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版)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绿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绿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绿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Contents)第一章项目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1.1项目名称 (1)1.1.2性质 (1)1.1.3建设范围 (1)1.1.4建设内容 (2)1.1.5建设目标 (3)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3)2.1项目单位背景简介 (3)2.2项目建设背景 (3)2.2.1工作背景 (3)2.2.2工作目标 (4)2.2.3绿道的内容简介 (4)2.3建设用地区域背景情况 (5)2.3.1自然地理概况 (5)2.3.2社会经济概况 (5)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3.1项目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设的必要性 (7)3.3.1现状存在问题 (7)3.3.2建设必要性 (10)3.3.3项目建设的依据 (11)第四章建设条件论证 (12)4.1现状情况 (12)4.1.1土地利用现状 (12)4.2建设条件 (13)4.2.1地质条件 (13)4.2.2民众愿望 (13)4.2.3市政条件 (13)4.2.4经济条件 (14)第五章建设方案 (15)5.1建设规模 (15)5.2建设要求 (15)5.3建设标准 (15)5.4建设方案 (16)5.4.1设计总则 (16)5.4.1.1设计原则 (16)5.4.1.2定位 (16)5.4.1.3设计主题 (16)5.4.1.5理念 (17)5.4.2建设方案 (17)5.4.2.1总体建设 (17)5.4.2.2场地建设 (20)5.4.2.3绿化建设 (21)5.4.2.4配套设施建设 (22)5.4.2.5灯光照明建设 (23)5.4.2.6服务中心建设 (24)5.4.2.7标识系统建设 (25)5.4.2.8各类游径的坡度设计范围 (28)5.5建设建设进度及招标计划 (28)5.5.1建设建设进度 (28)5.5.1.1预期工期 (28)5.5.1.2项目建设建设进度安排 (28)5.5.1.3项目建设建设进度计划表 (29)5.5.2招标计划 (29)第六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1)6.1投资估算的范围与依据 (31)6.1.1范围 (31)6.1.2依据 (31)6.2投资估算 (33)6.2.1总体投资估算 (33)6.3资金筹措 (36)第七章效益评价 (37)7.1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37)7.2效益评价 (37)7.2.1社会效益 (37)7.2.2生态效益 (37)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39)8.1建设期影响环境因素分析 (39)8.1.1空气 (39)8.1.2噪声 (39)8.1.3施工垃圾及材料残渣 (39)8.2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 (39)8.2.1空气 (39)8.2.2噪声 (40)8.2.3施工垃圾及材料残渣 (40)8.3环境影响评价 (40)第九章结论 (41)9.1项目可行性 (41)9.1.2效益可行性 (41)9.1.3环保可行性 (41)9.1.4安全防卫可行性 (41)9.2项目建议 (41)9.2.1风险防范建议 (42)9.2.2工程质量及进度把控建议 (42)9.2.3造价控制建议 (42)第十章附件 (43)10.1附图: (43)10.2设计依据 (47)第一章项目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绿道工程。

.1.1.2性质本项目为新建设项目,即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按照绿道及其配套设施等进行设计施工,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1.1.3建设范围此次拟新建的范围:渡口路至化龙大观园:建设全长约9442米;建设道路面积约5.8万平方米,设计路线对外围控制线10m的范围,总设计面积约为153000㎡。

具体范围如下图所示。

建设范围示意图(新造镇)1.1.4建设内容本次建设拟进行总体布局和整体形象的创新,同时涉及到景观体系中多个单项的细节设计,具体有以下六方面的建设:(1)总体功能、布局及总体形象建设(2)场地(绿道)建设(3)绿化建设(4)配套设施建设(5)灯光照明建设针对每一项进行深入的现状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措施。

1.1.5建设目标依托位于城市周边的大块绿地、水体、和田野构建的廊道,旨在提供人们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线性休闲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2.1项目单位背景简介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人民政府是广州市番禺区政府派出的对新造镇管理的机构,代表广州市番禺区政府行使统一保护、规划、开发建设和行政管理等职权。

番禺区作为全省绿道建设的先行示范点,也在绿道选线规划、绿道技术体系建立与绿道建设管理体系方面竖立建设示范。

新造镇政府的建设委员会负责番禺绿道建设——新造镇绿道建设的工作细则。

该部门根据《2010年番禺绿道建设选线》的大致走向,在其责任路段范围明确选线的细化、落地工作,根据生态性原则,不大开挖、不大拆迁、不砍树,因地制宜,选出最合理可行的路线。

该部门旨在指导并监督规划设计单位能正确针对番禺区域内的绿道项目,根据上级绿道指引文件,迅速抓住规划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对设计、施工展开一系列的工作。

2.2项目建设背景2.2.1工作背景绿道是发达国家为解决环境恶化问题,更好的保护和利用生态和人文资源,为居民提供足够的休闲娱乐和交往空间而提出的。

2009年3月,在区域绿地划定保护的基础上,珠三角地区开始区域绿道网的规划工作,目标是采用尽量低的人为干扰和较少的投资,将整个珠三角的绿色开放空间进行有机的串联,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民的休闲生活质量,从而引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2010年1月,《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建设广东城乡宜居之路-绿道专题片》和《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系列工作成果已经基本完成。

同时,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珠海等9个地级市开始了积极主动地开展区域绿道网规划工作。

番禺区作为全省绿道建设的先行示范点,将在绿道选线规划、绿道技术体系建立与绿道建设管理体系方面竖立建设示范。

2.2.2工作目标按照省建设厅“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工作指示, 2010广州亚运会前番禺区将完成示范段建设、修通200公里的绿道线路、建立13个绿道服务点等任务;2011年总结完善绿道配套设施、完善沿线绿化景观等工作;2012年建成与周边区域衔接的5个交接点,并提升绿道沿线景观环境,在三年内逐步建成完善的番禺区绿道网络系统。

绿道建设应努力实现统一设计、高标准建设、力争优秀工程称号的目标。

2.2.3绿道的内容简介绿道定义:绿道(Greenway)是指沿着诸如江、河、湖、海、溪谷、沟渠、山脊线、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走廊建设的,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聚居区的,兼具生态、休闲、历史保护、环境保护和教育等多种功能的,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和人工线性绿色开敞空间。

绿道构成:绿道由各种自然因素构成的绿廊系统和满足绿道游憩功能所添加的人工系统两大部分。

(1)绿廊系统绿廊系统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是绿道控制范围内的主体。

(2)人工系统发展节点: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人文景点等重要游憩空间。

慢行道:自行车道、步行道、无障碍道(残疾人专用道)、水道等;标识系统:标识牌、引导牌、信息牌等;服务系统:换乘、租售、露营、咨询、救护、保安等;基础设施:出入口、停车场、环境卫生、照明、通讯等。

2.3建设用地区域背景情况2.3.1自然地理概况新造镇位于广州市番禺区东北部,珠江主航道横贯全镇,与广州大学城一河之隔,总面积14.12平方公里。

新造镇水陆交通便利,珠江主航道途经新造镇,是番禺区历史上有名的天然良港;陆路交通有市新公路和1999年通车的兴业大道,可直通区内各镇,村村有水坭公路直通。

沥滘水道自西向东北斜贯中部,将新造镇分隔为二:西面为小谷围,总面积18.88平方公里;东面属大谷围(新造墟),总面积14平方公里。

地貌以台地丘陵为主,台地剥触面相对高度为止5-35米,其上有个别残丘,为红色岩系,砂页岩构成。

台地占土地总面积67%,丘陵占有10%,三角洲冲积平原占有15%,河网水面占8%。

人工土壤经潴育性水稻土为主,有机质含量2-3%。

新造镇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候,夏长冬暖,无霜期长,雨量充沛,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

2.3.2社会经济概况1.经济发展状况2005年总人口24584人,其中常住人口14272人,外来人口10312人。

2005年,新造镇实现社会总产值27.29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8.53%;地区生产总值7.97亿元,增长5.05%;工农业总产值20.77亿元,增长37.36%。

2007年,新造镇实现社会总产值31.81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3.79%;地区生产总值7.53亿元,增长14%;工农业总产值27亿元,增长15.25%。

2000年,全镇国民生产总产值79705万元。

新造镇农村社会经济分为五大类:一、农业总产值1458元;二、农村工业总产值51616万元;三、农村建筑业总产值2952万元;四、农村运输业总产值2540万元;五、农村批零贸易业、饮食业总产值8013万元。

在农业“五业”产值中:种植业9155万元;牧业3594万元;渔业1325万元;林业0.45万元;副业510万元。

全镇农村人均收入为6021元,职工人均收入7348元。

2.工业2005年,全镇有工业企业108家,其中私营企业54家,个体企业54家,从业人员9826人。

年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的企业23家,超亿元企业2家(立白和米泽)。

3.农业2005年,全镇有耕地面积292.87公顷,其中水田96.4公顷,旱地196.5公顷。

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SK4-316、艳阳一号红萝卜、“香白糯”玉米等六个新品种,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4.第三产业2005年全镇有商品流通企业455家,从业人员1614人,饮食服务业53家,从业人员375人。

2005年,全镇商品零售总值2.31亿元,增长6.63%。

第三产业实现产值4.13 亿元,增长7.97%,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增长10.87%;零售业增长12.32%,旅业和餐饮业增长3.88%。

个休私营经济稳步发展,私营企业户数增长了11.6%。

5.财政金融2005年,该镇财政收入6900万元,下降51.31%;财政支出7734万元,增长26.29%;税收收入3.23亿元,下降20.03 %;银行存款余额15.8亿元,增长14.02%,其中私人存款余额9.27亿元,增长5.4%。

新造镇区位示意项目所在的区位位置项目所在范围示意图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项目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设的必要性3.3.1现状存在问题经过对番禺区新造镇绿道的区位分析,结合多次现场踏勘,发挥其处于新造渡口及新造地铁站的有利条件,具有建设成为田园风光绿道的潜质,但建设状况不够理想,大量问题急需解决,具体表现如下:(1)总体功能、布局及总体形象在总体上,绿道现状缺少自身的标识性,功能结构不够清晰、空间比较分散,节点不突出;交通组织无序,车行、人行冲突现象比较普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