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治疗 PPT
• 此方法适用于需在病房绝对卧床的患者
2) 牵引台重锤牵引
• 牵引台面可头低脚高倾斜5°。牵引重量越大, 床脚越高,但对头晕等症状的患者则不能将 床脚太高。
• 重锤重量从每侧8kg,两侧共16kg开始,增加
方法同床上重锤牵引。牵引时间每次10~
15min。此方法适用于能到治疗室治疗的患者。
(3) 动力骨盆牵引
5、注意事项
• (1) 牵引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 患者紧张情绪,嘱咐其牵引时不要屏气 或用力对抗。对进行屈曲旋转快速牵引 者,需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最好与骨科 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以免造成损伤。
• (2) 牵引时患者应取屈髋、屈膝卧位, 以减少腰椎前突,使腰部肌肉放松,腰 椎管截面扩大,利于症状的缓解。
(4) 屈曲旋转快速牵引
• 患者俯卧,腰椎前屈,牵引时除水平牵引外 增加旋转斜搬作用力,牵引在瞬间完成。
• 一方面可减小椎体的生理弯曲,使牵引力与 脊柱轴线趋于一致和相对集中;
• 另一方面可使椎管容积增大,椎体后韧带紧 张,同时牵引使椎间盘内压明显减小,此二 力共同作用利于突出物还纳。
• 旋转斜搬可对脊柱产生一个外加的旋转应力, 操作者以手法固定患者患部的上一棘突,使 作用力点集中。
(2) 骨盆重锤牵引
• 1) 床上重锤牵引 • 2) 牵引台重锤牵引
1) 床上重锤牵引
1) 床上重锤牵引
• 首次牵引滑轮重量每侧5kg,两侧共10kg; 以后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每1~ 3日增加1 ~2kg,最后达到合适的重量。
• 牵引时间首次可定为1h,休息20min后继 续牵引,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延长牵引持续 时间。夜间停止牵引,以利睡眠。
(6)自我牵引
• 2、“攀单杠”牵引:双手拉住单杠,双足离 地悬空,或不离地,双膝屈曲,利用自身下 坠的重量产生牵引作用;或选择高矮合适的 门框,先借助小凳,使身体悬空,并可以像 在单杠运动那样做前后摆动动作。每日进行 2-3次,每次进行数分钟。
• 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青壮年男性患者, 或进有轻度椎间盘退化,关节突关节骨质增 生的患者。可预防下腰痛的发生。
• (2)禁忌证:脊髓疾病、腰椎结核、肿 瘤、有马尾神经综合征表现的腰椎管狭 窄症、急性椎弓断裂、重度骨质疏松、 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出血倾向等。
4、腰椎牵引方法
• 腰椎牵引从较原始的自重牵引逐步发展形 成重锤牵引、动力牵引,分别以自身体重、 外加重力或动力对腰椎施加持续性或间歇 性的牵引力。
• 近年来在水平牵引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成角、 旋转等功能,提高了治疗效果。
(5)徒手牵引
• 患者仰卧位于治疗床。最好是应用可滑动、分 离的牵引床,以使摩擦阻力最小。
• 治疗师根据患者双髋和双下肢位置的变化而定。 • 患者双下肢伸直、腰椎伸展时,治疗师施力牵
拉患者踝部。 • 患者双髋屈曲90°,腰椎屈曲,患者双下肢悬
挂于治疗师双肩,然后治疗师用双臂绕于患者 双下肢施力。 • 治疗师应用一绕于自身骨盆的环形皮带助力。
• 钩椎关节、后关节增生,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 可压迫或刺激神经根—神经根型颈椎病;
• 压迫或刺激椎动脉—椎动脉型颈椎病; • 压迫或刺激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4) 血管因素及化学因素
•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不能单纯用机械压迫 因素来解释,还有血管因素和化学因素 在起作用,水肿和炎症可引发或加重神 经症状。
(2) 椎体及其附属结构
• 椎间盘变薄引起颈椎不稳时,其周围韧 带常受异常应力的牵扯,至其附着点损 伤引起骨质增生。
• 椎间隙变狭窄也使后关节与钩椎关节应 力增加,使其受损伤及增生。
• 易发生增生的节段依次为第5,6,4及第7 颈椎椎体。
(3) 颈椎周围组织
• 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增生、黄韧带肥厚等可 使得椎管狭窄—压迫脊髓—脊髓型颈椎病。
2、颈椎牵引的作用
• (1)放松处于痉挛状态的肌肉。
• (2)增大椎间隙,缓解椎间盘组织向周缘的外 突压力,同时使后纵韧带紧张,有利于外突 组织不同程度的减压。
• (3)开大椎间孔,使椎间孔中的神经根和动、 静脉所受压迫、刺激得以缓解,甚至神经根 袖和关节囊之间的粘连也有可能得以松解。
2、颈椎牵引的作用
从而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而引起临床症状。
2、牵引的作用机制
• (1) 减轻椎间盘压力促使髓核不同程 度地回纳,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
• (2)解除肌肉痉挛 • (3)促进炎症消退 • (4)解除脊柱小关节负载
3、脊柱牵引分类
• (1) 根据治疗部位可分为:腰椎(骨盆) 牵引、颈椎牵引。
• (2) 根据牵引力的来源可分为:自身体重 牵引、手法牵引、动力牵引。
(二)腰椎牵引
• 腰椎牵引通过对腰椎施加牵引力,使紧 张、痉挛的腰部肌肉松弛,腰椎体间距 增大,椎间盘内压降低,缓解突出物对 神经组织的压迫,使疼痛得以消除。
• 腰椎牵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 小关节紊乱等疾患的有效疗法。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疗法的目的:
• 促进突出的椎间盘还纳? • 减轻对神经组织的压迫,消除炎症。
• 颈椎侧弯、后突畸形; • 颈椎关节扭伤及功能紊乱; • 颈椎滑移、脱位; • 颈椎骨折的固定。
3、颈椎牵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2) 禁忌证: • 颈椎结核; • 肿瘤; • 椎动脉硬化、畸形; • 严重骨质疏松; • 心肌梗死;
(4) 屈曲旋转快速牵引
• 1) 牵引床特点 • 2) 牵引方法 : • 患者俯卧,暴露腰部,治疗参数依据患
者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症状、体征 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而定。
• 一般情况腰椎前屈角度10°~16°, 旋转角度12°~ 15°,多向患侧旋转,
或先向患侧再向健侧旋转。
(4) 屈曲旋转快速牵引
古希腊
Hippocrat es进行的牵
引治疗
4、腰椎牵引方法
• (1)自重牵引 • (2)骨盆重锤牵引 • (3)动力骨盆牵引 • (4)屈曲旋转快速牵引
(1) 自重牵引
• 自重牵引就是利用患者自身腰部以下的 体重进行牵引。
• 牵引可选择不同体位进行。 • 1) 坐位自体牵引: • 2) 斜位自重牵引:
2、腰椎牵引的作用
• (1)预防、松解神经根粘连 • (2)缓解肌肉痉挛,纠正前屈、侧弯等继发
性腰椎畸形 • (3)增加椎体间距,降低椎间盘内压 • (4)增加后纵韧带张力,促进椎间盘还纳 • (5)增加椎管容积 • (6)增加侧隐窝的面积应证和禁忌证
• (1)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 脱、腰椎退行性变、腰椎小关节紊乱、 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早期强直性脊柱 炎、无合并症的腰椎压缩性骨折等。
• (3) 根据牵引时患者的体位可分为:仰卧 位牵引、俯卧位牵引、坐位牵引、半卧位 牵引。
3、脊柱牵引分类
• (4) 根据牵引时患者身体的方向可分为:水 平位牵引、斜位牵引、垂直位牵引。
• (5) 根据牵引的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时间牵 引、短时间牵引。
• (6) 根据牵引的连续性可分为:持续牵引、 间歇牵引。
• (4) 牵开嵌顿的小关节囊,调整错位关节和 椎体的滑脱及曲度异常。
• (5) 使椎动脉伸展,变通畅。
• (6) 固定、制动,使颈椎骨折、脱位固定和 整复。
3、颈椎牵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1) 适应证:颈椎牵引常作为首选疗法广泛
应用于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型的颈椎病, 但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应慎用;
牵引与牵伸治疗
教学要求:
• 1、掌握牵引的作用机制 • 2、掌握颈椎、腰椎牵引的方法、适应症及禁
忌症、注意事项 • 3、掌握骨折复位牵引、颅骨牵引的注意事项
• 牵引疗法是将外力施加于患者身体一定部位, 通过牵拉作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
• 牵引疗法可用于脊柱和肢体,其中不同关节的 牵引术需按不同关节的结构和生理需要分别设 计和实施。
• 动力骨盆牵引是以电动牵引力替代重锤进行的 腰椎牵引方式,牵引体位同重锤牵引。
• 可做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 • 持续牵引的牵引重量和时间设定同牵引台重锤
牵引。 • 间歇牵引重量可从20~30kg开始逐渐增加至适
当重量,一般以不超过体重为原则。牵引时间 15~20min,间歇时间可在30秒以内进行调节, 例如牵引1min,间歇l0秒。
• 脊柱牵引包括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椎 牵引和用于颈椎病的颈椎牵引。
内容
• 骨科牵引的相关问题 • 脊柱牵引 腰椎牵引 颈椎牵引 • 关节牵引 • 影像学知识
目的和作用
• 骨折、脱位的复位和维持复位后的稳定 • 挛缩畸形肢体的矫正 • 解除肌肉痉挛,消除肢体肿胀,为手法复
位或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颈椎牵引仪
1、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 颈椎病是因颈椎、椎间盘及韧带退行性改 变,导致颈椎失稳、压迫邻近组织结构如 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而引 起的一系列症状。
• 颈椎活动度大,稳定性相对较弱,加之活 动频繁,有些人因职业关系颈椎长期维持 固定姿势,故颈椎间盘、颈椎及其附属结 构容易发生退行性变。
• 当脊柱旋转时,椎间盘还会受到剪力。
腰椎间盘活动
1、椎间盘的生物力学
• 椎间盘损伤的主要原因:
• 脊柱屈曲加旋转时同时受到张力、压力和剪力 的作用。
• 椎间盘退行性变; • 长时间使脊柱处于某一方向的屈曲位; • 震荡力反复作用于同一椎间盘; • 体重过重 • 均可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于纤维环之外,
(一)脊柱牵引疗
• 1、椎间盘的生物力学 • 2、牵引的作用机制 • 3、脊柱牵引分类
1、椎间盘的生物力学
髓核:半流体胶状物,正常状态下能 吸收一定的压力和震荡力
• 椎间盘
纤维环,按同心圆排列组成,保护 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
1、椎间盘的生物力学
• 脊柱屈曲、侧弯时,椎间盘一部分受到牵 拉(张力),另一部分则受到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