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课堂PPT)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课堂PPT)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小学科学课程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4.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 5. 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
引导者。 6. 小学科学课程采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科学
素质形成的评测体系。
19
(四)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言,叙述科学课程改革的背
9
(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 订的原则
(一)充分依托专家学者。确保课标修订 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
(二)充分吸收已有成果。确保课标修订 工作的连续性、继承性。
(三)充分拓展工作视野。确保课标修订 工作的前瞻性、先进性。
(四)充分听取基层意见。确保课程标准 的实用性、可操作性。
10
(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 订的主要内容
17
(二)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
1.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2.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的 课程。
3.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课程。 4.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 的课程。
18
(三)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1.小学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 2. 小学科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
景、课程的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 路。这些都是小学科学课程设置的依据。
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叙述科学课程的总 目标和四个分目标: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 学态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各部分 目标的相互联系。
第三部分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是说明 课程要求学生学什么以及达到的程度,共分三 个部分:科学知识、设计与技术、科学探究。
工作单位
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工程院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 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中央教科所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天津市教研室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学科
电子学 生物医学工程
应用光学 医学分子遗传学
地球物理 工程学
物理教育 化学教育
教育学 化学 科学教育教研员 科学教育教研员 地理 环境科学 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与教育
职称
院士
院士 院士 研究员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研究员 小学特级教师 高级教师 研究员 教授 教授 研究员
6
2008年4月,形成《送审一稿》; 2008年10月,形成《送审二稿》,由组长韦 钰同志及各位委员审核修改,综合后形成《送审 三稿》; 2008年12月形成《送审四稿》再次提交工作 组审核;主要意见:课程内容总量与难度的把握、 内容标准采用“核心概 念与分解概念”的表述方 式、内容标准不能进行分阶段划分的做法等,未 经实践检验。在此基础上,专家工作委员会提出 了“继续修订小学科学课标”的建议,得到了教 育部党组的认可。 2010年 2月,形成《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 学(1~6年级)课程标准(修订送审新稿)》
7
2011年3月,最终韦钰修订组完成《小学科 学课程标准(新修批注稿)》,送教育部审定。
2012年12月-2013年11月,调研、实验、征 求意见、撰写修订稿;
2014年2月19日,教育部正式颁布《全日制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
8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1~6年 级)课程标准》的完成,历时14年,10 易其稿,期间有20多位院士、教授、专 家参与,先后召开了10多次会议和分领 域主题研讨,同时分别以座谈、问卷、 实验、听课、建立网站等多种形式开展 深入调研,广泛征求采纳各方面意见, 最终面世。
21
(五)教学中要把握好各分目标之间的 相互关系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把各分目标作 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可以而且常常 需要在某一堂课、某一个教学环节上对某一个 分目标比较侧重,但在另一堂课、另一个教学 环节上又会体现另一个分目标,所以从总体上 来说,四个分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22
23
2.为何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强调科学探究?
(1)探究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 (2)探究是学生获得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的重要途径。 (3)探究过程本身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不 仅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 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 (4)由于探究过程需要探究者综合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 经验,这对于增进和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将其融会贯通, 十分关键。 (5)探究过程中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 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 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 (6)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 回、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 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
1. 教师所应具备的开放的教学观念。 2. 把握开放的教学观念和有限的课程资源的
关系
30
(十一)关于教学评价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 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3. 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4. 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31
(十二)小学科学课程的教育原则
1. 科学性原则:制止反科学和伪科学理论。 2. 基础性原则: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基础的科 学理论、概念、模式和原理、具有社会意义并属于人类文 化财富的基础研究成果,使所学知识不断深化。 3. 可接受原则:在学校教育各个阶段必须考虑到学生领 悟、消化和掌握教学信息的实际能力。 4. 连续性原则:由于儿童心理的特点,中断学习会导致 迅速遗忘。 5. 历史真实性原则:体现科学教育的人文精神,强调科 学发展在各阶段的延续性,要求指明某些学者在科学发展 过程中的作用。 6. 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实现跨学科联系,为用不同科 学观点观察自然过程和现象建立统一的方法论基础。
(六)小学科学课程必须重视科学探究
1.什么是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 和现象进行探索、质疑和研究。 两个层面上的涵义:一是科学探究活动,二是科学探 究技能。 科学探究活动又可以区分为科学家(泛指一切科学工 作者)的科学探究活动和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两 者在对象、方法和结果上存在差异。 科学探究技能是指使人能够顺利完成科学探究活动的 动作方式或操作顺序。
2007年3月,教育部启动课程标准第二 轮修订工作。由原教育部副部长、中国 工程院院士韦钰同志为组长,共15名成 员组成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 组,名单如下:
5
姓名
韦钰
母国光 沈岩 张少泉 禇福磊 叶善专 林长春 郝京华 郁波 喻伯军 刘唐育 韦志榕 王红旗 伍新春 施建农
性别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女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13
5. 调整和修改内容标准部分框架和 内容。选取物质、生命、地球与空间科 学的主要概念及分解作为“科学知识的 内容标准”,以对概念的陈述语句为呈 现方式,并对每条分解概念附以举例和 学习内容目标 。
增加“设计与技术”作为内容标准 的第三部分。
14
6. 实施建议部分基本保留原框架, 吸收和体现国际上科学教育研究的最新 共识,对教学、评价、教材等建议内容 作重点修订。
24
3. 如何处理探究中学生自主与教师 指导的关系?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 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 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 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
25
4. 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
(1)目标的双重性。 (2)活动的过程性。 (3)方法的针对性。 (4)工具的有效性。 (5)证据的重要性。 (6)结果的可重复验证性。 (7)结论的开放性。
12
4. 在课程总目标中首先明确小学科学课程 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并应 为他们继续学习和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 础”,并据此就小学生的科学素质要求展开 具体描述。在分目标上,为了与国际标准和 评测体系的框架接轨,除“科学知识”和 “科学探究”外,将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修订为“科学态度”,并补充第四条“科学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从而较全面的阐述科 学课程的目标。
11
3. 将原课程基本理念修订为以下六点:“面 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 旨”,“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是学习过程 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采用有利于促进学生 发展和科学素质形成的观、评测 观诠释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去除了原课标中 对科学探究课程的某些错误理解。
1. 实施年级段由原来的3~6年级修订为1~6 年级,并在课程性质中突出其作为“一门以培养 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的重要地位 。
2. 在课程性质中增加三点:“小学科学课程是 一门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小学科学 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课程”,“小学科学课 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程”,以全 面阐述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性质。
20
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有教学建议、评价建 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 师队伍建设建议、构建科学课程支持系统等六个 部分组成。解决如何进行教学实践的问题。
第五部分为附录,含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 说明、示范案例(一个案例采用观察的方法,另 一个案例采用单变量实验的方法收集实证)两个 部分。
3
• 课标修订专家组名单: • 顾 问: 甘子钊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
理系教授 • 组 长: 郑光美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
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 副组长:郝京华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
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 事长。
4
2004年4月-2007年3月,受教育部的委托, 成立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了《小学科学课程 标准(修订稿)》的审议工作。审议结论是建 议“先行试点,暂缓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