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四川省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
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
(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牛犁并举,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这一现象的出现不能说明
A.铁犁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
B.土地私有制确立,调动了积极性
C.秦、魏两国农业生产力最为发达
D.水利工程兴修,促进了农业生产
2. 《唐律疏议》规定“一准乎礼”,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
这一规定反映的本质是
A.儒家思想等同于古代的法律制度
B.儒家思想是古代法制的基本原则
C.中国古代已建成法制社会
D.其促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3. 中国古代中央机构始终处在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
如秦汉实行三公九卿制、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明朝设内阁和清朝设置军机处。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改革中
A.改革的出发点是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B.缓和君权与相权矛盾是国家稳定基础
C.强化君主权力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D.制度的完善取决于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4. 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了《秦律》;此时的罗马法律朝着万民法方向发展。
这两种法律
A.都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______________ B.都以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为目的
C.都体现了自然平等的法学理念______________ D.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5. 下表所示为曹魏至北宋时期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的比例情况。
导致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孝廉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 B.九品中正制的创立与完善
C.科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D.唐宋政府已成为平民阶层的政府
6. 在鸦片战争后10年里,各属国依旧来北京朝贡(朝鲜10次,琉球7次,越南和暹罗各3次)。
曼彻斯特商会当时声称:“我们同中国的贸易直到买卖权扩展到我们现在所局
限的港口以外的地方,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这表明
A.鸦片战争后清王朝极力维持华夷藩篱 B.鸦片战争改变了东亚政治格局
C.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英国的经济入侵 D.鸦片战争没有打开中国的大门
7. 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正如维新派也将一般老百姓说成“愚民”、“群盲”不可救药一样。
这说明
A.维新变法的失败是因为百姓的反对______________ B.民主宪政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
认同
C.维新变法时期的中国民众愚昧落后_________ D.维新变法违背了中国历史发展潮
流
8. 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九月,日本各大财团资产迅速增加:三井财团的资产由11.8亿日元增加到28.2亿日元,三菱财团由8.5亿增值为21.6亿,住友财团由
3.8亿增值为首28.2亿,安田财团由2.6亿增至20.9亿。
此时期日本经济发展主要
原因是
A.美国大力扶持 B.战后民主改革
C.科技革命推动 D.侵略战争掠夺
9. 周恩来于1938年10月10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指出“辛亥革命前,
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
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
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
周恩来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A.肯定孙中山先生促成革命成功的做法
B.呼吁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同抵御侵略
C.促进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意识广泛觉醒
D.为抗战后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制造舆论
10. 1935年中央红军在川西地区发布的政策中规定:“大家来成立合作社,贩卖布匹、盐巴、粮食,使赤区穷人个个不愁吃穿”,“商人无论大小在服从苏维埃法令下可自由发
展工商业”。
该政策
A.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B.强化了共产国际对中共的影响
C.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D.体现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11. 《中共中央关于考虑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指示》( 1946年11月26日):“为了团结内蒙古人民抵抗蒋介石的军事进攻与政治经济压迫,现在即可联合东蒙西蒙成立一
地方性的高度自治政府,发布施政纲领,但对蒙汉杂居地区仍容纳汉人合作,并避免采取
独立国形式。
”该指示
①促成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②加强了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③确立了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础④加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_________ D.①③④
12. 1955年8月,中美大使级会谈举行前,中国政府主动释放了11名在朝鲜战争期间
俘获的美国飞行员。
后来,会谈经过多次磋商,美方也允许钱学森等中国留学生离开美国。
这表明当时
A.中国放弃了“一边倒”政策 B.中美两国都试图缓和紧张关系
C.美国改变了孤立中国的政策 D.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二、综合题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创立并逐步成熟的,基本标志是中
央专门监察机构的出现和地方监察体系的初具规模。
秦设御史大夫,且为副相,在郡设监
郡御史监察郡政。
汉设御史府,与丞相府并重;丞相遣刺史往地方监察,郡守以下设督邮,负责属地监察。
魏晋时御史台独立,成为皇帝直接领导的国家专职监察机关,中央监察机
构初步统一,监察职权有所扩大。
唐宋时御史台内分设台院、殿院、察院三个各有侧重、
分工合作的系统,在地方则建立起多重监察制。
明清时,御史台易名为都察院,官员设置
有所缩减,比较简约精干,大体与中央六部和地方十三布政使司行政系统相适应;分工比
较明确,各司其职。
材料二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
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行政监察系统,行政监察的任务被分散在各个部门分别执行,其中并
没有设立专门负责行政效能监察的机构。
在美国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基本是并重的,提出
“好的政府就是高效廉洁的政府”。
美国重视政府效能的评估和公务员绩效的考核,并且
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
美国对行政效能的监察,虽然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但是在实践中却称得上是“多管齐下”,政府绩效法案制度、行政公开制度、预算监督制度、道德规范制度和舆论监督制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行政效能监察制度体系。
公职人员受到议会、法院、民众和舆论各方面
强有力的监督,因而官僚主义和低效率等情况较少,工作效率较高。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
(3)结合近代英美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以“如何有效地制约权力”为主题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上述材料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请任选材料
中的一种观点,结合所学进行简要评价。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15.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思想家洛克(1632-1704)于1690年发表《政府论》,认为最好的政府形
式是由议会行使最高主权的立宪君主制。
而为了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主权必须通过以下
方式受到限制:其一,人民在政府不能保障其自由的时候可以起来推翻它;其二,为防止
国王暴政的发生,必须对国家权力实行分立,立法权由人民选举的议会行使,行政权和外
交权由国王行使,而且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国王必须受议会制定法律的约束。
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虽然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但明清的早期启蒙
思想家们早已经吹响了“解放人自身”的号角……但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
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17—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洛克思想的影响。
(2)依据材料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明清启蒙思想缺陷性
的原因。
参考答案及解析第1题【答案】
第2题【答案】
第3题【答案】
第4题【答案】
第5题【答案】
第6题【答案】
第7题【答案】
第8题【答案】
第9题【答案】
第10题【答案】
第11题【答案】
第12题【答案】
第13题【答案】
第14题【答案】
第15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