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硐室、交岔点施工及设计2共42页文档

硐室、交岔点施工及设计2共42页文档

硐室、交岔点施工及设计
井下主要硐室设计
硐室有 主 井硐室、 副 井硐室,井底车场硐室 及 采区硐室等等 。各种硐室由于用途不同,其断面形状及规格尺寸亦变化多 样,但是它们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 一般首先根据硐室的用途,合理选择硐室内需要安设的机械 和电气设备,然后依据已选定的机械和电气设备的类型和数 量,确定硐室的形式及其布置,最后再根据这些设备安装、 检修和安全运行的安全间隙要求以及硐室所处周岩稳定状况 确定出硐室的规格尺寸和支护结构。有些硐室还需要考虑防 潮、防渗、防火和防爆等特殊要求。
如为列车运行,则应以机车或矿车的
最大轴距来计算,取以米为单位的整
数值。
R常用值:9m、12m、15m、
20m、25m、30m 、35m 、 40m 等。
O δR
SB
硐室、交岔点施间的距离SP。 2)轮距 两车轮轮缘外侧工作边的 距离SW。 3)X 轨距、轮距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
2
3
4
5
1
6
1—岔尖;2—基本轨;3——辙岔;4—护轮轨;5—拉杆;6—转辙器
硐室、交岔点施工及设计
岔尖是道岔的最重要的零件,它的作用是引导车辆向主线岔线运行。辙岔 是道岔的另一个重要零件,其作用是保证车轮轮缘能顺利通过。它是由岔 心和翼轨焊接钢板而成,辙岔岔心角α(简称辙岔角)是道岔的最重要参 数。用它的半角余切的1/2表示道岔号码M,即
硐室、交岔点施工及设计
硐室施工的特点
1.硐室的断面大而且变化多,长度则比较短,使得大型施工机械 在此施展。
2.硐室往往与其他硐室、巷道相毗连,加之硐室本身结构复杂, 故其受力状态比较复杂且不易准确分析,施工难度较大,若围岩 稳定性差,则更须注意施工安全。
3.硐室的服务年限长,工程质量要求高,不少硐室还要浇筑机电 设备的基础、预留管线沟槽、安设起重梁等,故施工时要精心安 排,确保工程规格和质量。
大断面(如50m2)的硐室时也可采用。依据导硐的位置分为 中央导硐法、两侧导硐法、顶部导硐法三种。 a、中央导硐法(如下图所示)
硐室、交岔点施工及设计
b、两侧导硐法(如下图所示)
c、顶部导硐法 (如左图所示)
硐室、交岔点施工及设计
平巷交岔点设计 与施工
一、交岔点的类型 交岔点是指巷道相交或分 岔的地点,其类型如图850所示。 按支护方式不同交岔点可 分为简易交岔点和碹岔式 交岔点。 碹岔式交岔点按结构形式 可分为牛鼻子交岔点和穿 尖交岔点两类。
硐室、交岔点施工及设计
硐室、交岔点施工及设计
二、井下窄轨线路的基本知识
㈠曲线线路
1.最小曲线半径:最小曲线半径R
应根据车辆运行速度V以及车辆轴距
SB大小来确定。
δ<90º
V<1.5m /s,R不小于7 SB; V>1.5m /s,R不小于10 SB; V>3.5m /s,R不小于15 SB; δ>90º R大于(10~15) SB
C1 C2 C2
1

L2 SB2 8R
1
2

S
2 B
8R
B
D1 A1
D2 A2
SB
C2 R R1
2 B
L——车辆长度,m; SB——车辆轴距,m; R——曲线半径,m。
L2
L1
L
硐室、交岔点施工及设计
㈡窄轨道岔
1.道岔的构造
道岔的构造如图8-56所示,它主要有岔尖、基本轨、辙岔、护轮轨、转辙器 等部件构成。
SW
SP
X
硐室、交岔点施工及设计
4)轨距加宽 图8-52是车辆在直线和曲线线路上 运行状态图。
曲线的轨距加宽值
SP

0.18
SB2 R
轨距加宽的方法是,外轨不动,将 内轨向曲线中心移动
S p
逐渐加宽或逐渐减小的直 线段距离(也称缓和线) 为d1=(100~300)
硐室、交岔点施工及设计
3.曲线的外轨抬高 当车辆在曲线轨道上运行时,如果内、外轨仍在同一平 面上,由于存在着离心力,作圆周运动的车辆通过车轮轮缘 就要向外轨挤压;增加了钢轨磨损和运行阻力,严重时车辆 就要向外翻或出轨。
2、倒台阶施工法(上部分层先行)
正台阶工作面施工法比较安全可靠;倒台阶法挑顶爆破效率高,装岩 方便。两者都适用于围岩比较稳定、整体性比较好的岩层。其中先拱 后墙下行分层法的适应范围更广,在较松软的岩层中也可应用。
硐室、交岔点施工及设计
3、导硐施工法 这种施工方法多用于松软破碎地带,在稳定岩层中施工特
M 1ctg
22
窄轨道岔的号码M分为2、3、4、5和6号五种,按(8-24)式可求得
其相应的辙岔角应分别为28°04′20″、18°55′30″、14°15′
、11°25′16″和9°31′38″。可见,M越大,α越小,道岔曲线半
径R和曲线长度就越大,车辆就越平稳。
硐室、交岔点施工及设计
2.道岔的类型、系列和型号 道岔的类型按其分岔型式可分成单开道岔、对称道岔和渡线道岔 三类型。分别以拼音字母“DK”、“DC”和“DX”表示。巷道 交岔点使用的道岔是单开道岔与对称道岔,其技术特征和适用条 件见表8-1。
硐室、交岔点施工及设计
㈠全断面一次掘进法 这种施工方法,常用于围岩稳定,断面不是特别大的硐室。全 断面一次掘进硐室的高度,以不超过4~5m为宜。 ㈡台阶工作面施工法 1、正台阶施工法(下部分层先行) 根据硐室的全高,整个断面可分为2~3层,每层的高度以1.8~ 2.0m为宜,最大不要超过3m。
硐室、交岔点施工及设计
硐室、交岔点施工及设计
㈠箕斗装载硐室与井底煤仓的布置形式 中小型矿井广泛采用箕斗装载硐室(单侧式)与容量较小的 倾斜煤仓直接连接的布置形式(图8-1); 大型矿井,多采用一个直立煤仓通过一条装载胶带输送机与 箕装载硐室(单侧式)连接(图8-2); 特大型矿井,往往采用多个个直立煤仓通过一条或两条装载 胶带输送机与箕斗装载硐室(单侧式或双侧式)连接(图83)。
图8-54为外轨抬高计算示意图。
h 100SPV2 R
外轨抬高的方法是垫厚 外轨下面的道渣。值。 外轨抬高的渐变段距离
d2=(100~300)Δh
硐室、交岔点施工及设计
4.双轨曲线线路轨中心距的加宽
当车辆在曲线段运行时,为防止双向行驶的车辆相撞,双轨曲线线路的轨道中心距应适 当加宽,如图8-55所示为曲线段车体的外伸Δ1和内移Δ2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