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非常广泛,问题也极为复杂,不仅要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更要充分掌握丰富的有关人类及其社会环境的知识,学会分析各种问题产生的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处于变化中的人和社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新的问题,而社会工作必须不断地面对这些新的情况。
这就要求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要充分发挥其理论建设和学术研究的功能,不断拓展其知识体系、更新和提高专业知识基础,以更好地应对社会工作专业迅速发展的需求。
4.积极参与和融入到当今的社会工作实践之中。
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应走出学理分析、游离于实务工作之外的纯学术活动层面,积极参与和融入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实践中,要勇于和学生一起走进机构,与学生一起了解、认识和掌握机构的行政架构和服务的目标对象,然后通过机构而走近机构所对应的服务对象,之后在这些服务对象之中,结合具体情况实施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做一个真正的行动者,在其中积累实践经验。
同时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还应该在行动中进行研究,意味着教师可以逐步成长为教学型、研究型与实务型相结合的学者,走“三位一体”的系统化共同发展的道路,快速提高专业水平。
5.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要成为有效的督导。
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督导的主要任务有:第一,指导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其前提是教师要洞悉社会工作领域中的理论基础,能够熟练地运用专业工作方法;第二,向学生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帮助学生确定如何向服务对象提供具体的服务,它同时又是一种教学示范,因为督导教授一种助人的方法,这就要求督导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助人的方法,这样,工作者才能在他与督导员的关系中体会到一种类似于他要学到手并运用到当事人身上的方法。
6.针对社会工作专业的特点,建立合理的职称评定制度。
针对社会工作专业的特点,建立灵活、恰当的职称评定制度,把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的实务经验和实习督导也看做科研能力和成果计入到职称评定中,从而提升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承担专业性、实务性工作任务的积极性,以及对社会工作实务理论的研究兴趣。
总之,社会工作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根据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加强国内与国际的交流与协作;不断更新和提高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到当今的社会工作实践之中,成为有效的督导;针对社会工作专业的特点,建立合理的职称评定制度。
[参考文献][1](美)阿尔弗雷多·卡杜山,丹尼尔·哈克尼斯.社会工作督导(第四版)[M].郭名倞,寇浩宁,汪蓓蕾,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史柏年.新世纪: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面对的选择[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谭磊,丁建定.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现状初探[J].青年探索,2005(3).[4]熊跃根.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理论解释与经验反思[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学校教育离不开体育教学,由此体育学科则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育课与学校其他公共课程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一、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体育教师与其他课程的教师一样都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一部分,在教师能力的具备上具有普遍性,但是又有自身的独立特点和特殊性。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导者,也是体育教学的完成者,由此对体育教师的能力有一定的特殊要求。
笔者认为,体育教师的能力大致包括体育教学和教育能力、运动训练和组织竞赛能力、体育科研能力和其他社会活动能力。
1.体育教学和教育能力。
体育教师从事的最主要的活动就是体育教学,也是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体现。
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动作技能技术,还要全面地了解所要教授的运动项目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地掌握项目的技术动作和要领。
教学过程也伴随着对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的教育,无论是什么学科和专业,作[摘要]体育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不仅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能力,还需具备专业的文化知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提高和培养教师能力,无论是对于体育教师的自身发展,还是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体育教师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作者简介]刘宗杰(1977-),男,新疆伊犁人,西京学院体育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陕西西安710123)胥红艳(1979-),女,新疆阜康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陕西西安710071)[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079-02体育教师能力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刘宗杰胥红艳为教师,他的职责是就是教书育人,体育教学和教育能力在体育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课余训练和组织竞赛能力。
课余训练是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过程的一个延续,使学生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某方面的运动成绩。
教师要选拔队员,指定每个学生的训练计划,专项技术技能训练,以及竞赛和体能恢复。
教师的组织竞赛能力体现在学校各种运动比赛,对各赛事的筹办、举办、裁判等,这些都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
3.体育科研能力。
任何一门学科都少不了科学研究,体育也是一样,体育科学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体育的本质以及发展规律的一个科学的认识过程。
怎样才能对体育客观规律有科学认识的手段,体育科研方法就是实现这一活动的有效工具。
由此,体育科学研究能力是体育教师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指导学生进行锻炼的能力。
学校的体育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不同的学习专业特点和个体差异发展来进行指导,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
组织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的主要表现,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实行素质教育、推动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和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措施。
5.其他社会活动能力。
体育教师也是社会的一部分,他肩负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在每个角色转换时,都需要有不同程度的应变和交往能力。
在学校不仅面对学生,还有同事和领导,都需要体育教师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交往能力,这就是社会活动能力的体现。
二、体育教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的能力如何培养,如何提高,是现在教育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怎样才能用有效的手段,去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措施有以下几方面:1.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能力,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了解体育项目的新动态,这样才能从实际出发,给学生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安排适宜的教学内容,做到真正的“教与学”。
2.增加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外出相互交流的机会,以提高实际的教学工作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很好地了解各学校之间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差距,相互学习,交流教学经验,以弥补自身不足之处。
3.要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带领和帮扶作用,以此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能力。
在学校里,无论哪个专业,老教师和中年教师都是学科的骨干和带头人,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对年轻教师的成长有着很多有利的因素,不管是在教学或是业务能力方面对青年教师都有一定的帮扶和带动作用,这是体育教师能力提高的保障。
4.提高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开展科学研究。
要加大对体育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关部门要定期举行体育相关的学术和论文报告会,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题,以便了解最新的体育科研动态,及时更新自己的体育知识。
5.鼓励教师提高自己的学历和学术水平,加大教师的再培养,以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运动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保持良好的状态,教师也希望通过一些渠道来学习和提高,而这种愿望只有通过相关的培训、比赛、定期学习这些方式来满足。
现在学校都要求教师有高学历,来推动学校的师资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要抓住机遇,努力学习先进的体育技能知识和体育教学经验。
三、体育教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体育教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于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与提高必将起到关键作用。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是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阵地。
2.体育教师能力培养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学校的发展取决于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学质量的高低,又会影响到人才的培养,所以体育教师能力的培养对学校长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体育教师工作的根本就是从事体育教学和体育相关的科研活动。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才能对学校的体育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体育教师能力的培养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实施。
因此,学校相关部门,特别是体育教学部门要把培养体育教师的能力当做对教师培养基础建设环节来抓,此举关系着学校整体师资队伍的建设。
四、结语为了适应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体育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
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还有句中国的俗话“活到老学到老”,体育教师通过自身专业知识的不断充实进而提高教学科研创新能力。
“教之道,贵以专”,高校体育教师具备全面的专业能力,从而促进我国高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这已然成了时代需要。
总之,教师具备了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做好教学工作并提高教学质量,这样不仅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也能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和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都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韩春利.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现状与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2]潘琨,钱明.我国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与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2).[3]武希玲.谈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J].天津教育,2009(1).[4]谢惠媛.现代高校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策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5).[5]许瑞勋,张建,段金霞.现行教育体制下体育教师培养的课程制度[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5).(栏目编辑:孙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