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知觉及管理
18
K•戴恩的晕轮效应的实验研究
晕轮效应的研究结果
照片上的人有无魅力 无魅力者 56.31 0.37 1.70 3.91 5.28 8.83 1.52 中等者 有魅力者 62.42 0.71 2.02 4.55 6.34 11.60 1.82 65.39 1.70 2.25 3.54 6.37 11.60 2.17
(4)知觉的整体性
5
知觉的特性
二、知觉的整体性
整体性:人们把现实对象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 知觉。 例子:三个圆、一根竖线、一根横线
6
7
4、影响知觉过程的因素
知觉者因素 影响因素 知觉对象因素 情景性因素
8
(1)个体自身因素对知觉的影响
经验因素
动机因素 兴趣因素 期望因素 态度因素
24
三度归因理论的模型
观察 解释 高 区别性 低 高 个体行为 一致性 低 归因 外部 内部
外部
内部
低
一惯性 高
外部
内部
25
图3-1 归因理论模型
常见的归因偏差
基本归因偏差
自利性偏差
26
社会知觉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杨澜走向正大综艺
27
10
(2)知觉对象因素对知觉过程的影响
强度法则 新颖法则 动感法则 对比法则 重复法则
11
(3)情境效应(Context Effect)
包括时间、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
12
A 12 13 14 C
13
二、社会知觉
1、 社会知觉
指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 推测与 判断的过程。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印象,
16
(2)第一印象的信息来源
第一印象包括亲眼见到方所获得的印象,也包括看 到或听到对方的其他方面的材料时所获得的印象。
双方初次见面时获得的直接资料是外表与才华。
双方见面时获得的间接资料是对方的背景资料介绍。
17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A· 鲍达列夫的实验
实验者把同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给两组大学生看, 但看照片前对两组大学生的指导语不同。指导语 告诉第一组大学生,照片上的人是一个恶习难改 的罪犯;告诉第二组大学生,照片上的人是一个 著名学者。然后主试出示照片,要求每组学生口 头描述照片上的肖像。结果发现,两组大学生对 同样的照片做了极为悬殊的描述。
工作难度
不稳定
努 力
运
气
23
[美] H•凯利的归因理论
凯利认为,人们的行为的原因十分复杂,仅凭一两次观察 难以判断,必须在类似的情境中做多次观察,根据多种线 索做出内部或外部归因。
三度归因理论的归因维度 区别性资料:指个体在不同情景下是否表现出不同行为。 一致性资料: 指个体的行为表现与其他人是否一致。 一惯性资料:指个体行为的发生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
20
影响刻板印象形成的因素
不同群体内的人所共有的特点。社会生活、 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地位、文化水 准等方面大致相同的人,具有很多共同点, 因此,象职业、地区、性别、年龄等都可 能成为刻板印象形成的基础。 传统习惯势力的影响。
社会权威的观念。
21
5、社会知觉的归因理论
归因的概念
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指 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即把他人 或自己的行为加以解释和推测。
9
知觉者因素对知觉影响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23个经理人员(财务、销售、技术人员、 后勤等)阅读一份介绍一家钢铁厂全面情况的资 料,阅读后,要求他们写出各自认为最重要的问 题。 实验二:让一组被试者在实验1小时前进餐,另 一组被试者在实验16小时内不准吃东西,然后, 让这两组人看一些模糊不清的图片,要求他们说 出图片的内容。 实验三:采用心理物理法中的调整法来测定被试 者对标准刺激(一分、一角、二角五分的辅币和 半圆币)估计大小。
2、社会知觉的分类
(1)对个人的知觉
(2)人际知觉
(3)自我知觉
14
4、社会知觉过程的偏差
• 选择性知觉
• 晕轮效应 • 自我投射效应 •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 对比效应 • 刻板印象
15
3、印象的形成
(1)第一印象
叫做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主要是获得对方的表 情、姿态、身材、仪表、年龄、服装等方面的 印象,它往往是以后交往的根据。
第三章
社会知觉与管理
1
我们并不是看到现实,而是对自 己所看到的东西做出解释,并称
它为现实。
—————— 斯蒂芬 · P· 罗宾 斯
2
2、知觉
(1)知觉的概念
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刺激,
使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和
连贯的现实映象的过程。
3
4
3、知觉过程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恒常性
(3)知觉的理解性
22
[美] B•维纳的归因理论
维纳认为,在对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时,除了把行 为的原因归为情景因素与个人因素外,原因的稳定性是 第二个重要的问题。这样,个人的行为可归入内在—— 外在、稳定——不稳定的四个范畴之中。 表3-1个体成功行为决定因素分类
支配原因 稳定性 稳 定
内 在 的
能 力
外 在 的
个
人 特 点
人格的社会合意性 婚姻状况 职业状况 做父母的能力 社会和职业上的幸福 总的幸福 结婚的可能性
注: 表中的数值越高越好。“漂亮的就是好的”《人格和社会心理学 杂志》(1972) 19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概念 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比较 固定的看法。在刻板印象的影响下,人们 常根据某人所在团体的知觉为基础对其进 行判断。 刻板印象的作用 刻 板印象减轻了信息加工负担,但在很多情 况下刻板印象是一种社会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