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记了,其余部分很快就消逝了,这涉及注意或选择性知觉的问题。
被视觉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在这里可以持续二三十 秒。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储存七个左右的信息项目。一旦 超过了这个数目,新的信息进来,就会把部分原有信息赶走。如果想要 保持信息,就得采取复述的策略。 但复述只能有利于保持信息以便进行 编码,并不能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
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 经过编码过程。所谓编码,不是把有关信息收集在一起
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以 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也可以再回到短时记忆,对该信 息的合适性作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步的考虑, 结果可能是进一步寻找信息, 也可能是通 过反应发生器作出反应。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之一。他认为,学习是
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
的信息加工。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称为学习事件。学习事 件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它形成了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结构。 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 又要影响这一过程。 因而,教学阶段与学习阶段是完全对应的。 在每一教学阶段发生的事情, 即教学事件,这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 部条件构成的,而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学习阶段与教学阶段的完全吻合。
习得的概念对刺激进行分类, 或把刺激简化成一些基本原理, 这些都会 有助于信息的保持。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编码程序, 鼓励学生选择最佳的编码方式。
(四)保持阶段
学生习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后,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入长时记 忆储存阶段。对于长时记忆,人类至今了解不深,但有几点目前是清楚 的:第一,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其强度并不随时间进程而减弱, 如七八十岁的老人回忆孩提时的事情往往比当天的事情更清楚;第二,
(二)控制结构
除信息流程之外,在图7-2所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中,还包含 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即学习的
动机。正是因为学生对学习有某种期望, 教师给予的反馈才会具有强化
作用。换言之,反馈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反馈能肯定学生的期望。执行 控制即加涅学习分类中的认知策略, 执行控制过程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 登记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策略等。由此可见, 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涅之所
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说明学习的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 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他提
出了影响深远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见图7-2)。
图7-2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一)信息流
从图7-2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从一个假设的结构流到另一个假设 的结构中去的过程。首先,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 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储存, 一般在百分之几秒内就可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有些部分登
以没有把这两者与学习模式中其他结构联系起来,主要是由于这两者可
能影响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所有阶段, 并且它们之间的关系目前还不太清 楚。
二、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中可以看到,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 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加涅认为,每个学习动作 可以分解成八个阶段(见图7-3)。图7-3左边是学习阶段,其中方框 上面是该阶段的名称,里面是该阶段内部的主要学习过程;右边则是教
有些信息因长期不用会逐渐消退, 如一个人已习得的外语单词会因经常 不用而遗忘;第三,记忆储存可能会受干扰的影响,新旧信息的混淆往 往会使信息难以提取。因此,如果教师能对学习条件作适当安排,避免 同时呈现十分相似的刺激,可以减少干扰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信息保持 的程度。
(五)回忆阶段
学生习得的信息要通过作业表现出来,信息的提取是其中必需的一 环。相对其他阶段而言,回忆或信息提取阶段最容易受外部刺激的影响。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方式使学生得到提取线索,这些线索可以增强学生的 信息回忆量。但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使他们为自己提供提 索,从而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所以,对于教学设计来说,通过外部线索 激活提取过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为自己提供线索的策 略。
图7-3学习阶段与教学事件
但是,在有些场合下,学生最初并没有被达到某种目的的诱因所推
动,这时就要帮助学生确立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期望。理想的期望只有 通过学生自己的体会才能形成, 而不能仅仅通过教师告诉学生学习的结 果来形成。因此,为了使学生形成理想的期望,在学生实际获得某种知 识和技能之前,应先作出安排使学生达到某种目标,以便向学生表明他 们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学事件。这样,学生内部的学习过程一环接一环,与此相应的学习阶段 把这些内部过程与构成教学的外部事件联系起来了。
(一)动机阶段
有效的学习必须要有学习动机,这是整个学习的开始阶段。动机的 形式多种多样,在教育教学情境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 活动的动机,即学生力图达到某种目的的动机。它是借助于学生内部产 生的心理期望过程而建立起来的。 期望就是指学生对完成学习任务后将 会得到满意结果的一种预期,它可以为随后的学习指明方向。
(三)习得阶段
当学生注意或知觉外部情境之后,学生就可获得知识。而习得阶段 涉及的是对新获得的刺激进行知觉编码后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然后再把
它们进一步编码加工后转入长时记忆中。
在短时记忆中暂时保存的信息,与被直接知觉的信息是不同的。在
这里,知觉信息已被转化成一种最容易储存的形式,这种转化过程被称 为编码过程。当信息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又要经历一次转换,这一编 码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信息。如用某种方式把刺激组织起来,或根据已经
(二)领会阶段
有了学习动机的学生,首先必须接受刺激,即必须注意与学习有关 的刺激,而无视其他刺激。当学生把所注意的刺激特征从其他刺激中分 化出来时,这些刺激特征就被进行知觉编码,储存在短时记忆中。这个 过程就是选择性知觉。
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选择性知觉,教师应采用各种手段来引 起学生的注意,如改变讲话的声调、手势动作等;同时,外部刺激的各 种特征本身必须是可以被分化和辨别的。学生只有对外部刺激的特征作 出选择性知觉后,才能进入其他学习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