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与贸易 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与贸易 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又称为异质产牌品的,同指种那产些品要素投入具 有相似性,用途也基本相同,存在着 替代性但是不产种能品类完的:全差水替别平代性差的是别产产和品业垂内直贸差易别
的基础,实际上大多数产业 内贸易是差别产品的贸易
2.需求偏好相似性是产业内贸易的保证
林德(瑞典),《论贸易和转变》(1961),偏 好相似理论,第一次从需求角度对国际贸易的原 因作出分析。
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一国进口和出口属于不同产业部门
第二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生口产制的成商品品,(,出In如口tra出钟-In口表d初,us级进tr产口y T品电ra,视de进机)
等等
➢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是相对产业间贸易而言的,也称作部门内 贸易,即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 制成品。
相同类型的商品是指按国际商品标准分类法统计时、 至少前3位数都相同的商品。也就是至少属于同类、 同章、同组的商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 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
62.3 巴西 19.1
85.4 墨西哥 29.7
97.7 土耳其 16.5
91.9 泰国 5.2
86.0 韩国 19.4
92.8 阿根廷 22.1
86.7 新加坡 44.2
85.5 平均 22.3
1987
37.0 45.5 54.6 36.3 30.2 42.2 36.4 71.8 44.3
1999
1991年获克拉克奖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雷蒙德·弗农(R.Vernon,美国,哈佛), 《国际投资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贸易 》 (1966)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后经威尔斯、赫希哲等人不断完善。 ➢一个商务理论和经济学分析相结合的典范 ➢动态分析(技术差距论的延续)
由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等人于 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解释产业 内贸易的产生原因。
产业间贸易与产 业内贸易的区别
SITC代码 0 00
01 02 03 04
SITC的例子
பைடு நூலகம்
商品描述
SITC代码
食品及活动物 活动物
041
042 0421 0422 0423
肉类
043
奶制品 044
商品描述
小麦,未碾磨 大米
大米,未去壳 糙米
大米,碾磨过的 大麦,未碾磨
玉米,未碾磨
鱼类
045
其它谷物,未碾磨
谷物类
046
面粉
➢ 产业内贸易的测度------产业内贸易指数
( Xi Mi) Xi Mi
Bi
100%
Xi Mi
Xi Mi

Bi 1
100%
Xi Mi
当该产业出口量恰好等于其进口量时,即Bi=1,达最大 值,即全部贸易都是同产业贸易;反过来,当 Bi =0,达最 小值,完全没有同产业贸易。通常情况下,0< Bi <1。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学习目的
进一步了解现代贸易理论和贸 易实践的交互发展,能够从更 广泛的视角来全面认识当代国 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诱因、过 程和规律 。
➢学习重点
1、产业内贸易理论 2、偏好相似学说 3、产品生命周期学说 4、国家竞争优势学说
第一节 理论背景
1.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2.发达国家的工业国之间的贸易量 大大增加
➢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1纽95约3人-),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
毕业于纽约肯尼迪高中、耶鲁大学、 麻省理工
1979年一夜成名
1982年任政府经济顾问团国际 经济学首席经济学家,短暂的政客 生涯
1992年支持克林顿竞选
主要贡献:建立新的国际贸易理论 分析框架、战略性保护贸易理论、货 币(汇率)理论
Example:
USA in 1999, export computers USD39.6 billion Import computers USD56.4 billion So, ITT = 1 – I39.6 – 56.4I/(39.6+56.4) ITT = 0.825
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行业内贸易指数
这就是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国家之间 的制成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的原 因。
3.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源泉
产业内贸易的产生是为了利用规模经济。 也就是说,国际竞争迫使工业化国家的各 企业只生产少数几种款式,企业可以在长 期持续生产使用更专业化和快捷的机器设 备。该国可以从他国进口其他款式和种类 的商品,消费者可以在生产的规模经济所 带来的较低价格水平上有更多选择。所以 消费者在产业内贸易生产过程中获益匪浅。
基本论点 ➢ 产品的出口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 ➢ 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贸易量就越大
是什么因素影响一个国 家的需求结构呢?
偏好相似区间图
质量 Y
500 4000 5000
平均收入
收入相近国家间产业内贸易多
要因林素德。认为,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重需叠求需结求构模的型最主
人均收入水平的相似可以用来作为需求结构相似 的指标。由于工业化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比较接近, 消费者的偏好相似程度比较高,这为工业制成品贸 易和产业内贸易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
88.0 78.8 97.3 82.2 94.8 73.3 48.7 96.8 82.5
资料来源:1970年至1987年的数据来自于J. A. Stone and H. H. Lee,
“Determinant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A Longitudinal, Cross Country Analysis, ” Weltwirschaftliiches Archiv, No. 1, 1995。1999年数据是根据WTO的2000年 度的国际贸易统计报告计算的。
➢产业内贸易理论“三支柱”
➢ 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 ➢ 需求偏好相似性是产业内贸易的保证 ➢ 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源泉
1.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
➢同质产品 在产业内贸易理论中,符合 消费者的偏产好业完内全贸一易样标,准从的而商相品互分之为
间存在着完全两的类替:代同性质的产商品品和差别产品 ➢差别产品 譬如说不同质量档次或品
工业化 国家
1970
1987
美国 55.1 61.0
日本 32.8 28.0
德国 59.7 66.4
法国 78.1 83.8
英国 64.3 80.0
意大利 61.0 63.9
加拿大 62.4 71.6
西班牙 41.2 67.4
平均 56.8 65.3
1999
发展中 国家
1970
81.1 印度 2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