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17 社会心理学论文题目: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学生姓名郭春晖专业计算机层次高起专批次 111学号 W130212111054学习中心河北石家庄学习中心2012年05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目录1摘要 (1)2前言 (2)3什么是健康的人格 (2)3.1人格的含义 (2)3.2健康人格的含义 (2)4影响人格的因素 (3)4.1遗传影响 (3)4.2环境影响 (3)4.2.1 胎内环境 (4)4.2.2 家庭环境 (4)4.2.3 学校环境 (4)4.2.4 社会实践环境 (5)5塑造健康人格的条件 (5)5.1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5)5.2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 (6)5.3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6)5.4正确地认识自己、调节自己 (6)6结论与建议 (7)7参考文献 (8)1摘要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人的心理活动丰富多彩、极其复杂。
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个性,而所谓的“个性”就是这个人的“人格”。
不同的人格价值观必然使人们追求不同的精神生活和人生理想,而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对一个人的人生影响很大。
本文通过对人格与健康人格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影响人格的各种因素的探讨,从而研究如何塑造一个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个性健康人格塑造2前言人格就是一个人体格、性格、智力和气质的稳定持久性组织交互作用形成的。
“人有千面,各有不同”。
人格有着很明显的个性特征,人格的各种差异交互形成了人的各种心理面貌。
人格是随着人的成长而不断变化的心理品质。
它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成分,它凝聚着遗传、环境、文化、个体素质的综合风貌。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健康的人格则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人格异常的人则很可能会存在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病态。
所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一个健康的体魄。
从而拥有正常人一样的美好生活,健康的人格是卓越人生的首要前提。
3什么是健康的人格3.1人格的含义“人格”一词对于古今中外的很多的心理学家来说,是一个既宽泛又狭窄的概念。
答案有很多种,在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中均有研究。
但作者认为:人格是一个人的行为、心理等各种特征的总和,既包括外在的行为及其表现,即为我们可以观察到的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品质;也包含内在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即为内隐的人格成分。
总之,人格就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总和,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综合特点的自我。
人格的形成是先天遗传与后天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
人格在社会生活中既可形成,也可丧失。
既可能获得健康也可能导致病态,同时也有完整与分裂、高尚与卑下、健全与缺损等的差别。
3.2健康人格的含义健康的人格对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影响很大,每个人从孕育期开始的胎内环境到呱呱坠地后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以及成人后的所有社会环境,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
健康人格的形成离不开与人交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健康的人格倾向是与人交往并保持良好关系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健康的人格是人格的正常状态,不管是在生理素质上还是心理机制中都能表现为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人格。
具体而言:健康的人格就是具有健康的体质,能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具有正确的认知能力,能够正确地估价自己,发生事情时,思想不受他人左右,也不以自我为中心,能够独立、全面适当地处理事情;具有不断超越自我的上进心,不自卑、不狂妄;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富于同情心和宽容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工作中能够专注投入并完全胜任。
总之,拥有健康人格的人在生活中,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活,能够忍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挫折;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向上,经得起一切挫折;在工作中,能够勇于迎接挑战,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实践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4影响人格的因素人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是由多种基因和多种环境以及多种个人主观因素之间以各种不同方式不断交互作用形成的。
古今中外,很多心理学家认为,遗传与环境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相互依存、彼此渗透、互相影响。
二者的不断交互形成了人类万千各种不同的人格。
4.1遗传影响遗传是一种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生物现象,从生物角度讲,每一个个体都是父母通过细胞核的结合把不同特征的染色体遗传给子女,从而导致了个体在某些人格特质方面因为基因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人格。
例如,两个不同遗传基因的婴儿被养育在同一个家庭里,接受同样的社会影响和训练,发展的结果却不同,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的遗传结构所造成的。
这说明遗传在人格的产生过程中至关重要。
遗传因素决定大脑的结构形态、大脑皮层细胞群内配置、酶系统和生物化学变化特点以及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特性。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大脑的结构和先天的机能特性由遗传因素决定,所以,遗传因素对人心理活动的制约作用不可否认。
4.2环境影响人格是在自然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遗传素质是人格形成的自然基础,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前提,但并不是决定因素。
在后天的环境影响与文化教育中,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环境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更为重要。
从生命的形成,胎儿环境的健康与母体的孕育营养状况到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等等,都对个体初期人格的形成起着直接的作用;接着进入学校教育,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同学之间的影响、学校的文化氛围以及社会的间接作用等等,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接着个体会进入社会这个大染缸,在社会的实践中,个体人格的形成不只受到社会文化与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个体的自我调控与成长中形成的社会意识,很多因素决定着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而也就决定着他的行为动机和目的,影响他的能力和性格。
4.2.1胎内环境从卵子受精到胎儿出生,孕妇通过怀胎十月给胎儿带来一个健康的自然环境,家庭中夫妇关系是否和谐、孕妇吸收的营养、孕妇情绪和健康状况都会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发育,从而影响到胎儿在后天环境的人格发展。
4.2.2家庭环境家庭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是个体在童年阶段最早接触的后天环境。
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影响最多的环境。
首先,家庭的组成状况对子女的人格发展是有影响的。
一个家庭的是否完整,对子女内心产生的基础人格可能会影响其一生。
在完整和睦的家庭中生活的子女比在破裂家庭中长大的子女心理状态要更好一些,很多少年犯罪的例子就是发生在破裂的家庭里。
在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父母自身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价值观念、人生观念和社会认识已经体现在生活中的观念和言行;其次,父母在训练或教导子女时所持有的知识、情感和行为意图,或者在生活中处理事情时所采取的行为与做法等等各种情况的家庭环境无形中会对子女学习与工作形成一定的影响;再者,家庭的气氛,父母双方的关系也都对子女人格形成发生很大影响。
4.2.3学校环境古文《师说》中讲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学校环境中,学生除了受所处学校地理环境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来自教师和同学间的各种影响。
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教师教导的方式、教师的兴趣、性恪、情感、意志等无一不影响和感染着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望和态度、都会在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上产生反应,作用于学生的成绩。
例如,教师经常夸奖某个学生在某个学科上很优秀,可能无意中的一句话会形成该学生开始发奋努力,勤奋学习,成绩提高,进步很快,可能平时的一些恶习也会随之改正。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生理与心理上都在慢慢成熟,教师的影响作用也逐渐减弱。
这时,更多影响学生人格形成的是课堂活动的影响。
由于课堂上的活动是当着老师和很多同学的面进行的,由于自尊心的提高,他必须要适应多人在场的情境,他开始逐渐了解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自己在同学心中的影响力。
并且从课堂上接受老师的评语、同学的评判,从而逐渐形成个体的人格基础。
4.2.4社会实践环境当学生从学校教育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开始社会实践,职业的要求对他的人格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社会要求他反复扮演某种角色,进行与白己职业相应的活动,逐渐会形成与职业有关的人格特征。
比如,一个性格内向、不爱言语的大学生,工作岗位是销售,由于工作需要,经过销售培训和频繁地与客户进行交流,慢慢地会形成一个热情外向、言语丰富的人。
还有比如科学工作者实事求是,善于独立思考,一丝不苟;而文艺工作者则活泼开朗,善于想象,感情丰富;飞行员则会渐渐形成冷静、沉着、有高度的责任感,等等。
5塑造健康人格的条件通过我们前面对人格和健康人格的理解与对人格发展的多方面因素的研究,从而懂得健康人格对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至关重要。
怎样才能塑造健康的人格呢?首先需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个人的主观调控因素也很关键。
以下几方面来具体说明如何培养健康的人格。
5.1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一个家庭环境是否良好,关键是家庭中长辈的教育与自身言行的影响。
家庭该如何才能培养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
首先,父母应该正确自己的教育方式,不管孩子犯错还是进步,都要正确地引导,把握好度。
例如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不要用暴力解决问题!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会变得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要不就成为一个爱说谎的人,通过谎话来赢得别人同情,避免惩罚;其次,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孩子很多的行为习惯都是从父母那儿学来的。
例如父母自私,孩子也模仿家长,学得自私。
因为他们认为那是正确的;父母说谎骗孩子,孩子将来也会骗别人;再次,父母或者家庭中的长辈一定要掌握好对孩子的爱。
不能让孩子缺少爱也不要过于溺爱。
一个不完整的家庭,孩子可能由于缺少父爱或者母爱而性格变得极端;过于溺爱,只会让孩子形成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独立生活能力很差,没有很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没有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自然难以形成健全人格。
5.2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学校教育环境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环境。
怎样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力度管理保证学校的硬件设施一定要做到安全规范,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与健康。
例如,近年来屡次出现的校车事故、学生的餐饮中毒事件以及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教室倒塌等等;没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一个健康的体魄,何以形成健康的人格?其次,教师的素质与教育水平需要得到提高,教师应以育人为本,教书为主,正确引导学生和以身作则。
5.3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个体的人,我们离不开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人文环境。
其中人文环境会影响到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
比如现在我们国家存在的一些乱扔垃圾、见死不救、过马路不守交通规则等不道德的行为,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