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摘要:在教育中教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及转化一直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问题学生”?“问题学生”产生的根源是什么?“问题学生”背后的“问题家庭”有哪些类型?如何教育由”问题家庭”导致出来的“问题学生”?这些都是值得讨论的话题。

关键词:问题学生;转化;措施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能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同时孩子接触社会的途径也越来越广,电视、媒体、网络……导致如今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对其的教育工作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有难度。

什么样的学生是问题学生呢?著名的心理学教授王小纯给问题学生下了一个最新定义:品德、学习态度、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用一般方法无法加以解决的学生叫问题学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学生已经形成这些坏习惯,教师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就转化过来的。

对于厌学而形成各种不良习惯的学生,我采用了这样的教育方式:
一、方法指导,同学互助结对子
首先,针对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现象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自备一个作业记录本,记下各科作业,同桌间互相检查签名。

还指导做完每一项作业后及时打钩并将作业放在一个专门的
袋子中。

其次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榜样作用,因为孩子都是处于同一个年龄层次的,他们之间有着一种同龄人之间互相影响的巨大力量,充分利用好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帮助,而且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长期在一些好的行为习惯的学生影响下,他也能从中学到一些好的行为习惯,改掉自身的陋习,因此我安排了这孩子与附近的小伙伴一起做作业或加入一个学习小组,这样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及时提醒孩子做作业,在他需要时还可以给他帮助。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他的作业情况,这样可以按照交作业的及时程度给予他鼓励或奖励。

二、及时与家长沟通
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校联系是密不可分的,首先我和家长联系,针对孩子具有的这些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原因分析,让家长知道自己在接下来一段时间该如何做,然后和家长制订了一些方案:(1)让家长每天花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有关学校或生活中的小事,增加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和信任度。

(2)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指导,如果碰到孩子和家长都不会的问题要及时地与任课老师或班主任沟通,这样提高孩子在学习上的自信心。

如果碰到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情况,要先沟通,再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教育,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以武力解决。

(3)老师在学校中碰到孩子没完成作业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确定是否真的是忘在家里或是因其他原因没有完成,不给他留下撒谎的空间。

如果说厌学型问题生给人印象是“懒”,那么心理型问题生给人的感觉就是“怪”。

他们的行为违反常态,不符合通常的逻辑,令人费解,甚至百思不得其解。

心理型问题生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

心理型问题生常见的问题有攻击性、抑郁症、孤独症、自恋、自卑、狂躁等。

这些问题往往与遗传、家庭教育、童年经历有关。

黄晓宇是我们班六年级下学期转来的一名新生。

上课不专心、不遵守纪律,特别爱与周围同学讲话,甚至与老师唱反调,并以此为荣。

凡事不肯吃亏,爱出风头,虚荣心较强。

一日,学校为建立“留守学生”档案,需要在校的“留守学生”完成一份调查问卷,正当韦鹏程完成调查问卷时,邻座郑伟强的一句话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你是留守儿童哦,怪不得没人管你!”这样一句话竟使得俩人在教室内动起手来,俩人的桌子椅子都翻倒在地,经多名同学劝阻,两人才停下手来。

事后,经同学们反映,是黄晓宇先动的手,原因就在于郑伟强的那句“你是留守儿童,怪不得没人管你”,一句虽是事实,略微不带善意的话竟对黄晓宇产生了这样巨大的心理作用,冲动之下竟打起同学,这样的事情也直接地反映出了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确实有亚健康表现。

父母外出打工,使他们被迫成为“留守儿童”这一事实在他们的心里已形成了阴影。

作为老师,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的父母一定要留在孩子身边,但如果我们能给他们多一些关心和爱护,就可以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缺少的情感交流。

除此之外,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也是促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朋友一家到
野外去游玩,一只飞虫钻进了朋友的耳朵里,怎么倒,怎么晃都没法弄出来。

朋友掏出一个挖耳朵的小勺,可是这样又担心会将飞虫逼到耳孔深处,弄伤耳膜。

朋友的妻子建议用植物油粘住或憋死飞虫,可是这样既不安全又不卫生。

这时上幼儿园的女儿说:“小飞虫不是存心让爸爸难受的,它一定是在爸爸的耳朵里迷路了,我们给它一丝亮光,它就会找到出来的路了。

”女儿用小手电筒对着朋友的耳朵,过了一会儿,一只飞虫从耳朵里飞出来,飞到了手电筒的亮光里。

这个故事教给了我们一种最简单也是最具有人性的教育方法——对待那些像在黑暗中迷路的飞虫一样的孩子,我们心里不必只想着怨恨、惩罚和消灭,当他们像迷途的羔羊一样在人生的路上左冲右突,张惶四顾的时候,非常需要我们站在路的另一端,拿着“手电筒”给他提供一丝亮光,给他们一个光明的方向和一个走向光明的机会。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福绵区石和镇
平坡小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