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1- 2018.3.20

第六章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1- 2018.3.20

具有铁氧化酶作用,能将Fe2+氧化为Fe3+, Fe3+再结合到 转铁蛋白上,使铁不具毒性,对于铁的转运和利用非常重要。 3、还有抑制膜脂质氧化的作用。
临床意义: 1、用于协助Wilson病的诊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即患者血浆Cp含量明显下降,可伴有血浆可透析的铜含 量增加。导致肝硬化及脑基底核的豆状核变性。患者的 其他变化:血清总铜降低,游离铜增加和尿铜排出增加。 2、Cp为弱和迟发反应的APP,感染、创伤和肿瘤时升高;

电泳后可分出至少五个区带,从阳极开始依次为:
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
■ ■
血清蛋白电泳方法有多种(醋酸纤维素膜法和琼脂糖凝胶法多用) 电泳结果常用光密度计扫描图表示
全自动电泳分析系统
SPIFE
血 清 蛋 白
琼脂糖电泳分析图
琼脂糖电泳扫描图
相对定量(%) 清蛋白 62-71 α1球蛋白 3-4 α2球蛋白 6-10 β球蛋白 7-11 γ球蛋白 9-18
— 使肝脏代谢产物、助消化作用物质、有毒物质和解毒产物等
■ 肝脏有两条输出通道
■ ■
可以随胆汁分泌排入肠道,并可以随粪便排出体外
■ 肝脏的微细结构很有利于肝细胞和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 脂类代谢功能检查 胆红素代谢检查 胆汁酸代谢检查 摄取、排泄功能检查 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其他检查
(三)血清铜蓝蛋白(Cp)
• 含铜的α2-球蛋白
• 每个分子含6-8个铜原子,由于含铜而呈蓝色 • 肝实质细胞合成 • 弱和迟发反应的负相APP
生理功能:
1、95%的血清铜存在于Cp中,另5%呈可扩散状态,血循环中 Cp为铜没有毒性的代谢库。
2、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既能起氧化作用又能起抗氧化作用。


酒精、病毒肝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 肝硬化等易引起DIC; 胆汁淤积:影响VITK的吸收-依赖因子下降-凝血障碍
一般采用PT或APTT来检测。时间延长提示肝细胞损伤。
(1)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
肝脏合成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 Ⅴ 、Ⅶ、Ⅹ是否减少的重要检查。 参考值: 11-14S 意义:
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分析图
(二)血清蛋白电泳 -2
常见病理的电泳图形: 1. 肝病型 2. M蛋白血症型 3. 肾病型 4. 其他型
1.肝病型
白蛋白减低,α1、α2和β球蛋白有减少倾向(高血脂时 β球蛋白亦可增高),γ球蛋白增高。
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常合并肝硬化)
急性及轻症肝炎时多无异常。
ALB GLB TP A/G比值




(一)血清总蛋白、清蛋白、清蛋白/球蛋白比值-5 [ 临床意义 ]-2
1. 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
增高

减低
■ ■ ■ ■
血液浓缩
严重脱水 休克 饮水量不足等
合成不足(肝细胞损害) 营养不良(供给不足) 蛋白质消耗增多(慢性消耗性疾病) 蛋白质丢失增多
肠瘘 大面积烧伤 肾病综合征
肝脏疾病 常用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授课内容及要求
内容 ● 肝脏的基础和关联知识 ●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 脂类代谢功能检查 胆红素代谢检查 胆汁酸代谢检查 摄取、排泄功能检查 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其他检查
(六)血浆凝血因子测定

大部分凝血(除 III因子、 VWF因子)因子是蛋白质,几乎全部由肝脏合成,凝血抑制 因子及纤溶因子均在肝脏中合成 凝血因子半衰期短,其水平的升降可敏锐地反应肝脏的 蛋白合成(储备)功能 (尤其维生素K依赖因子FⅦ半衰期只有1.5-6h) 凝血因子检测是肝脏疾病早期过筛试验
[参考值]
[临床意义]

成人:280-360mg/L 1岁100mg/L;1-3岁168-281mg/L
减低见于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晚期 肝功能不全的指标
(尤其早期肝炎和急性重症肝炎时有特殊诊断价值, 其减低早于其它血清成分)


是急性(负性)时相反应蛋白
(急性炎症,创伤,肿瘤等时PAB迅速下降)
肝脏结构特点及主要生理功能
■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
成人肝脏组织重量约为1500克,占体重的2.5%。 肝脏功能繁多,基本的最主要功能是物质代谢。 还有分泌、排泄、生物转化及胆红素、胆汁酸代谢等方面功能 ■ 肝脏具有双重血液供应
■ ■
通过肝动脉接受体循环血液从肺及其它组织运来的氧和代谢物 通过门静脉血液接受由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 通过肝静脉与体循环相连通 通过胆道系统与肠道相连
1、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PT延长>3s;
2、慢性肝炎:PT正常; 3、肝硬化:PT延长
4、PT延长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特征,也是诊断胆汁淤积,K依赖因子
是否减少的重要检查。 5、急性重症肝炎时,如PT延长,FIB及PLT都降低,则可诊断为DIC。
(2)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
严重肝病时, IX、Ⅹ、Ⅺ、Ⅻ因子合成减少以及维生素K缺乏时 因子Ⅸ 、Ⅹ不能激活,APTT延长。APTT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较敏感的筛 选实验。
-1
清蛋白
(albumin,ALB )
清蛋白由肝脏合成(每天约合成120mg/kg), T/2为19-21天
分子量较小(66000) 主要功能及作用: 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 是内源性营养源
作为一种载体有运输和贮存作用
作为各种膜屏障完整性的良好指标 为非急性时相蛋白
球蛋白
( globulin,GLB )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
一、蛋白质代谢检查

-1
关联知识


肝脏是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器官
肝细胞合成蛋白质:清蛋白、糖蛋白、脂蛋白、 多种凝血因子、抗凝血因子、 纤溶及纤溶抑制因子

肝功异常
■ ■ ■
清蛋白减少(出现浮肿,胸水、腹水等) 凝血、抗凝、纤溶及纤溶抑制发生变化(止凝血异常) 血氨增高(出现肝性脑病,肝昏迷)—肝鸟氨酸循环
常规化学 心肌标志物 特殊蛋白 肿瘤标志物
糖化血红蛋白A1c
内分泌 凝血试验 感染性疾病血清学标志物系列 自身抗体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苯丙氨酸、促甲状腺素)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氨基酸
尿液分析(定量生化和尿液化学)、脑脊液分析
临床化学常规检测项目:ALT、AST、GGT、 ALP、TP、 ALB、PA、T-BIL 、D-BIL 、 TBA ;GLU、UREA、CREA、LDH、CK、 AMY 、UA、K、Na、Cl、Ca、P、Mg、TC、 TG、HDL-C、LDL-C、Apo A1、Apo B、FE 。
成人
TP(双缩脲法) ALB(溴甲酚绿法) ALB/GLB(A/G)比值 60 - 80g/L 40 - 55g/L 1.5-2.5 : 1
新生儿
46 - 70g/L 28 - 44g/L
(一)血清总蛋白、清蛋白、清蛋白/球蛋白比值-3
[ 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 ] 1. 运动 (激烈运动后数小时血清总蛋白可增高 4-8g/L) 2. 体位 (卧位比直立位总蛋白浓度约低3-5g/L) 3. 溶血 (标本中每存在血红蛋白1g/L可引起总 蛋白测定值增加3%) 4. 乳糜标本 (因含脂类较多影响检测)
(一)血清总蛋白、清蛋白、清蛋白/球蛋白比值-4
[临床意义]-1

血清TP、ALB和A/G比值检测是反映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主要反映肝实质细胞的储备功能
因为肝脏有很大的代偿能力而且白蛋白半寿期较长, 只有当肝脏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和一定病程后才能出现 血清TP、ALB和A/G比值的变化 血清TP、ALB和A/G比值检测主要用于反映慢性肝损害, 急性或局灶性肝损害时它们多为正常 肝病时血清TAG和A/G比值变化模式是:
为血清总蛋白中除去白蛋白以外的蛋白质 球蛋白主要由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非肝细胞)合成 球蛋白与机体免疫功能及血浆粘度密切相关 包括: 免疫球蛋白和补体、 各种酶类 糖蛋白、脂蛋白、金属结合蛋白等
(一)血总蛋白、清蛋白、清蛋白/球蛋白比值 [参考值]
-2
血清TP及ALB含量与性别无关 与年龄相关(新生儿、婴幼儿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稍低) 血清TP中ALB和GLB所占的量分别为60%和40%
(醋酸纤维素膜电泳时向阳极泳动速度比白蛋白快 )

为载体蛋白,与甲状腺素结合,能运输维生素A
(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

比ALB能更早期反映肝细胞损害
(半衰期较其它血浆蛋白短,约为2天)

其血清浓度明显受营养状况和肝功能改变的影响

测定主要用免疫学方法
(放射免疫扩散法、琼脂凝胶电泳法、免疫比浊法等)
(五)血清前白蛋白测定 -2
• 参考值:0.9-2.0 g/L • 临床意义: (1)AAT的缺陷,特别是ZZ表现型可引起某些成人肝细 胞的损害。 (2)低血浆AAT可以发现于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ZZ表 现型可导致10-20%新生儿因活动性肝硬化致死。 (3)AAT缺陷(ZZ型、SZ型)常伴有早年(20-30岁)出 现的肺气肿。 (4)急性时相反应时AAT增加
降低
① 3岁以下的婴幼儿 (生理性减少) ② 免疫功能抑制 ③ 低γ-球蛋白血症 (先天性)
③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血清总蛋白、清蛋白、清蛋白/球蛋白比值-7
[ 临床意义 ]-4
3.A/G 比值减低或倒转
由白蛋白减低或球蛋白增高所致 见于:

严重肝功能损害 M蛋白血症
( 如肝硬化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