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脂类

第六章-脂类

三酯氧化为主。
48
三、脂类的代谢
动 物3.猪和反刍动物脂肪合成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进行, 营人和家禽主要在肝脏进行。 养 学4.反刍动物主要依靠酮体和乙酸合成FA,
非反刍动物主要依靠(CH2O)n,葡萄糖合成FA。
5.氧化供能是脂类物质的主要作用。
49
脂肪沉积的效率
营养素(前体) 脂肪(产物) 效率(%) 体脂肪 棕榈酸酯 棕榈酸酯 体脂肪 70-95 72 80 65
(PUFA)称为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EFA)。 通常将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称为EFA。
53
一、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与种类
动 2、种类 物(1)-6系 该系列PUFA中第一个双键位于“” 第6和第7位碳原子之间。该系列的第一个成员为亚 营油酸,由亚油酸可以合成该系列的其它PUFA 养 (2)-3系列 该系列PUFA中第一个双键位于 学
奇数碳脂肪酸
小 肠
45
三、脂类的转运和代谢
动 (一) 脂类的转运 物 脂蛋白复合体:蛋白质、磷脂、胆固醇酯、胆固醇和 甘油三酯组成。 营 分成四类: 养 ①乳糜微粒(CM):甘油三酯多,密度低 学 ②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甘油三酯50-65%
③低密度脂蛋白(LDL):2/3为胆固醇酯,又称β-脂蛋白 ④高密度脂蛋白(HDL):含磷脂多
13
二、饲料中脂类物质的特点及含量
4.酸价:
动 物 营 养 学
衡量饲料油脂品质高低的指标。 指中和1克脂肪中游离FA的KOH的毫克数。
酸价越高,酸败越厉害,营养价值越低。
小于6就会对动物造成不良影响。 自动氧化 由自由基激发的氧化氧。
14
二、饲料中脂类物质的特点及含量
4.酸价:
动 物 营 养 学
第二节 脂类消化、吸收和代谢
一、单胃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 二、反刍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
三、脂类的代谢
33
脂类的消化、吸收
动 脂肪消化开始于胃,胃底腺可分泌胃脂酶, 物 此酶可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并使胃酸的作用 失效,胃脂酶水解日粮甘油三酯(TG)的10营 30%。 养 胰脂酶可水解TG成甘油一酯和游离脂肪酸。 学 脂类水解 水解产物形成可溶的微粒
利,在胃内起初步的乳化作用。
40
脂蛋白
动 物 营 脂肪 养 学
乳糜微粒
小肠黏膜
十二指肠
空肠
血液
41
二、反刍动物对脂肪的消化、吸收
动 物 营 养 学
饲粮脂肪 甘油三酯 脂酶 磷脂 磷脂酶 半乳糖脂 半乳糖 酯酶 溶血磷脂 饱和脂 肪酸 半乳糖
甘油 合成 脂肪
游离脂肪酸 不饱和 脂肪酸 氢化
挥发性 脂肪酸
尾脂腺:
抗湿作用。
29
四、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3)脂类是代谢水的重要来源
动 物 营 养 学
30
四、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动 磷脂分子中既含有亲水的磷酸基因,又含有疏水 物 营 的脂肪酸链,因而具有乳化剂特性,对血液中脂质的 养 运输以及营养物质的跨膜转运等发挥重要作用,提高 学 脂肪和脂溶性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小肠
图5-4
饲粮脂肪在反刍动物瘤胃中的消化大致过程
42
二、反刍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
动 要点: 物 1.瘤胃是反刍动物之类物质的主要消化部位, 营 在瘤胃中脂类物质得到明显的改组, 养 瘤胃对脂类的消化有四个特点: 学 (1) 大部分UFA氢化变成SFA,使EFA含量减少;
(2) 部分UFA发生异构化反应,生成支链脂肪酸; (3) 中性FA、磷脂、甘油变成VFA; (4) 微生物合成的奇数碳和支链FA数量增加。
43
二、反刍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
动 物 2.脂类物质通过网,瓣胃时几乎不发生变化, 营 养 进入皱胃后消化吸收与单胃动物相似。 学
3.瘤胃壁只吸收VFA和短链FA。
44
脂 肪
脂肪酸 甘油
部分氢化 微生物分解
动瘤 物胃 营 养 学
完全氢化
挥发性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异构化脂肪酸
微生物合成
支链脂肪酸
混 合 乳 糜 微 粒
固醇类
非皂化脂类
类胡萝卜素类 脂溶性维生素
5
一、脂类的组成与分类
动 简单脂类:是动物营养中的重要脂类,不含N的 物有机物,甘油三酯是重要的形式,具有重要作用 营,主要存在于植物种籽和动物脂肪组织中。 养 学复合脂类:是动植物细胞中的结构物质,平均
占细胞膜干物质(DM)一半或一半以上。
非皂化脂类:在动植物内种类甚多,但含量少, 常与动物特定生理代谢功能相联系。
脂类到达十二指肠后,在肠蠕动的作用下与胆汁混 合并乳化形成水包油滴。
36
小肠脂类消化
动 物 营 养 学
胰脂肪酶在辅脂酶(将前者吸附到水界面上)协助 下将甘油三酯水解为二酰甘油和单酰甘油。
37
动 物 营 养 学
长链脂肪酸和2-甘油一酯以混合微粒到达小肠 黏膜细胞被吸收,随后在黏膜细胞中转化为甘油三酯、 磷脂、胆固醇酯及少量胆固醇,再与黏膜细胞内合成的 载脂蛋白一起形成能溶于水的乳糜微粒。
(4)磷脂的乳化特性
31
四、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动 物 (5) 胆固醇的生理作用 营 是甲壳类动物必需的营养素, 有助于甲壳类 养 动物包括虾转化合成维生素D,性激素,胆酸, 学
蜕皮激素和维持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促进虾的
正常蜕皮,消化、生长和繁殖。 (6)脂类也是动物体必需脂肪酸的来源。
32
动 物 营 养 学
5.氢化:UFA在酶的作用下打开双键,变成SFA结果是 脂肪硬度提高。 氢化脂肪不易氧化酸败,容易保存,但损失了EFA。19
二、脂类的基本特性
动 物 营 养 学
(一)水解作用
酸水解反应
20
动 物 营 养 学
碱水解(皂化)过程
21
动 物 营 养 学
脂肪酶催化的水解反应
22
四、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动 物 3. 脂类其他营养生理作用 营 (1)作为脂溶性营养素的溶剂 养 学
鸡日粮含脂0.07%类胡萝卜素吸收率仅
20%,而含脂4%的时候,类胡萝卜素吸收率
为60%。
28
四、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2)脂类的防护作用
动 物 营 养 学
皮下脂肪:抵抗微生物侵袭,保护机体;绝 热,防寒保暖(水生哺乳动物尤为重要)。
小肠黏膜摄取这些微粒 重新合成甘油三酯 在小肠黏膜细胞中 甘油三酯进入血液循环
34
动 物 消化吸收后再回到食糜,进入 营 回肠末端,重吸收入血通过门 养 脉入肝,再入胆中贮存,最后 学 释放入十二指肠,叫肠肝循环
,每分子胆汁每天循环约10次 。肠肝循环:胆汁在帮助脂肪 Nhomakorabea35
一、单胃动物对脂肪的消化吸收
3.皂化价:
动 物 营 养 学
衡量脂类分子大小的指标,
指皂化100克油脂所需要的KOH的毫克数。 皂化价越高,脂肪或FA分子量越小。
12
表5-1 几种脂肪的物理和化学常数
动 物 营 养 学
脂肪种类 猪油 牛油
熔点 ℃ 46~49 40
碘价 47~67 35~40
皂化价 195~203 196~200
动 物 营 养 学
第六章 脂类营养
1
内容目录
动 物 第一节 营 养 第二节 学 第三节
脂肪的分类、性质及作用
脂肪的消化、吸收及代谢
必需脂肪酸
第四节 日粮添加脂肪的应用
2
动 一类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不溶于水,而 物 营 溶于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的物质,饲料 养 学 常规分析中将这类物质称为Ether Extract(EE)。
3
一、脂类的组成与分类
动 物 1.根据与甘油结合的基团分类: 营 养 真脂:与FA结合,分子中只含C、H、O 学 类脂肪:除FA还有磷酸、胆碱、糖、蛋白质,
分子中含有 C、H、O、N、P
4
脂类的组成与分类
动 物 营 养 脂类 学
简单脂类 可皂化脂类
甘油脂
蜡质
磷脂类
复合脂类
鞘脂类 糖脂类 脂蛋白质
15
(二)氧化与酸败
动 物 营 养 学
脂肪的自动氧化反应
16
动 物 营 养 学
脂肪的微生物氧化反应
17
动 物 营 养 学
18
三、脂类的性质
动 氧化酸败的产物是一些低级脂肪酸、脂肪醇、醛、酸等, 物 结果既降低营养价值,也产生不适宜气味,脂肪变成粘 稠、胶状甚至于固体物质。 营 养 不饱和程度越高,越容易氧化,一般可加入抗氧化剂 (BHA、BHT、VE)或低温密封保存。 学
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24
1)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的概念:
同时添加时效果更加明显,这种效应称为脂
关于额外能量效应
动 物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协同作用; 营 适当延长食糜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有助于营 养 学养物质的更充分吸收;
脂肪使动物用于活动的维持需要减少,用于生 产的净能增加;
46
三、脂类的代谢
动 物 营 养 脂肪组织: 学
血: 葡萄糖
乙酸 脂蛋白质-甘油三脂
游离脂肪酸
脂酰CoA
脂肪酸
甘油三脂
氧化供能
脂肪组织中脂肪的代谢
47
三、脂类的代谢
动 1.吸收进入细胞的甘油,FA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 物 形成乳糜微粒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进行转运; 营 养 2. 能量充足时,体内的脂类物质主要以在脂肪组织 学 和肌肉组织中合成甘油三酯为主,饥饿时,以甘油
50
动 饲粮脂肪 物 营 乙酸 养 学
葡萄糖 蛋白质(鱼粉)
脂肪肝出血综合症
动 物 营 养 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