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工作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统筹分析
财政工作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做好新时期的财政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培植财源,加强收入征管,继续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财政职能;以人为本;财政监督;财政改革【中图分类号】d91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046-01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财政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也要善于统筹、规划,将财政工作落实到发展经济的实际点上去。
本文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对我县未来财政工作于经济发展展开分析。
1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做大财政经济市场
牢固树立财政经济观,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重要前提。
做大财政经济市场,就要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保持经济良性增长,使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变为财政实力,再使财政实力转化为科学发展的动力。
用好支持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抓住国家实施振兴地方老工业基地战略等政策,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启动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拉动经济发展。
转变财政支持经济的方式。
充分运用财政经济手段,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工业领域,鼓励外商进入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创办工业企业。
盘活国有企业存量资产,做大做强一批支柱产业;对经济效益好、上缴税收多、后续投入大的企业,以财政支出的形式给企业投资进行贴息等等。
大力加强财源建设。
按照“壮大骨干财源,稳固基础财源、培植规模财源、涵养梯次财源”的要求,以实现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引导企业增投入、上项目、扩规模,增强发展后劲。
2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快公共财政建设
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科学界定财政供给范围,突出财政的公共性特征,财政资金的使用逐步转移到满足政府履行职能和社会公共需要上来,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集中财力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
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着“多予、少取、放活”原则,积极参与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和管理效益机制,探索建立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积极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公共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社会保障的重点向农村拓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社会事业,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公共财政“阳光”照耀农村。
积极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重点,逐步提高社保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逐步构建符合社会保障的“安全网”。
在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制度,落实城市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金发放的基础上,积极筹措财政资金,支持对城乡特困群体的医疗救助、住房取暖救助、子女上学援助、突发事件应急救助体系建设。
根据财力可能,适当
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扩大低保范围。
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投入,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
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力度。
积极开展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两免一补”工作,足额落实配套资金,改善寄宿生学习和生活环境。
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力度,确保农村中小学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3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提升依法理财能力
强化财政监管,关键在于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依法组织财政收入。
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税收政策,改革和完善税制,开辟和增加新的税源增长点。
坚持依法治税,从严征管,加大税收稽查力度,挖掘增收潜力,堵塞漏洞,清缴欠税,做到应收尽收。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坚决维护税收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认真清理现行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制止擅自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和变相优惠政策的行为。
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
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监督”等问题和一些部门的铺张浪费现象,树立绩效观念,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4深化各项财政改革,着力打造透明财政机制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预算决算和管理制度,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的方向。
透明财政机制就是要更突出地谋取公众利益的最大化,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公
共需求,服务公众利益。
核心是要解决公共问题,关键是要深化各项财政改革。
继续完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
改进预算编制方式,全面推行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
改革财政资金缴拨方式,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核算和使用程序,继续严格清理各部门银行账户,将所有政府财政性资金集中到国库统一账户。
5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建立收支体系
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
做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于近年全面实施。
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将为预算管理、统计分析、宏观决策和财政监督等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经济信息。
规范理财行为和程序,建立健全约束机制。
依法界定财政决策权限,建立和完善决策规则、程序,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增强政府理财工作的透明度。
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公共领域的投入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真正做到科学理财、依法理财、为民理财、节约理财,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亚《关于新时期理财思路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05)
[2]宋志民《做好财政工作促进经济发展》[j]. 黑龙江日报,2006(08)
[3]蒋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公共财政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