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

初一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

(本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学习历史不仅让生活多姿多彩,也是一种创意的源泉。)
此处控制在18分钟左右。
回答老师问题、倾听、感悟
通过体悟历史的魅力,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同学的观点和教师的讲解,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怎样学好历史?
过渡:既然学历史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这么多好处,那我们该怎么上好这门课呢?
而大学士张英则真正做到了那句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对平常琐事一笑了之,退一步海阔天空,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2.学习历史,你会收获乐趣。
曾经,中央电视3台综艺频道的台标广告上有这么一句话“关公战秦琼的奥秘,尽在综艺频道”。很多观众都被这独具匠心的设计吸引住了。
提问:你们谁能说说这句广告语的亮点在哪里吗?
提问:除了用好课本,平时你还有哪些渠道学历史?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知道学习历史的内涵及作用,并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途径与方法,进而增加对历史这门进入初中以来新的课程的理解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历史的重要性和学习历史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开场白: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我们要接触一门新的课程,这就是历史课。我是你们的历史老师——***。
前面几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再补充两点自己的体会:
1.学习历史,你能找到生活的智慧。
有些历史虽然古老久远,但却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比如,在生活中,你们可能会烦恼:平时和他人相处时怎么做到既保护自己也能善待他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
出示晏子使楚、六尺巷的图片
讲述:晏子使楚、六尺巷
晏婴的小身材却有大智慧,运用譬喻的形式反唇相讥那些企图侮辱他和他国家的人。
初一历史授课日期
2013.3.8
课题
历史导言课
年级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初一学生自控性较差,自己感兴趣的就听,不感兴趣的就不听。此外,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还未养成,他们不知道怎样听课,上课不专心,注意力易分散。个别学生对副科不够重视。
出示李清照《夏日绝句》
一千年多年后,一位女诗人就曾赋诗一首来纪念他。
总结:
小小的一副象棋棋盘就包含了这样一段历史。看来,历史的确从未远去,它就在我们身边。
同学们,听了刚才的讲述,提问:谁来谈谈你眼中的历史是什么?
(将学生的发言摘录于黑板上。)
大家说得都很对,老师根据你们的看法总结出了两点:
第一、历史就是一切过往事物的发展过程。如此说来,历史的范围很大。它和我们的距离可远可近。远到上亿年前的沧海桑田;近到大家刚刚的一举一动,这些都已成为历史。也就是说,我们每人每天都在经历历史、见证历史、创造历史。
出示图片:象棋棋盘
大家对象棋一定不陌生,中国象棋的棋盘上常有一区空隙,上写着“楚河”、“汉界”字样,做为红方和黑方的分界线。
提问:有谁能说说这是用来比喻什么的?
这是以下棋比喻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之间的一场楚汉相争。在两千多年前,双方对垒于古运河鸿沟两侧,势均力敌,谁也无法越鸿沟一步。形势促使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用好历史课本。
一、(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课文为例,向学生介绍课文结构):翻开课本我们会发现每节课都是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的。1.“导入框”,这就像节目片花,它告诉我们要学什么。2.“正文”,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3.“小字部分”,是对正文的补充,让我们开阔眼界,了解历史背后的故事。4.“文献资料”,告诉你先人是怎样记载历史的,可以同今天的看法相比较。5.“动脑筋”,向我们介绍学习思考、分析、探究的科学方法。6.“练一练”,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新知识。7.“活动与探究”,在这一环节中我们会感受到昨天和今天是密切相关的。
第二、历史是对已经发生了的事的记载。像这样的记录有很多:可以是书籍、报刊、杂志,或是信件、日记、录音、视频。
控制在9分钟左右。
观察
倾听
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思维探究能力懂得倾听他人观点与分享自己的成果。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形成对历史的清晰认识。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过渡:说到这儿,有同学可能会问,老师我们学习这些过去的事情有什么用呢?先不要着急,
对于历史,大家并不陌生,但什么是历史?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它都讲些什么呢?我们学历史有什么用?我们该怎么学历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谈谈学习历史的那些事儿。
此处控制在1分钟左右。
聆听,并思考教师的问题
入境: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进入本课的学习主题——让我们谈谈历史学习。
新课:一、历史是什么?
过渡:其实,我们今天的生活中随处可以找到与过去的联系。
出示《史记》的图片
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代表作《史记》中对这段历史也有记载:“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提问:那么,有谁知道楚汉相争最后谁赢谁输了呢?
说的很对,项羽被困在垓(gai)下,带着亲兵突围成功,来到乌江边。本有人愿载他渡江,他却因愧对江东父老而挥剑自杀。
项羽虽然死了,但他并没有被人们遗忘。
提问:现在让我们回想一下,在小学期间,大家都接触过哪些历史?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比如,最让你喜欢的历史名人是谁?你最难忘的历史故事是什么?你最想去的名胜古迹是哪里?为什么这些人、事、地方会如此吸引你呢?
(根据学生的讲述,教师在黑板上写关键词)
-----------------------------------------------------------------------------------
观察、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对本学科的学习树立信心。
懂得倾听他人与分享自己的观点。
当然,只了解课本是怎么组成的还不够。我们平时还要多动脑勤思考,带着问题上课堂,不带问题上考场。下课后要及时复习。
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种复习历史的好办法——复述法,复述时抓6点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以及结果。掌握了这个要领,你就会发现记历史并不困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