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邹忌讽齐王纳谏(景)2

邹忌讽齐王纳谏(景)2

吾孰与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

宜 昌 金 东 方 学 校 景 书 芳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由衷地赞美 胆怯地恭维 徐公何能及君也? 平淡地应付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时代背景
战国是一个争战不已的时代。各国 之间矛盾重重。在应付复杂的矛盾斗争 中,各国君主认识到国家的实力必须依 赖人的智慧。于是,“士”作为一种最活 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以自己的 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提出政 治主张或斗争策略,并想方设法使诸侯 采纳,施展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为统 治集团服务。

见!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宜 昌 金 东 方 学 校 景 书 芳
讽——形声字。讽谏,用暗示、
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宜 昌 金 东 方 学 校 景 书 芳




邹忌刺齐王纳谏? 邹忌谏齐王纳谏? 邹忌谤齐王纳谏? 邹忌讥齐王纳谏?
宜 昌 金 东 方 学 校 景 书 芳
谏 本义为:直言规劝使纠正错误。用于下对上。 引申指:进谏的话。 谤 本义为议论或批评别人的过失。
宜 昌 金 东 方 学 校 景 书 芳
“思”不仅是行文的转折点,推动着故事 情节的发展,更体现了邹忌作为“士”善于思 考,有小中见大之智和安帮治国之能。
宜 昌 金 东 方 学 校 景 书 芳
“善”字 是课文内容 最为关键的 深化,引出 了全文的高 潮,同时刻 画出齐王的 贤明形象。
谢谢大家!
宜 昌 金 东 方 学 校 景 书 芳
宜 昌 金 东 方 学 校 景 书 芳
讥 微言嘲讽之意。 本义为:非难、指责。 引申指:①劝谏。②讽刺、挖苦。
刺?
象以尖木穿物之形, 本义为穿刺 象砍削用的武器刀形
宜 昌 金 东 方 学 校 景 书 芳
本义为用尖利的东西扎。 引申指用尖锐的话指出别人的过失, 或旁敲侧击讥讽他人。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宜 昌 金 东 方 学 校 景 书 芳
宜 昌 金 东 方 学 校 景 书 芳
邹忌(约前385前319)战国时齐国大 臣。本是个普通的读 书人,运用自己的才 智游说齐威王,被任 相国。历事齐桓公、 齐威王、齐宣王三朝, 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 称。
战国时代的“士”,大都能以“天下为 已任”,忧于时、忧于世、忧于君、忧于 民。他们考虑着如何使天下太平,人民 安居乐业。 ——尹明耀《士与中国传统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