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1
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柴胡,枳壳, 白芍,川芎,香附,甘草——肝气郁结 (胁,脘,腹痛,痛经,天将明而腰痛) 逍遥散《和剂局方》:柴胡,当归,白芍, 逍遥散《 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肝脾 郁结,虚中夹滞(胁痛,眩晕,乳胀,月 经不调,食少,神疲,寒热往来) 香苏散 香苏散《和剂局方》:香附,紫苏叶,陈 皮,甘草——外感风寒,内有气滞
非进食相关功能性消化 不良的病理生理? 不良的病理生理
非典型非糜烂性反流病 中枢神经系统功 能异常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节律紊乱? 胃节律紊乱 十二指肠对酸或脂质 高敏感性 小肠动力异常 Samsom et al, Gastroenterology 1999; 116: 515
Feinle et al, Gut 2001; 48: 347 Tack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04; 127: 1239 Tack et al, Gut 2005; 2005: 54:1370
ROME III
餐后不适综合征 (PDS) 的诊断标准
必须包括以下之一 餐后饱胀不适
进食普通餐量后 一周至少发作数次
或
过早饱足
影响正常进餐量 一周至少发作数次
标准: 就诊前至少6个月中症状至少持续 个月中症状至少持续3月 标准 就诊前至少 个月中症状至少持续 月
ROME Ⅲ
上腹痛综合征( 上腹痛综合征(EPS)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罗马III的新标准 罗马 的新标准
F功能性肛门直肠疾病 F1功能性大便失禁 F1功能性大便失禁 F2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F2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F2a慢性肛门痛 F2a慢性肛门痛 F2a1 肛提肌综合征 F2a2非特异性肛门直肠痛 F2a2非特异性肛门直肠痛 F2b 痉挛性肛门痛 F3功能性排便障碍 F3功能性排便障碍 F3a 不协调性排便 F3b 排便推进力不足
7类 类
C. 功能性肠病 (5) 5) C1. 肠易激综合征 C2. 功能性腹胀 C3. 功能性便秘 C4. 功能性腹泻 C5. 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
B.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 (3) )
F. 功能性肛门直肠病(3) 功能性肛门直肠病( ) F1. 功能性大便失禁 F2. 功能性肛门直肠疼痛 F3. 盆底功能障碍
南京中医药大学
顾勤
概念, 概念,观点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 罗马III 罗马III的新标准 III的新标准
中医治疗
从方证入手的思考
概念,观点 概念,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胃肠病 (FGID) 功能性胃肠病 胃肠神经官能症 ?胃肠神经官能症
罗马III的新标准 罗马III的新标准 III
G.新生儿和婴幼儿功能性疾病(7) 新生儿和婴幼儿功能性疾病( ) 新生儿和婴幼儿功能性疾病 H. 儿童和青少年功能性疾病 (10) )
H1. 呕吐和吞气症 H1a. 青少年反刍综合征 H1b.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H1c. 吞气症 H2. 功能性胃肠病相关的腹痛 H2a. 功能性消化不良 H2b. 肠易激综合征 H2c. 腹型偏头痛 H2d. 儿童功能性腹痛 H2d1.儿童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儿童功能性腹痛 儿童功能性腹痛 H3. 便秘和失禁 H3a. 功能性便秘 ROME III 2006 DDW H3b. 非潴留性粪便失禁
H儿童和青少年 功能性疾病 H1 呕吐和吞气症
H1a青少年反刍综合征 H1a青少年反刍综合征
H1b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H1b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H1c吞气症 H1c吞气症
H2腹痛相关的 H2腹痛相关的 功能性胃肠病
H2a 功能性消化不良
H2b肠易激综合征 H2b肠易激综合征
H2c腹型偏头痛 H2c腹型偏头痛
罗马III的新标准—— 罗马III的新标准——分类系统 III的新标准
成人
食管的(A类) 胃十二指肠的(B类) 肠道的(C类)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APS)(D类) 胆道的(E类) 肛门直肠的(F类)
儿童
新生儿/幼儿(G类) 儿童/青少年(H类)
症状出现的时间
罗马III的新标准 罗马 的新标准
非酸性反流
Rome III 标准修正
时间设定 诊断前 个月有症状,近3个月 诊断前6个月有症状 个月有症状, 个月 病情活动 分类种类 从7类增加到 类(28+17) 类增加到8类 类增加到 ) 分类改变 FD(2个亚型) 个亚型) ( 个亚型 IBS(4个亚型) ( 个亚型 个亚型) 标准更严 功能性胆囊和 病 功能性胆囊和OS病
B2b非特异性 B2b非特异性 过度嗳气
罗马III的新标准 罗马 的新标准
C 功能性肠道疾病
C1肠易激综合征 C2功能性腹胀 C3功能性便秘 C4功能性腹泻 C5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
罗马III的新标准 罗马 的新标准
D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胆囊和Oddi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E 胆囊和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E1胆囊功能障碍 E2胆管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E3胰腺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认知行为治疗 人际关系 应激,放松, 应激,放松,催眠
↑剂量 4-6W
联合药物 换药或加药 精神心理会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OME III 2006 DDW
概念, 概念,观点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 罗马III的新标准 罗马III的新标准 III
中医治疗
从方证入手的思考
中医治疗
——从方证入手的思考 从方证入手的思考
无可能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证据 且过去3个月内出现症状, 且过去3个月内出现症状,且诊断之前症状应出 现至少6 现至少6个月
Tack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04; 136: 1466
功能性消化不良
定义: 定义:功能性消化不良, 是指来源于胃十二指肠 的症状, 并排除可解释该症状的器质性,全身性, 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
H2d儿童功能性腹痛 H2d儿童功能性腹痛
H2d1儿童功能性 H2d1儿童功能性 腹痛综合征
H3 便秘和 大便失禁
H3a功能性便秘 H3a功能性便秘
H3b非潴留性大便失禁 H3b非潴留性大便失禁
ROME III
功能性消化不良定义 功能性消化不良定义
符合以下一项或多项
餐后饱胀 早饱 上腹痛 上腹部烧灼感
罗马III的新标准 罗马 的新标准
几点值得注意的变化: 几点值得注意的变化:
1. FGID时间设定的变化:罗马Ⅲ推荐诊断前至少6个月出现 症状,且近3个月病情活动.罗马Ⅱ对FGID病程的限定是 过去12个月内至少12周有症状. 2. 诊断标准改变: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个症状的复杂性 和异质性,罗马III不再强调其为一个研究实体.相反, 委员会推荐包括消化不良的两种情况:(1)餐后不适 (应激)综合征(B1a)和(2)上腹疼痛综合征(B1b). 3. 相对于罗马II标准"位于上腹部的疼痛或不适感"笼统 而模糊的定义,罗马III对症状描述更直观准确,餐后饱 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 4. 可与其他功能性胃肠病(FGID )重叠,如肠易激综合征 (IBS)
F. 功能性肛门直肠病 (7) 7)
F2. 功能性肛门直肠疼痛
ROME III 2006 DDW
F3. 功能性排便障碍
FGIDs新分类 FGIDs新分类
G1.婴儿反胃 G2.婴儿反刍综合征 G3.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G4.婴儿腹痛 G5.功能性腹泻 G6.婴儿排便困难 G7.功能性便秘
罗马III 罗马III 2006 (儿童 2类)
FGIDs新分类 FGIDs新分类
罗马III 罗马III 2006
A.功能性食管病(4) 功能性食管病( ) 功能性食管病
A1.功能性烧心 A2.功能性食管源性胸痛 A3.功能性吞咽困难 A4.癔球症
成人 6类
B.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 (8) )
B1. 功能性消化不良- 餐后,上腹痛 B2. 功能性嗳气症 - 吞气症 非特异性 B3. 功能性恶心和呕吐症 - 特发性,功能性,周期性 B4. 成人反刍综合征
C. 功能性肠病 (5) )
C1. 肠易激综合征 C2. 功能性腹胀 C3. 功能性便秘 C4. 功能性腹泻 C5. 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
D.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1)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 E. 胆囊和SO功能障碍(3) 胆囊和 功能障碍( ) 功能障碍
E1. 胆囊功能障碍 E2. 胆道SO功能障碍 E3. 胰管SO功能障碍 F1. 功能性大便失禁
A 功能性食管疾病
A1功能性烧心 A2推测源自食管的功能性胸痛 A3功能性吞咽困难 A4癔球症
B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
B1功能性消化不良 B1功能性消化不良 B1a餐后不适综合征 B1a餐后不适综合征 B1b上腹疼痛综合征 B1b上腹疼痛综合征
B2嗳气 B2嗳气 B2a吞气症 B2a吞气症 B3恶心呕吐 B3恶心呕吐 B3a慢性特发性恶心 B3a慢性特发性恶心 B3b功能性呕吐 B3b功能性呕吐 B4成人反刍综合征 B4成人反刍综合征 B3c周期性呕吐 B3c周期性呕吐 综合征
病理因素:气滞,湿阻,痰聚, 病理因素:气滞,湿阻,痰聚, 食停,热郁,寒凝, 食停,热郁,寒凝,血瘀 正气虚弱:脾胃气虚,中气不足, 正气虚弱:脾胃气虚,中气不足, 胃阴不足, 胃阴不足,中阳虚弱 病机:邪气阻滞 病机:邪气阻滞———— 胃失和降 中虚转枢不利
辨证
虚实 气血 寒热 脏腑
实 证
必须包括以下条件: 必须包括以下条件:
疼痛或烧灼 间断性 上腹部,至少中等程度,至少一周1 上腹部,至少中等程度,至少一周1次 并且无: 并且无: 泛发性的或位 于其他腹部或 胸部等区域 排便或排气后 可缓解 符合胆结石或 Oddi括约肌 括约肌 功能紊乱的标 准
必须满足至少在6个月中近 个月症状持续的诊断标准 必须满足至少在 个月中近3个月症状持续的诊断标准 个月中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