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觉传导通路资料讲解

感觉传导通路资料讲解

脊髓后角细胞 Ⅱ级神经元
脊髓丘脑前束 (不交叉)
丘脑腹后外侧核 Ⅲ级神经元
丘脑皮质束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
3. 深感觉传导径路
肌肉、肌腱、骨 周围突 膜、关节感受器 经脊神 经
脊神经节 Ⅰ级神经元
中枢突 经后根入脊髓成后索
薄束核、楔束核 内侧丘系 丘脑腹后外侧核
Ⅱ级神经元
交叉
Ⅲ级神经元
丘脑皮质束 经内囊后肢
即绝大多数皮节由2-3个后根重叠支配。
(二)脊椎与脊髓节段的关系
1、节段的区分
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共有31对,每对脊神经根相连的 一段脊髓为一个节段,因此,脊髓共有31个节段。
颈段 胸段 腰段
8节(C1~8)
骶段
12节(T1~12) 尾段
5节(L1~5)
5节(S1~5) 1节(Co1)
2.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检查者必须熟练掌握全身感觉皮节 及周围神经分布的知识,按其分布 的范围有的放矢地进行检查,方可 获得准确的结果;
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一)神经干型感觉障碍
➢受损害的某一神经干分 布区内各种感觉均减退 或消失
➢如桡神经麻痹、尺神 经麻痹、腓总神经损伤 和股外侧皮神经炎等单 神经病
图2-53 股外侧皮神经炎
感觉障碍的定位
感觉检查的注意事项
先全身检查一遍,如发现有感觉障 碍,再从感觉消失或减退区查至正 常区,然后至过敏区;
检查部位应充分暴露,并进行两侧 对称的比较。注意感觉障碍的程度、 性质、界线,其界线可用笔在病人 皮肤上划出,最后将结果准确地描 绘在感觉记录图上。从此感觉记录 图中,可以推断病变的部位,并可 用于以后随访比较;
的症状,如感觉缺失或感觉减退; 感觉缺失(anesthesia)、感觉减退(hypesthesia)
指在意识清楚时对刺激不发生反应或反应减弱。感觉缺 失有痛觉缺失、温度觉缺失、触觉缺失和深感觉缺失之分, 在同一部位内各种感觉均缺失,称完全性感觉缺失;若在 同一部位仅有某种感觉障碍(如痛觉、温度觉缺失),而 其他感觉(如触觉)仍保存者,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
脊髓后角细胞 前连合交叉 丘脑腹后外侧核 Ⅱ级神经元 脊髓丘脑侧束 Ⅲ级神经元
丘脑皮质束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
图2-46浅感觉传导径路
2. 触觉传导径路
周围突 皮肤感受器
经脊神经
脊神经节 Ⅰ级神经元
中枢突
大部分经后根入脊髓后索
(精细) 薄束核、楔束核
Ⅱ级神经元
内侧丘系(交叉)
小部分经后根入脊髓 (粗略)
一 般 感 觉
浅感觉
痛觉 温度觉 触觉
深感觉
运动觉 位置觉 振动觉
复合感觉 (皮质感觉)
实体觉 图形觉 两点辨别觉 定位觉 重量觉等
感觉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感觉系统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一)各种感觉传导径路
1. 痛觉、温度觉传导径路
皮肤感受器 周围突 经脊神经
脊神经节 Ⅰ级神经元
中枢突 经后根入脊髓 (上升1-2个节段)
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二)末梢型感觉障碍
➢ 表现为四肢对称性的末端各 种感觉障碍(温、痛、触和 深感觉),呈手套-袜套样 分布,远端重于近端。常伴 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4、疼痛(pain) 系感觉纤维受刺激后的反应。 当痛觉感受器、传导径路或中枢受到伤害性刺激, 或对痛觉起抑制作用的正常神经结构受损后,都 会产生疼痛。不受外界刺激而感受到的疼痛称为 自发性疼痛,由病灶刺激痛觉结构所引起。当有 疼痛发生时,必须注意疼痛的性质、程度、频度、 分布范围、是发作性还是持续性,并注意疼痛加 重或减轻因素。
2、感觉异常(paresthesia)指没有受到外界刺激 而产生的异常感觉,如麻木感、蚁行感、电击感、 针刺感、紧束感、肿胀感、冷热感等,可见于周 围神经、脊髓传导束受损等。
3、感觉倒错(desesthsia)对刺激感受的认识错误, 如非疼痛性刺激而产生疼痛感觉,冷觉刺激出现热 感觉,触觉刺激认为是痛觉。
中央后回中上部 旁中央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图2-48深感觉传导径路
图2-49 各种感觉传导径路简易动画
(二)脊髓内感觉传导束的排列
图2-50 脊髓内感觉传导束的排列
(三)节段性感觉支配
• (一)皮节的重叠支配
1. 皮节--每一个脊髓神经后根支配的皮肤
区域 ,称皮节。
2. 特征--皮节的神经支配表现为重叠性,
感觉障碍分类
刺激性症状:当感觉径路受到刺激或兴奋性增高时 出现的症状,如感觉过敏、感觉倒错、感觉过度、 感觉异常或疼痛等。
1、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表现为给予轻微 的刺激却有强烈的感觉,如一个轻的刺激引起较 强的疼痛感受,为检查时的刺激与传导径路上的 兴奋性病灶所产生的刺激总和引起,是痛觉敏感 性增强或感觉阈值降低所。
• (四)周围性感觉支配
➢若干相邻的脊神经前支在颈部和腰骶部组成神 经丛,如颈丛、腰丛和骶丛 ➢再通过神经纤维的重新组合和分配,从神经丛 发出多支周围神经,每支周围神经含多个节段的 脊神经纤维,因此周围神经在体表的分布与脊髓 的节段性分布不同
感觉系统的损害及定位
感觉障碍的分类
感觉障碍可分为抑制性症状和刺激性症状两大类。 抑制性症状:感觉径路损害或功能受到抑制时出现
脊髓与脊柱不等长,大部分脊髓节段的位置 高于同序数椎骨。
颈1~4节(C1~4) 颈5~8节C5~8) 胸1~4节(T1~4) 胸5~8节(T5~8) 胸9~12节(T9~12) 腰1~5节(L1~5) 骶1~5节(S1~5) 尾节(Co1)
平对同序数椎骨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1节(-1)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2节(-2)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3节(-3)
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
• 感觉系统的定义及感觉的分类 • 感觉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 感觉系统损害的表现及定位
感觉系统的定义及感觉的分类
感觉系统的定义
感觉是作用于各个感受器的各种形 式刺激在人脑中直接反应。 感觉包括特殊感觉和一般感觉
感觉系统
感觉的分类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感觉系统
感觉的分类
对第11、12胸椎 对第1腰椎
(三)脊神经根与周围神经的关系
脊神经根的体表标志
C5 上臂外侧
C6
拇指
C8
小指
T1 前臂内侧
T2 上臂内侧
T2 锁骨下窝
T4
乳腺
T7
剑突
T10

T12 腹 股 沟
L4 拇指内侧
S1
小趾
S2
足跟
L1-S1 前 面
L5-S3 后 面
图2-51 脊神经节段皮肤分布
感觉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