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执业医精神病学总结

执业医精神病学总结

精神总结第一单元精神病概论精神病学概论二、认知障碍:感知觉障碍:一)错觉(灯泡看成人头)、幻觉(虚幻的清晰,无中生有)与表象(虚幻的受意识控制,想家)。

(二)非幻觉性知觉障碍,1.视物变形症2.空间知觉障碍3.非真实感4.人格解体5.时间知觉障碍。

(三)幻觉:1.幻觉的分类: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区别在于通不通过感官,通过就是真性的。

功能性幻听、反射性幻听,区别在于功能通过同一器官,反射通过2个不同器官。

三、思维障碍:(一)思维内容障碍:强迫观念/超价观念(此地无银三百两)/妄想。

妄想的三个特征:1.妄想都是涉及自我的2.这种观念为个人独享3.坚信不移。

四、注意力:注意力不(难)集中。

注意转移困难。

注意力容易转移。

无注意。

五、智能障碍:概念:是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用于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记忆和注意是智能活动进行的前提,但记忆本身不属于智能。

临床将精神发育迟滞分为4个等级:轻度(智商为50~70);中度(智商为35~49);重度(智商为20~34);极重度(智商为20以下)。

六、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的判断能力。

(是不是问题,需要帮助,需要治疗)七、记忆障碍:错构(经历过但时间错了)与虚构(根本没有经历过)。

情感障碍:七情六欲。

正常情感的特征:稳定性、境遇性、长期性。

八、意志、行为障碍:一)意志障碍:1.意志增强2.意志减退。

二)行为障碍:空气枕头,木僵可分为:1.器质性木僵: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2.紧张型木僵:常见于精神分裂症3.抑郁性木僵:常见于严重的抑郁症4.反应性木僵:常见于反应性精神障碍。

第二单元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AD(阿尔茨海默病)与VD(血管性痴呆)的鉴别要点:AD老人缓慢无高血压脑卒中,早期人格智能障碍,丧失自知力,全面痴呆脑萎缩,缺血<4。

VD近记忆障碍为主,缺血>7。

第三单元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各种躯体疾病,进而由各种躯体病变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各种精神障碍的总称。

症状性精神或者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的共性:1.发生、发展、严重程度与转归上与躯体疾病相一致2.昼轻夜重3.相应的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的阳性发现4.表现主要是急性脑病综合征、慢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慢性脑综合征:共同表现为缓慢发病,病程迁延和不伴意识障碍。

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抑郁。

甲亢所致精神障碍:高代谢症候群的基础上出现精神症状。

表现为:怕热、出汗多、食欲亢进、体重下降、皮肤温暖潮湿等。

出现躁狂综合征、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二)甲减所致精神障碍: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

1.抑郁综合征2.情感平淡或淡漠3.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4.智能障碍5.粘液水肿性昏迷。

第四单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药物):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

二、药物依赖(成瘾)三、戒断综合征:阿片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欣快和兴奋呕吐中枢抑制胃肠蠕动)。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一、急性酒中毒:(一)单纯性醉酒(普通性醉酒)表现为:(1)下皮质脱抑制的表现多语(2)小脑脱抑制的表现共济失调(3)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表现嗜睡。

(二)病理性醉酒(复杂性醉酒,常人剂量引起的)表现为:(1)意识障碍(2)情绪障碍(不稳定,伤人)(3)行为障碍。

二、慢性酒中毒:戒断综合征:精神障碍表现(遗忘综合征,Wernick脑病,酒精性痴呆,酒相关性幻觉症,人格障碍等)酒依赖和戒断综合症诊断,病期超过12个月:对饮酒具有强烈意愿或带有强制性的愿望;主观上控制饮酒及饮酒量的能力存在缺损;使用酒的意图是解除戒酒症状;出现过生理戒断症状;出现了耐受状态,只有增大饮酒量才可达到先前少量饮酒产生的效应;个人饮酒方式的控制能力下降,不受社会约束地饮用;不顾饮酒引起的严重躯体疾病、对社会职业的严重影响及所引起的心理上的抑郁仍继续使用;饮酒逐渐导致其它方面的兴趣和爱好的减少;饮酒产生戒断症状后又重新饮酒,使依赖特点反复重复出现。

并且酒行为重于没有产生依赖特征的个体。

四、戒断症状与震颤谵妄的处理: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使用原则:首剂大剂量使用,但不要长期使用。

震颤谵妄的处理:·镇静:首选苯二氮卓类药物,持续一周,直到谵妄消失·控制精神症状:首选Hal(氟哌啶醇)。

第五单元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定义:认知损害,阳性,阴性症状,情感症状,攻击和自杀行为。

具有特征性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多方面的紊乱和障碍。

一般无意识和智能障碍。

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以下方面:1.智力的损害2.学习与记忆功能的损害3.注意的损害4.运动协调性的损害5.语言功能的损害。

发展期,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可以分为三类:阳性症状---过度的思考、情绪和行为。

幻觉、妄想。

阴性症状---思考、情绪和行为缺乏。

思孤僻内向。

精神运动性症状:(一)阳性症状:妄想、幻觉(二)阴性症状。

语言贫乏:丧失意志力:兴趣动机缺乏。

社会退缩。

(三)精神运动性症状:整体称为紧张症:紧张性的木僵状态。

紧张性姿态---笨拙、古怪的姿势。

紧张性激动---很兴奋地走动,有时会疯狂的挥动他的手臂和双脚。

精神分裂症的分型:单纯型生活不能自理、偏执型幻觉妄想时间长和青春型行为言语紊乱为主、紧张型空气枕头。

抗精神病药物:1.经典药物:称神经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D2受体起到抗幻觉妄想作用,又分为低效价与高效价两类,前者以氯丙嗪,后者以氟哌啶醇为代表。

2.非经典药物:平衡阻滞5-HT与D2受体,对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和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都有作用,以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为代表。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氯氮平粒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一旦出现,立即停药。

利培同/维思通:5-HT2/D2受体平衡拮抗剂多为4 mg/d。

奥氮平/奥兰扎平:D4,D3,D2,5-HT2,α2受体。

锥体外系副作用:1.震颤麻痹综合症2.静坐不能3.急性肌张力障碍4.迟发性运动障碍。

情感性精神障碍:一、概述:抑郁症是情感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以抑郁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可伴有思维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抑郁发作的一般标准:抑郁发作须持续至少2周;在病人既往生活中,不存在轻躁狂或躁狂发作;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或器质性神经障碍所致。

二、抑郁症的临床表现:1.核心症状:(1)兴趣下降或缺乏:抑郁心境(2周持续性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快感丧失:(2)心理症状:"三无症状":无望、无助和无价值。

"三自症状":自责、自罪甚至自杀。

2.附加症状:自责、自杀想法;(1)心理症状群:内心感受。

焦虑。

精神病性症状:妄想、自杀的企图。

精神运动性抑制:动力下降。

精神运动性激越:容易烦躁。

(2)躯体症状群(生物症状群):早醒、晨重晚轻。

(3)非特异性症状群:任何躯体的不适。

(一)诊断标准:1.抑郁发作必须持续2周以上2.在病人既往的生活中不存在轻躁狂和躁狂发作3.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和气滞性精神障碍所致4.必须符合核心标准和附加症状的一些特点。

核心症状: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下降或缺乏、精力不足和过度疲劳。

附加症状:自信心丧失、自卑、无理由的自责、过分不适当的罪恶感、反复出现想死或自杀的想法、或者任何一种自杀的行为;思维或注意能力降低、精神活动性的改变、精神运动性活动的改变:激越或迟滞;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相应的体重变化。

快感缺失+动力缺乏,无望、无助、无欲,自责、自罪、自杀。

四、抑郁症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某部位的5-羟色胺的相对或绝对不足。

(一)常用抗抑郁剂:1.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帕罗西汀。

2.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万拉法新。

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五羟色胺能抗抑郁剂:米氮平。

(三)常用抗抑郁剂的选用:起效均需要一定时间的延迟2周左右。

基本治疗原则:足量足疗程。

五、双向情感障碍:心境障碍除了有抑郁发作外,可能还同时有轻躁狂或躁狂的发作,与抑郁症是两个相反的临床相。

(一)躁狂发作:充满精力。

(二)躁狂治疗:慎用抑郁剂。

第七单元癔症及神经症神经症绪论:严重程度标准:1.影响社会功能:工作、学习、生活2.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3.主动要求治疗。

恐怖症:对某种特定的客体或处境或与人交往发生强烈的恐惧,并主动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解除这种焦虑不安。

2.特征:无法控制的过度恐怕情绪,主动采取回避行为,因为回避而影响生活。

鉴别:焦虑症:对象不特定。

强迫症:指自身的观念的恐惧和担心。

精神分裂症:早期。

焦虑症:是一种不安、担心、紧张、恐惧,伴运动不安、植物神经症状,无实际威胁或不相称。

二、临床表现:1.广泛性焦虑障碍(慢性焦虑状态):症状持续时间长。

1)心理症状:担心、恐惧、惴惴不安2)躯体症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好、睡眠障碍3)植物神经症状:交感神经系统过度4)运动症状:肌肉紧张、震颤。

2.惊恐发作(急性焦虑发作):症状较重,持续时间短。

一般为药物治疗:抗焦虑的药物、抗抑郁的药物。

鉴别诊断:1.躯体疾病:冠心病、甲亢、嗜骆细胞瘤、美尼尔2.精神疾病:其它神经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强迫症:控制不住地出现某种观念、冲动或动作,明知道没有必要但控制不了,为此深感痛苦。

诊断要点:1.符合神经症一般性的诊断标准,2.同时存在强迫症状的一项,至少一项而且持续三个月以上3.患者对强迫症状感到苦恼却又无法摆脱4.强迫症状要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

三环类药物氯丙米嗪最常用。

癔病:明显的心理因素、生活事件、内心冲突、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产生,症状做作、夸张、具有情感丰富、自我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强的人格特点,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或意识障碍。

二、临床表现:1.分离性障碍:精神运动性的表现为主。

情感爆发:歇斯底里症。

2.转换性症状:躯体的症状为主。

感觉障碍。

抽搐:与癫痫鉴别:无节律性抽搐。

鉴别诊断:1.癫痫大发作与癔病性抽搐鉴别:前者意识完全丧失、瞳孔多散大、对光反应消失、三个阶段、夜间、可受伤、大小便失禁、脑电图异常、无心音。

癔病无这些特点2.反应性精神病:无人格特点、无暗示性、无反复发作史、病程长。

3.诈病(伪装病):意识清除,目的明确4.其他疾病:与脑气滞性疾病和躯体性疾病相区别。

疑病症: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的先占观念,反复叙述各种躯体症状、多次就医,检查的阴性结果也不能打消顾虑,常伴有焦虑和抑郁。

鉴别诊断:1.抑郁症:发作性疾病:性趣减退、快感缺失、精力下降和躯体的和心理的临床现象。

疑病症:反复、持续就医。

神经衰弱:一、临床表现:精神易兴奋:不该兴奋的时候兴奋。

脑力易疲劳:需要紧张工作的时候疲劳。

二、神经衰弱的诊断:2.具有以下三种以上症状:衰弱、情绪症状、兴奋症状、肌肉紧张性头痛、睡眠障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