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琴文化也称为(克里特——迈锡尼文明)2.为了满足讲希腊语的犹太人的需要,旧约被翻译成希腊文,即(《七十子希腊译本》)3.《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
两部史诗塑造的主人公分别是阿喀琉斯和奥德修斯。
4.西方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历史著作是古罗马历史学家阿庇安的(罗马史)5.英国历史学家圣徒比德,即英国史学之父,的《英吉利教会史》影响深远,在该著作中,他采用了新的历史纪年方法,即(公元纪年法)6.天主教的教阶制度主要表现在神职和(神品)两个方面。
7.基督教哲学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的教父哲学和后期的(经院哲学)经院哲学两个基本流派:唯名论和唯实论8.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文学领域,佛罗伦萨的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被称为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的“文学三杰”9.1555年,德皇查理五世与路德诸侯签订(奥格斯堡和约),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诸侯有权决定其臣民的宗教信仰。
路德宗的合法地位由此得到确认。
10.(夸美纽斯)是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和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体系的奠基者,“近代教育科学之父”11.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阐述的“公意”是指(公共利益的代表)12.17、18世纪新的艺术风格风靡欧洲,即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和18世纪的洛可可风格。
13.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主张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三权分立,并且互相制衡。
14.使经验论理论化、体系化的哲学家是(英)国哲学家洛克。
15.英国政治思想家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抨击了英国政治和社会的黑暗。
16.亨德尔的(《弥赛亚》)于1742年首演,这部清唱剧被认为是最有名的巴洛克风格的音乐作品。
17.爱因斯坦1915年11月发表论文(引力的场方程)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引力场方程的完整形式,创立了广义相对论。
18.最早出现的“意识流”小说是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自传体小说(《追忆似水年华》)19.英国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是(马尔萨斯)20.1962年,列维·斯特劳斯出版了(《野性的思维》)一书,标志法国结构主义思潮的兴起。
1.公元前3000年代后半期至公元前12世纪,在爱琴海地区出现了爱琴文明,其中心先后在克里特岛和(迈锡尼)2悲剧在古希腊文中的原意是(山羊之歌),它是为了歌颂酒神(狄奥尼索斯)。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作品。
古代希腊有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希腊“ 悲剧之父”)、(索福克勒斯“ 戏剧艺术的荷马)和(欧里庇得斯“心理戏剧的鼻祖”);索福克勒斯作品:《俄狄普通斯王》、《安提格涅》索福克勒斯作品:《美狄亚》最早提出了妇女问题。
. 3.古代希腊的建筑艺术表现在他们的庙宇和公共建筑物上,大量采用柱廊是这些建筑物的一大特点,根据柱子的不同形式,古希腊建筑可分成多利亚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三种形式。
4.约前7世纪,古罗马人在借鉴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拼音字母,那就是(拉丁字母)。
5.公元313年,君士坦丁皇帝颁布“(米兰敕令)”,给予基督教徒以信仰自由,基督教徒从此取得合法地位。
6.法兰克王国在查理曼统治时期,在文化上出现了教育与学术文化的复兴,西方学者称之为“(加洛林文艺复兴)”7.公元(1054)年,基督教内的东西方矛盾激发,教皇利奥九世与君士坦丁堡大主教互相宣布开除对方教籍,基督教第一次分裂,东部教会自称东正教,西部教会被称为天主教。
8.公元530年,本尼狄克创建了著名的蒙特—卡西诺修道院,并为该院起草了“(圣本尼迪克院规)”,成为中世纪西方修道院制度的标准。
9.1140年,(《格拉提安教令集》)问世。
它是西欧第一部教会法法典,它的编纂标志着教会法学开始脱离神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0.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11.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其他绘画方面的代表作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此外,(《岩间圣母》)也比较有名。
12.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13.英国经验论的始祖是(培根),而洛克将经验论(体系化和系统化)。
14.18世纪70年代,德国兴起的大规模民族文学运动是“(狂飙突进运动)”运动,它是法国启蒙运动在德国的延伸,也是德国启蒙运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5.19世纪的西方文学经历了从浪漫主义到(批判现实主义)的转变。
16.到18世纪,统一的科学体系以初步建立,出现了以牛顿(经典物理学)为基础的近代科学体系。
17.斯托夫人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对废奴运动影响很大。
18.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流派之一,它的正式形成是20世纪20年代,以1927年(海德格尔)发表的《存在与时间》为标志。
19.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哲学思想从基本倾向上分析,大致可分为(现代人文主义)和现代科学主义两大潮流。
20.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他的著作《历史研究》中,阐发了他的(文化形态)史观。
21、古希腊神话的特点:神人同形同性、容易流变、具体。
以宙斯为首的奥林波斯诸神是第三代神。
22、古希腊戏剧分为悲剧、喜剧和“萨提洛斯剧”三种。
(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
作品:《阿卡奈人》)23、古希腊史学的代表人物:希罗多德被誉为西方的“历史之父”。
他的名著《历史》又名《希腊波斯战争史》)的问世标志着西方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史学著作的诞生。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色诺芬的主要著作有《希腊史》、《远征记》、《居鲁士的教育》、《斯巴达政体论》、《回忆苏格拉底》、《经济论》、《论税收》等十余部。
被称为“史学之父”的是(希罗多德),被称为“阿提卡蜜蜂”的古希腊史学家是(色诺芬),被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的是(波里比阿)24.《新约圣经》共27卷、可分为福音书、使徒行传、使徒行信和启示录四部分,其核心是福音书。
25、古希腊的历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爱琴文化)、(荷马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和(希腊化时代)。
《荷马史诗》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把希腊人口头流传的诗歌整理编纂而成,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构成。
史诗用古希腊语的爱奥尼亚方言写成。
荷马史诗以迈锡尼时代晚期的特洛伊战争为题材,其情节始终贯穿人和神两条线索。
反映了希腊宗教正向人格神崇拜过渡。
它为奥林帕斯教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对于希腊民族性格的塑造起了重要作用。
荷马史诗”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巨著,成为欧洲文学的渊源,在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孟德斯鸠。
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
主要著作有《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
他反对神意决定社会生活的观点,提出地理环境决定论。
认为国家的幅员、气候、土壤条件决定了民族的道德风尚、法律性质和政体。
他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专横和腐朽,主张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提出著名的三权分立说,认为立法、行政、司法分别行使,相互制约,可以避免滥用职权,实现政治自由。
“三权分立说”奠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理论基础,对于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卢梭法国政治思想家,哲学家。
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遭法国当局通缉,被迫逃亡国外。
在哲学上,是自然神论者,承认物质世界的存在,但不否认上帝及非物质的灵魂存在。
认为宇宙的本原是精神和物质两个永恒的实体,前者是积极的,后者是消极的。
在政治思想上,致力于探究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以及克服这种不平等的办法。
认为人生而平等,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认为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人民因放弃自然权利而获得了政治上的权利。
因而,国家是代表人民的普遍意志的。
主张人民主权思想。
认为主权是公意的运用,只能属于人民,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的,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国。
还倡导法制国,认为法律是公意的行为,立法权只能属于人民。
自由受到法律的支配。
此外,在教育、植物、音乐、文学等方面也颇有成就。
主要著作有《科学与艺术》、《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忏悔录》、《音乐词典》、《新爱洛绮丝》等加洛林文艺复兴:加洛林文艺复兴发生在公元8世纪晚期至9世纪,由查理曼大帝及其后继者在欧洲推行的文艺与科学的复兴运动,被称为是“欧洲的第一次觉醒”。
由于当时欧洲人民普遍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除了教士以外,几乎没有人会读书,而低级教士的水平也是很低的,同样缺乏教育。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查理曼大帝广纳欧洲的优秀学者来到帝国,恢复和兴办学校与图书馆,开始了基督教教义和宗教活动的初步规范工作,改革拉丁文,学习新文字等等,形成了文艺复兴的局面。
它该变了中世纪早期西欧文化衰微的面貌,标志着日耳曼人通过吸收古代基督教与古典文化而建立自身文化体系这一历程的开端,为12世纪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重商主义是16-18世纪在西欧流行的一种经济学理论,它建立在这样一种理论之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贸易顺差所获得的财富,因此重商主义者主张由政府控制外贸,获取贸易顺差,以加强国家的军事实力。
具体措施有:高关税;建立海外殖民地;禁止殖民地与其它国家贸易;禁止金银出口;出口补贴;等等。
重商主义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理化和经济政策,它导致了欧洲的战争,推动了殖民扩张活动。
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曼和法国的柯尔柏。
洛克(1632-1704),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有《论宗教宽容》、《政府论》上下篇。
阐述了政教分离和信仰自由的原则。
提出了法治、分权的政治制度设计,对美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始祖”。
洛克的思想可以总结为:自然状态不是“永久的战争状态”,而是“和平、善意和互相的帮助的状态”。
在自然状态中,人们按自然法行事,自由而平等,享有同等的自然权利,即生命权、自由权和私有财产权。
但自然状态也有缺陷,为了终止自然状态中存在的混乱与无序,人们于是订立契约,成立国家。
人们在订立契约时,让渡给政治国家的不过是实施自然法的权利(司法权),即保护人们自然权利的权利。
至于生命、自由、私有财产权等自然权利,不但没有转让,而应受到国家的保护;执政者也是签约的一方,必须忠实地履行契约,按大多数人的意志行事。
如果执政者违背了社会契约,侵犯或者不能保障人们的自然权利,违背了大多数人的意志时,人们就可以反抗他,推翻他的统治。
克吕尼运动10世纪发生在西欧天主教会内的改革运动。
法兰西的阿奎丹公爵“虔诚者”威廉于910年在克吕尼建立了一所修道院,请神学家伯尔诺任院长。
这所修道院强调修士严格遵守“圣本尼狄克院规”,重视禁欲和宗教活动,反对教会内部神职买卖和神职人员结婚等腐败现象,要求教会摆脱世俗政权的控制。
克吕尼修道院的建立和主张,在西欧引起了很大反响,得到许多修道院的支持与仿效,结果在西欧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改革教会的“克吕尼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