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硐室及交岔点剖析

第八章硐室及交岔点剖析

2、卸载硐室(卸载站)的设计 (1)卸载原理: 电机车和矿车的两侧壁上焊有翼板,卸载坑两侧设支承托辊,矿车底盘的
前端与车箱前端壁铰接,进入卸载坑后,矿车底盘沿曲轨自动打开卸载。 (2)卸载硐室组成: ①非通过式;(又分为单线非通过式和双线非通过式,如陕西韩城桑树坪矿在
两条巷道内布置两套卸载设备,共用一个煤仓,布置成单线非通过式;而河南 平顶山八矿在一条宽巷道中布置两条卸载线,布置双卸载设备,共用一个煤仓 ,煤仓中间社隔墙分开,可储存两个牌号的煤,这种形式则为双线非通过式)。 ②通过式;通过线位于卸载线的一侧。(甩车卸载或顶推式卸载)。 ③卸载站与翻车机联合布置 :即采用底卸式矿车运采区煤炭,普通矿车运掘 进煤,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平行于卸载线 再设一翻车机专用线,在卸载坑旁设翻 车机,共用一个煤仓。(如辽宁铁法小青矿和淮北海孜矿,用3吨底卸式矿车 卸载站和一吨普通矿车翻车机联合布置硐室)。 (3)卸载硐室断面形状和尺寸:
第八章硐室及交岔点剖析
第一节 井下主要硐室设计
硐室设计的原则: 合理选择硐室内的机电设备;根据设备的尺寸、数量
和布置形式,确定安全间隙;确定硐室规格和支护结构; 并做好防潮、防渗、防火、防爆。 一、箕斗装载硐室与井底煤仓的设计 1、箕斗装载硐室与井底煤仓的布置形式(斜煤仓直煤仓)
箕斗装载硐室与井底煤仓的布置,主要根据主井提 升箕斗及井底装载设备布置方式、煤种数量及装运要求、 围岩性质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以往中小型矿井广泛采用 箕斗装载硐室与倾斜煤仓直接相连的布置形式,(图8— 1);大型矿井则采用一个垂直煤仓通过一条装载胶带 输送机与箕斗装载硐室连接,(图8-2);而特大型矿井 则为多个垂直煤仓通过一条或两条胶带输送机与单侧或双 侧箕斗装载硐室连接,(图8-3);
第八章 硐室及交岔点
本章重点内容: 1、井下主要硐室的名称、作用; 2、学会平巷交岔点的设计方法;
第一节 井下主要硐室设计
井下主要硐室的名称、作用; 一.主井系统硐室 1.推车机,翻车机硐室(或卸载硐室); 卸煤用。 2.井底煤仓硐室; 起临时储存煤炭的作用。 3.箕斗装载硐室; 安装定量装煤设备。 4.清理撒煤硐室; 清理撒入井底的煤炭。 5.井底水窝泵房; 排除井底涌水到井底车场。 二.副井系统硐室 1.马头门; 副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部分的一段断面扩大的巷道。 2.中央变电所; 安装变压设备的硐室。 3.中央水泵房; 安装排水设备的硐室。 4.水仓; 临时储存矿井涌水用的一组硐室。 5.等侯室; 供工人升井候罐用的硐室。
9-16m
40-60t 50º-55º
15-40m 100t
第一节 井下主要硐室设计
箕斗装载硐室的支护形式: C30以上的素混凝土,支护厚度 300-500mm(岩性好,地压小,
单侧式时采用); C30以上的钢筋混凝土,支护厚度 300-500mm(岩性差,地压大、
双侧式时采用); 3、井底煤仓设计 (1)斜煤仓:一般设计成半圆拱形断面,中小矿井多用; (2)垂直煤仓:一般设计成圆形断面,大型矿井多用; (3)井底煤仓的合理容积:
一般为直墙半圆拱形、直墙圆弧拱形、三心拱形;硐室的长度包括主体硐室 和硐室两端变化断面的长度。
第一节 井下主要硐室设计
第一节 井下主要硐室设计
三、副井马头门设计 副井马头门是指副井井筒与井底车场巷道连接部分的一段断面
扩大的巷道,是副井系统的主要硐室之一。 1、马头门的形式 (1)双面斜顶式; (2)双面平顶式;
平面图
剖面图
平面图
剖面图
15-25 20-30 20-30
A、箕斗装载硐室为 单侧式布置
平面图
B、箕斗装载 硐室双侧布置
20-35
20-30
20-30
Hale Waihona Puke 10-12第一节 井下主要硐室设计
2、箕斗装载硐室的设计 由于箕斗装载硐室与井筒连接在一起且服务
于生产的全过程,施工时围岩暴露面积大,所以应 布置在不含水、无构造、围岩坚固的岩层中,以便 于施工和维护。当生产水平采用矿车运输时,箕斗 装载硐室布置于生产水平之下;当采用胶带输送机 运输时,则箕斗装载硐室位于生产水平之上。
硐室分为: 左侧进车式:标准是要面对主井方向; 右侧进车式:要面对主井方向;
(2)根据电机车是否从翻车机旁通过: 硐室分为: 通过式:硐室长度35-45m;硐室宽度8m; 非通过式:硐室长度15—20m;硐室宽度6m;
1000
宽×高=500×200
第一节 井下主要硐室设计
× 传

× 传
第一节 井下主要硐室设计
第一节 井下主要硐室设计
根据箕斗在井下装载和地面卸载的位置和方向,箕斗 装载硐室有: (1)同侧装卸式--装载与卸载的位置和方向在同一侧 进行 (又分通过式和非通过式两种)。 (2)异侧装卸式--装载和卸载的位置与方向在相反一 侧进行;(也分通过式和非通过式两种)。
通过式:同时有两个水平出煤、硐室位于中间水平时; 非通过式:硐室位于矿井最终生产水平时; 单侧式箕斗装载硐室:仅有一套箕斗提升设备时用; 双侧式箕斗装载硐室:有两套箕斗提升设备时用; 箕斗装载硐室的断面形状:多为矩形,亦有直墙半圆拱 形; 箕斗装载硐室的尺寸:由设备尺寸确定;
Qh=1.15X1.20XQd / 14 (8-1) 式中:1·15-矿井生产不均衡系数;
1·20-提升能力富裕系数; Qd-矿井平均日产量,t; 14-每日提升时间,14h; (4)煤仓的支护:锚喷和现浇混凝土支护;斜仓要铺底;
第一节 井下主要硐室设计
二、推车机翻车机硐室与卸载硐室的设计
1、推车机翻车机硐室(翻转罐笼硐室)的设计 : (1) 根据矿车进车方向不同:
剖面图
2、马头门的平面尺寸的确定
4
第一节 井下主要硐室设计
L=a+b+b‘+c+e+e’+2f (8-2) 式中:
L-马头门的计算长度,m; a-罐笼的长度,查《煤矿设计手册》, m; b、b‘-进出车侧摇台的摇臂长度,查《煤矿设计手册》 c-摇臂活动轨中心至单式阻车器轮挡面之间的距离,自定4·5 -5·0m; e-单式阻车器轮挡面至对称道岔与直线段连接的切线交点之间 的距离;不设推车机时2个矿车长度,设推车机时4个矿车长度; e’-出车侧摇台臂活动轨中心至对称道岔与直线段连接的切线 交点之间的距离;取2-4m; f -基本轨起点至对称道岔与直线段连接的切线交点之间的距 离;可从《窄轨线路联接手册》查出,也可按线路连接系统计算得 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