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三上册历史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7高二上·重庆月考) 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A .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 . 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C . 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D . 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2. (2分)(2016·渭南模拟) 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
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
”这主要说明()A . 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 . 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C . 体现了“耕者有其田”D . 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3. (2分) (2016高三上·东莞期中) 宦官专权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现象,随侍君侧的宦官操纵皇帝,便控制了国家的政柄。
历史上,宦官专权往往出现在皇帝昏庸、幼主临朝、母后主政之时。
宦官是皇帝的奴才,不受监察,他们专权往往比官僚专权为祸更烈。
中国古代出现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是()A . 皇权至上B . 皇帝年幼昏庸,母后主政C . 宦官比大臣更接近权力中心D . 宦官得到皇帝信任,不受监督4. (2分) (2017高二上·东台月考) 流行语常常代表社会发展的潮流,下列流行语体现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特征的是()A . 超英赶美B . 效率就是生命C . 摸着石头过河D . 造反有理5. (2分)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 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 . 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C . 电灯照亮千家万户D . 电话成为重要通讯工具6. (2分)位于今四川成都附近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A . 春秋时期B . 战国时期C . 秦朝时期D . 西汉时期7. (2分) (2019高二上·临夏月考)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它的制定标志着()A . 古罗马习惯法的形成B . 古罗马成文法的诞生C . 罗马万民法的形成D . 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8. (2分) (2017高二上·玉溪期中) 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表)确定一研究主题。
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A . 上海工业化一瞥B . 改革开放在上海C . 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D . 上海,红色的摇篮9. (2分) (2017高一下·思南期中)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这首诗能够反映自然经济状态下()①乡野风景的恬适闲静②乡村民风的古朴醇厚③重视农业的观念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 . ①②③B . ①③④C . ②③④D . ①②③④10. (2分) (2017高三上·临沂开学考) “我(赫鲁晓夫)还记得那段时间,在经济崩溃和大饥荒之后,城市忽然恢复了生机,涌现出了各种产品,价格开始回落。
这当然是一种退却,但它却帮助我们从国内战争的后遗症中恢复过来,积蓄了力量。
”下列对“积蓄了力量”的理解,正确的是()A . 为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B . 使俄国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C . 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D . 为夺取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1. (2分) (2016高二下·茂名期末)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 . 秦简的记载B . 民间的传说C . 史家的研究论文D . 《汉书》的记载12. (2分)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①“准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
政体虽更,民彝无改”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A . ①②③④B . ①④②③C . ①②④③D . ①③②④二、非选择题 (共4题;共50分)13. (20分) (2018高二下·城固开学考) 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溢美称谓,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扬时代也。
——《民报·发刊词》材料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了一系列关系到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前途的重要论断,明确回答了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犹如和煦的春风,吹开了在中国上空飘浮着的“左”倾阴霾。
材料四:高福利,需要高税收的支持。
20世纪,英国最叫座的电影明星凯恩,放弃了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移居到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他说:我热爱英国,但要等到税收政策改变后才会回去。
企业日子也不好过,以1976年的加工业为例,英国的税后利润为8.50%,比西欧、北美低7个百分点。
想赚大钱的,唯有另择国门。
社会保障部含总部和六个专门机构,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员约有100万,每年的管理费用就高达16亿英镑。
(1)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在封建时代他为何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2)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先后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主张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怎样看待“市场”和“计划”?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4)现代福利制度起源于英国。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福利制度的认识。
14. (5分) (2018高三下·阳高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全球化和国家主权的关系,西方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论。
一些人认为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无国界的时代;但也有些人说情况“完完全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全球化只会造成我们关于主权看法的变化,它“不危及主权的安全,更精确地说全球化正在促使我们采取一种更精密的眼光来看主权问题”这些人还说、关于全球化使民族国家成为过时的论点“与象牙里的腹话没有区别”。
还有人指出,为了促进整体的重大战略和使其他方面主权的最大化,主权的各个方面是可以“讨价还价”的。
从这一意义上讲,“主权更可以看成是一套人们正在使用的准则和习俗,可以显示出变异和灵活性”——王加丰《“欧洲化”,西欧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主权问题》依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5. (10分)(2016·惠州模拟)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在乡村建设运动出现之初,王鸿一等人于1929年在河南设立了村治学院,形成所谓村治派,提出了实行乡村自治的理念。
他们明确表示,成立村治学院的目的在于:“研究乡村自治及一切乡村问题,并培养乡村自治及其他服务人才,以期指导本省乡村自治之完成。
”……在思想认识上,乡村建设派认为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好途径。
梁漱溟说:“所谓经济进步,无非是生产技术与经营技术的进步,此种进步,均从小规模进于大规模,从零碎生产进于大批生产。
这种情形,都是竞争的结果。
……农业进步亦需要大规模的经营,与工业同。
……农业既不能走竞争吞并的路,其经营复须相当的大规模,则舍农民同意的自觉的‘合作’,殆无他途。
”……乡村建设运动的各个实验区都建立了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农村教育机构。
对农村教育最为投入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其农民教育部的报告中指出:“我们想产生的教育建设方案不是偏于心理,或物质,或社会,或国家的任何一方面的建设,而是集中在一切建设的基础上作工夫;简言之,就是人的建设,或新民的建设。
此种建设成功,则其他一切建设都易着手进行。
”——虞和平《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农村改造模式》(1)根据材料,概括乡村建设运动中对农村的改造主要措施。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乡村建设运动的认识。
16. (15分) (2019高三上·杭州期中)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7世纪的初唐,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
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接照当时的标准来看,也近于至善,是以共自信心也日积月深。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唐初又以无比的自信包容异族文化,融铸出多姿多彩的大唐风采。
隋唐之重建西安以一种宏大的眼光,构成一座计划城市。
……唐朝具有世界主义的色彩。
……当中国皇帝成望最高的时候,恒河边上的印度王子接受了他的宗主权,一个阿萨密的篡位者被押赴西安受审;使节来自高丽和日本;中国的都城有叙利亚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吐蕃人与安南人来定居。
国子监亦即国立大学中,有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其中量具热忱的是日本人,其中有些像今日大使馆的文化参贊,在中国即曾居留达几十年。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三:以文成公主和亲吐善为契机,唐太宗开启了汉文化大规模传入吐蕃地区的大门,其历史功绩可以和孔子创立儒学、占ト、历算、工巧等的贡献相媲美,唐太宗和符号化的孔子在政治与文化上的“至高性”和“重要性”就成为这二人所具有的共同点,唐太宗与孔子都可以算作汉文化的代表。
——摘自韩腾、石硕《从藏文史料对唐太宗的记戟看藏族史学观》材料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内部组织近于至善”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表现。
并请用一句话评价为“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
(2)根据材料二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
结合所学,以唐太宗对外文化交流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唐朝具有世界主义的色彩”。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和材料三之间的历史联系。
指出材料四建筑体现“汉文化”的表现。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1、考点:解析:答案:9-1、考点:解析:答案:10-1、考点:解析:答案:11-1、考点:解析:答案:12-1、考点:解析:二、非选择题 (共4题;共50分)答案:13-1、答案:13-2、答案:13-3、答案:13-4、考点:解析:答案:14-1、考点:解析:答案:15-1、答案:15-2、考点:解析:答案:16-1、答案:16-2、答案:16-3、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