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菌种的复壮与保藏(陈)

菌种的复壮与保藏(陈)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 向培养好的斜面培养物中注入3~5mL无菌水,洗 下细胞或孢子制成菌悬液。用无菌吸管吸取菌悬 液,均匀滴入沙土管中,每管0.2~0.5mL。放线 菌和霉菌可直接挑取孢子拌入沙土管中。 • 真空抽去沙土管中水分。 • 将沙土管用火焰熔封后存放于低温(4~6℃)干燥 处保藏,每隔半年检查一次菌种存活性及纯度。 或将沙土管直接用牛皮纸或塑料纸包好,置干燥 器内保存。 • 保藏时间2~10年。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培养: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至细胞稳定期或得到成熟孢子。细菌培养温度一般为30~ 37℃,真菌培养温度一般为25~28℃。 保藏: 培养好的菌种于4~6℃保存,根据要求每3~6个月移植 一次。某些菌种,如芽裂酵母,阿舒假囊酵母,棉病囊霉 等,须1~3个月移植一次。 保藏湿度用相对湿度表示,通常为50%~70%。 斜面菌种应保藏相继三代培养物以便对照,防止因意外 和污染造成损失。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复苏方法: —— 先用70%酒精棉花擦拭安瓿上部, —— 将安瓿管顶部烧热, —— 用无菌棉签沾冷水,在顶部擦一圈,顶 部出现裂纹,用挫刀或镊子颈部轻叩一下, 敲下已开裂的安瓿管的顶端, —— 用无菌水或培养液溶解菌块,使用无菌 吸管移入新鲜培养基上,进行适温培养。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6、定期进行分离纯化 定期进行分离纯化,对相应指标进行检查,也是有效 防止菌种衰退的方法。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二、菌种的复壮
侠义的复壮 :菌种已经发生衰退后,再通过纯
种分离和性能的测定等方法,从衰退的群体中 找出尚未衰退的少数个体,以达到恢复该菌种 原有典型性状的一种措施。
3 菌种保藏的基本措施是低温、干燥、真空。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 世界上国际知识产权组织承认的法定保藏机构有 28家。 Ex: 美国的标准菌种保藏所(ATCC)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部(ARS) 英国国立标准菌种保藏所(NCTC) 我国: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普通微 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CGMC) 武汉大学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CCTCC)
第三章
菌种的衰退、复壮与保藏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第一节
菌种的衰退和复壮
一、菌种的衰退
菌种衰退(degeneration)是指菌种经 过长期人工培养或保藏,由于自发突变的作 用而引起某些优良特性变弱或消失的现象。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一)菌种衰退的具体表现
1、菌落和细胞形态改变。每一种微生物在一定的培养条件 下都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如果典型的形态特征逐渐减少, 就表现为衰退。 2、生长速度缓慢,产孢子越来越小。 3、代谢产物生产能力的下降,即出现负突变。 4、致病菌对宿主侵染能力下降。
石蜡油封藏法 • 措施:阻隔了空气,使菌体处于缺氧状态下,而
且又防止了水分挥发。
• 方法:液体石蜡150~170℃烘箱内灭菌lh;或121℃高
压蒸汽灭菌60~80min,再置于80℃的烘箱内烘干除去水 分→倒入菌种管中(高出1cm) → 4℃保存。
• 适用: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好氧性细菌等 • 保藏期:1~2年,或更长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二、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
原理: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人为地创造 条件,使孢子或菌体处于代谢不活泼,生长繁殖 受到抑制的休眠状态,以减少菌种的变异。一般 可通过保持培养基营养成分在最低水平,缺氧状 态,干燥和低温等。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斜面保藏法 •穿刺保藏法 •石蜡油封藏法 •沙土管干燥保藏法
60目筛
弃去大颗粒及杂质 去除有机物
80目筛
去掉细沙
吸铁石
10%~20%的 盐酸浸泡24h 水洗至中性 烘干或晒干
土:取地面下40~60cm非耕作层贫瘠且粘性较小的土,研碎, 100目过筛,水洗至中性,烘干。
将处理后的沙、土按质量比2∶1混合。混匀的沙土分装入 安瓿管或小试管中,高度为1cm左右,塞好棉塞,121℃湿热灭 菌30min。
5、对外界不良条件(包括低温、高温或噬菌体侵染等)抵 抗能力的下降等。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总之,退化是发生在群体细胞中的一个从量变到 质变的逐步演变过程,由于个别突变细胞表现生 长优势,导致在群体中最后数量占优势。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二)菌种衰退的原因
1、基因突变 (1)有关基因发生负突变导致菌种衰退 菌种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有关基因的负突变。 (2)表型延迟造成菌种衰退 如,在诱变育种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某菌株初筛时产 量较高,进行复筛时产量却下降了。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砂土管干燥保藏法 • 措施:无营养,缺氧,干燥 • 方法:孢子或芽孢悬液 → 加入无菌砂 土管中→ 干燥→ 封口 → 5℃保藏 • 适用:产孢子的丝状真菌、放线菌;有 芽孢的细菌 • 保藏期:1~10年或更长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沙土管制作
沙:
河沙 吸去铁质
广义的复壮 :一种积极的措施,即在菌种的生
产性能尚未衰退前经常有意识地进行纯种分离 和生产性能的测定工作,使菌种地生产性能逐 步提高。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复壮措施方法
• • • • 纯种分离法 寄主体内复壮法 淘汰法 遗传育种法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1、纯种分离法
通过纯种分离,可将衰退菌种细胞群体中一部分仍保 持原有典型性状的单细胞分离出来,经扩大培养,就可恢复 原菌株的典型性状。 “菌落纯”的水平——稀释平板法、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 法等方法获得单菌落。 “细胞纯”即“菌株纯”的水平——培养皿或凹玻片等作分 离室的方法、显微操纵器的纯种分离法。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沙土管恢复培养
无菌条件下打开沙土管, 取部分沙土粒于适宜的斜 面培养基上,长出菌落后 再转接一次。或取沙土粒 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 增殖培养后再转接斜面。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
措施:低温、干燥,缺氧,保护剂 方法:菌种培养 → 用保护剂悬浮→ 加入安醅管中→低温冻结(-25~-40℃)→ 抽真空→ 真空封口 → 4-5℃保藏 适用:各大类(不产孢子的丝状真菌除外) 保藏期:5~10年或更长 常用的保护剂有脱脂牛奶、血清、淀粉、葡 聚糖等高分子物质。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3、不适宜的培养和保藏条件 不适宜的培养和保藏条件是加速菌种衰退的另一个重 要原因。不良的培养条件如营养成分、温度、湿度、pH值、 通气量等和保藏条件如营养、含水量、温度、氧气等,不 仅会诱发衰退型细胞的出现,还会促进衰退细胞迅速繁殖, 在数量上大大超过正常细胞,造成菌种衰退。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三)菌种衰退的防治
1、控制传代次数
即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移种和传代,将必要的传代降低到最低 限度,以减少自发突变的机率。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2、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
1)结构类似物抗性菌株在保藏培养基中应添加相应药物,及时淘汰回复 突变细胞。 2)基因工程菌添加抗生素于培养基中防止质粒的丢失。
(3)质粒脱落导致菌种衰退
质粒脱落导致菌种衰退的情况在抗生素生产中较多, 不少抗生素的合成是受质粒控制的。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2、连续传代 连续传代是加速菌种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传代次数越多,发生自发突变(尤其是负突 变)的几率越高; 另一方面,传代次数越多,群体中个别的衰退型细胞 数量增加并占据优势越快,致使群体表型出现衰退。
长期保藏——砂土保藏法、冷冻干燥保藏法及液氮保藏法等方法。
对于比较重要的菌种,尽可能采用多种保藏方法。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5、讲究菌种选育技术
在菌种选育时,应尽量使用单核细胞或孢子,并采用较高剂量使 单链突变而使另一单链丧失作为模板的能力,避免表型延迟现象。同 时,在诱变处理后应进行充分的后培养及分离纯化,以保证菌种的纯 度。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4、遗传育种法
即把退化的菌种,重新进行遗传育种,从中再选出高 产而不易退化的稳定性较好的生产菌种。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பைடு நூலகம் 2011
第二节 菌种的保藏
一、理想的菌种保藏方法应具备的条件
1 经长期保藏后菌种存活健在; 2 保证高产突变株不改变表型和基因型,特别是不改 变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生产的高产能力。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3、淘汰法
将衰退菌种进行一定的处理(如药物,低温、高温 等),往往可以起到淘汰已衰退个体而达到复壮的目的。 例如: 有人曾将“5406”的分生孢子在低温(-10~30℃)下处 理5~7d,使其死亡率达到80%,结果发现在抗低温的存 活个体中留下了未退化的健壮个体。
陈灵芝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菌种的准备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 刮取培养物斜面上的孢子或菌体,与保护剂混匀 后加入冻存管内; • 接种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后取菌悬液与保护剂 混合分装于冻存管内; • 将培养物在平皿培养,形成菌落后,用无菌打孔 器从平板上切取一些大小均匀的小块(直径约510毫米),真菌最好取菌落边缘的菌块,与保护 剂混匀后加入冻存管内; • 在小安瓿管中装1.2-2毫升的琼脂培养基,接种菌 种,培养2-10天后,加入保护剂,待保藏。
•真空冷冻保藏法 •液氮保藏法 •悬滴保藏法 •低温保藏法 •麸皮保藏法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20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