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化学 第十五章油脂和类脂化合物

有机化学 第十五章油脂和类脂化合物

组成蜡的脂肪酸和醇都在十六个碳以上,且都含偶数碳 原子。最常见的是软脂酸、二十六碳酸、十六醇、二十六醇、 三十醇等。
白蜡又叫虫蜡,是寄生在女贞树上的白蜡虫的分泌物。 白蜡是我国的特产,主要产地四川。羊毛脂是脂肪酸和羊毛 甾醇形成的酯,它是羊毛上存在的油状物,由于它容易吸收 水分,并有乳化作用,所以,常用于化妆品工业。
5、 酸值—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可用KOH中和来测
定。中和一克油脂所需KOH的量(mg)称为酸值。
酸值是衡量油脂品质的重要参数。酸值大于6的油 脂不宜食用。
Ⅱ 类脂
一、磷脂
磷脂是一类含有磷和氮的类脂化合 物。它们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的各种细 胞膜中,特别是植物的种子、动物的脑、 卵、肝和微生物体中含量较多。根据磷 脂的组成和结构可把它分为磷酸苷油脂 和神经鞘磷脂两类。磷脂甘油酯种类很 多,最重要的有卵磷脂和脑磷脂:
只有A环和B环间存在顺反两种构型,于是就把A环和
B环间存在顺反两种构型,于是就把A环和B环的并联
类型作为环系分类的依据,把反式并联称作异系,把
顺式并联称做正系。
(I)A,B反式 5α系或异系
(II)A、B顺式 5β系或正系
在(I)和(II)中,角甲基都位于环的上面,所以这两个角 甲基常被用作环上其它取代基构象的参考标准,例如在(I)中, C5上的氢原子与角甲基处于环的异侧,用α表示,故异系又称α 系;在(II)中,C5的氢原子与角甲基处于环的同侧,用β表示, 故正系又称β系。
2、甘油酯
四、油脂的化学性质
1、 皂化——酯的碱性水解叫皂化。如:
皂化值:皂化1克油脂所需KOH的毫克数
2、 加成反应—“油的氢化”或“油的加碘” 。
• 100克油脂与碘加成所需碘的质量(克),叫碘值.
3、 干性作用—某些油(如桐油、亚麻油等)在空气中 放置能生成一层干燥而有韧性的薄膜。油脂的这种结膜 特性叫做干性作用
于非极性有机溶剂,化学性质稳定,不易皂化,不能被消 化。蜡在工业上用作脂肪品的上光剂,是制造蜡纸、药膏 基质、蜡烛和化妆品的原料。
三、甾族化合物
1、甾族化合物的结构 甾族化合物又叫类固醇化合物,这一类化合物的结
构特点是,都有一个环戊烷并氢化菲的母环:
环戊烷并氢化菲 通常用A、B、C、D 四个大写英文字母标记结构中的四个环。 绝大多数甾族化合物在C10、C13处连有甲基,通常叫做角甲基。 不同的甾族化合物在C17上连有不同的取代基。“甾”字中的 “田”表示四个环,“甾”表示C10、C13和C17上的三个取代基。
具有干性作用的油叫干性油,没有干性作用的有 叫非干性油,介于二者之间的叫半干性油。这三类油可 以用碘值来区分:
干性油 碘值在130以上,例如桐油。 半干性油 碘值在100~130之间,例如棉籽油。 非干性油 碘值在100以下,例如花生油。
4、 氧化与聚合反应—不饱和的酸易酸败变质.含有共轭 双键的油类易聚合(桐油).
几种重要的蜡
名称
虫蜡 蜂蜡 鲸蜡 巴西棕榈 蜡
熔距/℃
81.3-84 62-65 42-45 83-86
主要组分
来源
C25H51COOC26H53 C15H31COOC30H61 C15H31COOC16H33 C25H51COOC30H61
白蜡虫 蜜蜂腹部 鲸鱼头部 巴西棕榈叶
蜡在常温下为固态,比脂肪硬而脆,不溶于水,可溶
对A环和B环来讲,如果将一个环看成是另一个环上的取代基 时,在A,B反式中,这两个取代基都处于e键,另一个处于α键。 因此(I)是优势构象。
• 书写甾族化合物结构式时,常用下列平面式,式中实 楔形线、实线或黑点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在环平面上 方;而虚楔形线、虚线或圆圈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在 环平面下方,构型不明确时,以波形线(﹋)表示:
148.5。C,在高真空下可以升华,微溶于水,易溶于
热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中。其结构式如下:
另一个重要的动物甾醇是7-脱氢胆甾醇。它存 在于动物的皮肤中,当受到紫外光照射时,它的 B环开裂转变成维生素D3:
植物甾醇中最重要的是麦角甾醇,它存在于酵母、麦角中。 它与7-脱氢胆甾醇相似,只是在C17的侧链上多一个双链和甲 基。经紫外线照射,它的B环开裂转变成维生素D2:

在甾环中C5,C8,C9,C10,C13,C14都是手
性碳原子,按2n公式,应有64个旋光异构体,但由于
这些手性碳原子都是两环共用的碳原子,限制了它们
在空间的构型,所以它的衍生物的异构体数目大大减
少。

甾族化合物都有四个并联的环,而每两个环都可
以组成像十氢化萘的顺反两种构型。但天然甾体化合
物中的B环及C环和D环之间基本上都是以反式相连的,
维生素D广泛存在于动物体中,在鱼的肝脏、蛋黄和牛 奶中含量较丰富。当缺乏维生素D时,儿童患佝偻病,成 人患软骨症,因此,维生素D又叫做抗佝偻病维生素。维 生素D有几种同功物,但以维生素D2和D3的生理作用最强。
A,B反式(5α系)
A, B顺式(5β系)
2、甾醇类

甾醇类是C3上连有羟基的甾族化合物。按其来源
分为动物甾醇和植物甾醇两类。

动物甾醇中发现最早的是胆甾醇(俗称胆固醇),
人胆中的胆结石几乎全是由胆甾醇组成的。胆固醇广
泛存在于动物的细胞、血液、脂肪、脑及神经组织中。
纯粹的胆固醇是无色无味或略带黄色的结晶,熔点
磷脂分子中都含有酯键,因此,他们都能水 解。如果磷脂分子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时,也 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等。
二、腊
蜡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界,它是高级脂肪酸与高级一 元醇生成的酯。蜡按其来源分为植物蜡和动物蜡两类。植物 蜡存在于植物的叶、茎和果实的表面,是防止细菌侵害和水 分散失的保护层。动物蜡存在于动物的分泌腺、皮肤、毛皮、 羽毛和昆虫外骨骼的表面,也是起保护作用的。
L-α-卵磷脂
L-α-脑磷脂
卵磷脂水解得到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碱。 脑磷脂水解得到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胺。
鞘磷脂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脑、神经组织组织中,它与 蛋白质、多糖构成神经纤维或轴索的保护层。
磷脂分子,因此,他 们是良好的乳化剂,在细胞膜中起着重要的生 理作用。磷脂可溶于水及某些有机溶剂,但不 溶于丙酮,借此,可把它们同其他脂类分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