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流派:争论和共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宏观经济学学派的演化,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货币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供给学派与
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各宏观经济学流派观点的异同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古典综合派
一、代表人物:汉森、希克斯、萨缪尔森、托宾、索洛等。
二、理论特征:
()继承发扬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
()充分就业前提下,肯定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理论),把均衡方法引入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
三、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理论
模型与模型
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理论
哈罗德多玛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
乘数加速数模型与经济周期理论
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四、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
兼顾效率与平等
混合经济制度
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
()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多种政策的综合运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观化。
收入政策、就业政策、浮动汇率政策、外汇管制政策、人口政策,等等。
第二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货币主义
一、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安德森、罗宾斯和帕金等
二、货币主义理论特征:
()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
()全面恢复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
三、.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
()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起决定作用。
()短期中,货币供给可以影响实际就业和国民收入。
长期中,货币数量不影响就业和实际国民收入。
()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稳定性,国家干预反而导致宏观经济的严重失衡。
四、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主张经济自由,反对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
提倡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提倡“收入指数化”。
实行负所得税制度。
提倡浮动汇率制。
第三节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预期
一、理性预期学派代表人物: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等。
二、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特征:
()引入理性预期假说,全面恢复新古典经济学传统;
()反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三、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观点:
用附加预期变量补充传统总供给曲线。
用理性预期解释价格与产量水平的均衡。
政策主张
宏观经济政策无效论
政策目标单一论
信誉重于规则
四、理性预期学派主要理论
)理性预期假说。
理性预期是长期中最准确的预期,可以有效利用一切信息进行预期。
理性预期是与预期者使用的经济理论和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自然率假说。
原本是货币学派的理论基础之一,理性预期学派将其含义加以引申,并将它发展成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政府债券与税收等价的命题,巴罗对这一思想重新作了阐述,使其成为理性预期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
第四节、供给学派
一、代表人物:拉弗、罗伯茨、芒代尔、伊文斯和吉尔德等。
二、理论特征:
()否定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肯定萨伊“供给创造需求”的定律。
基本理论
()萨伊定律
()拉弗曲线
三、供给学派的基本观点
产量增长决定于要素的投入和生产率增长。
生产要素变动取决于对各种要素的激励机制。
降低税率能刺激供给。
四、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
减税。
削减社会福利支出。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
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