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社会公平正义制度建设重要内容之一。
公共财政基本目标之一。
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均等化是基于公平原则和社会平均水平,把贫富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社会之间协调发展,使不同社会阶层均衡受益,由此确保全体人民公平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消除不和谐因素;而平均化则是对公共资源进行单纯的份额等同的分配,既不公平也无效率,有碍于全体人民共享水平不断提高的基本公共服务。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必须逐步实行这样一种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应如何为此提供相应的体制保障?搞清楚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决定》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公共服务公平是保证公民机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30多年的改革开放通过史无前例的经济发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使数亿人脱离了贫困,使中国从低收入国家跃升为中等收入国家。
中国13亿人的生活的改善速度、广度和程度是人类发展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伟大成就之一。
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新的压力。
作为人口大国,其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造成了空气和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也给中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带来巨大压力。
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及时而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
在经济快速增长中出现的不公平也开始影响发展的可持续性。
中国的经济改革始终以市场化为导向,鼓励成功的个人、企业和地区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和优势,不公平成为不可避免的一个结果,甚至是有其必要性。
从前几十年的平均主义方向转变到这个方向是一个重大变化。
激励机制的变化带来了生产力的爆炸性增长,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但是,这个新导向的一个副作用是,起点条件不利的个人和地区与起点条件有利的个人和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为此,中国迫切需要建立缩小这些差距的有效机制。
以“追求公平的发展”为主题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5》深入分析了城乡之间、沿海和内陆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和性别之间的发展差距。
虽然中国政府采取了很多重大措施改变差距扩大的趋势,但许多指标显示,这些差距仍
然在扩大。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7/08》在《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5》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分析了发展差距的深层次根源。
它以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分析为重点,紧密结合《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5》提出的公平目标,讨论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国家目标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不同地区健康服务和期望寿命之间的相关性等。
通过讨论这些问题,《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7/08》提出了中国从平均主义为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最重要的政策问题。
中国抛弃平均主义,引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社会正义概念和作用的争论。
这些讨论的重要结果之一是重新强调机会公平。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成功的机会--人们不应该在利用自己生来具有的家庭条件、地区和社会关系等优势时受到约束。
机会公平是一个道德规范,它确立了公平社会的一个目标--即使穷人也应该享有过上长寿且有意义的生活的机会。
这是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虽然平均主义强调的结果公平--即收入和生活水平基本相等,不再被看作是社会健康发展的有利因素,但中国要充分利用其丰富的人力资源,
机会公平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机会的不公平会使人们难以充分发挥个人能力,更影响国家的发展效率。
公共服务的公平是政府保证公民机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健康、教育、老有所依、遇到天灾人祸时及能获得救助,能够获得培训和其他就业服务,是每一个人公平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条件。
中国政府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目标,是通过为每个人提供足够标准的健康服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而实现机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由于中国人口数量庞大、面临的问题很多,政府的资源很有限,即使在几年以前提出这个目标也会显得很不实际。
但是,最近几年政府财政能力快速提高,中国有了追求更高目标的资源。
中国最近几年的经验表明,经济增长本身难以解决所有不公平问题。
经济增长只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济手段。
如果没有目标明确的有效政策措施来保证贫困人口分享增长的好处,内部差距很可能继续扩大。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中国政府的承诺。
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使全体中国人民获得充分的健康、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为机会公平创造最重要的先决条件,使中国持续强劲的经济发展更加具有可持续性。
这将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人类发展历史上的另外一个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