助。
材料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土第7页,共10页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材料四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历史性变化。
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调生活到“农工商”全面发展“走出国门”,30年来,中国农民经历了几千年来发展变化最快的“改革开放”洗礼,生存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现在已有超过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活跃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农民的角色定位历史性的变化成为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新华网南京2008年10月9日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系。
(6分)(2)材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的哪些特点?(5分)(3)《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思想?据此说明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2分)(4)结合材料四,说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哪些变化。
(2分)(5)就材料二、四反映的现象展开研究性学习,请你确定一个合适的研究题目。
(3分)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材料二明代徽州商人余文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
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
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
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