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既是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
输液性静脉炎则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目前,静脉输液的患者中近80%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输液性静脉炎[1]。
输液性静脉炎多是由于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留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以是同一静脉反复多次穿刺造成的静脉感染[2]。
其临床表现为沿静脉血管走向发红、发热、肿胀、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轻者引起静脉周围红、肿、热、痛,重者可导致静脉发生硬结或条索状改变,造成功能障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治疗。
1静脉炎的发生机制引发静脉炎的易感因素可以分为药物性因素和非药物性因素两大类。
药物性因素引起静脉炎主要受药物自身的不良反应、药物的酸碱度及药物的渗透压等的影响。
非药物因素引起的静脉炎主要与患者自身的身体因素,静脉输液的部位,输液时所在的场所,静脉输液的速度、时间,静脉输入液的温度以及穿刺针的型号与材料,同一部位穿刺的频率等有关。
祖国医学认为[3-4],输液性静脉炎是输液过程中穿刺伤及局部脉络血行不畅导致血淤阻滞,“不通则痛”,气血运行不畅、津液输布受阻导致胀痛;淤血内蕴,蕴久化热,则局部发热;脉络损伤,血溢肌肤或血热内蕴则局部发红。
其发生机理是气血瘀滞,热毒凝滞于血脉,使局部脉络气血运行不畅。
《素问·痹记》有“痹在于脉则血凝不流,血瘀则凝,凝则不通,不通则痛”。
《千金备急要方》有“气血瘀滞则痛,脉道阻塞则肿,久瘀而生热”等。
2中药外敷法治疗静脉炎静脉炎不但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一定的阻碍。
因此,静脉炎的防治一直备受广大医护人员的关注。
多年来,众多护理人员就如何防治静脉炎做了大量研究,其中中医外治法被广为应用,现将近年来的一些中医药外治法治疗静脉炎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2.1单味中药外敷法单味中药外敷采用单一中药在静脉炎局部进行外敷,用药过程及操作相对简单,在临床及日常生活中容易应用。
王素梅和白艳凌[5]采用新鲜马铃薯洗净切成厚0.1~0.2cm 薄片覆盖患处,具有消炎、止痛、消肿的功效。
毛彩杰和高素丽[6]取鲜芦荟去皮,将芦荟汁滴在病变局部,用消毒压舌板沿血管走向轻轻刮匀。
如皮肤有溃破者以生理盐水清洗创面,芦荟汁直接滴于破损处,覆盖凡士林纱布块,每天2次。
张青云[7]将100g金果榄切成薄片浸泡于75%乙醇500ml中,7d后去渣即成金果榄酒,将纱布敷料浸泡于其中密封备用。
取金果榄酒纱布敷料(4层)敷于病变部位,每次15~30min,每日外敷2~3次,具有很好的防治静脉炎的效果。
史祥平等[8]报道将食用干海带用清水浸泡20min 后洗净,静脉穿刺针眼处用0.5%聚维酮碘消毒并用无菌输液贴保护,再按照静脉炎范围选择大小适中的海带覆盖,海带上面用保鲜膜覆盖防止水分丢失和污染,治疗1~3d,总有效率100%,显效率93.3%。
中药外敷法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研究进展邢立辉,顾海鸥综述,杨月审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提要】输液性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的药源性疾病之一。
其发病率高、危害大,严重影响了临床疾病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
输液性静脉炎的防治成为提高疾病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而其中中药外治法更是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常用手段。
【关键字】静脉炎;输注,静脉内;中药外敷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4-0564-02中图法分类号:R543.6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项目(ZHY10-Z34)。
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2月28日第28卷第4期J Mod Med Health,February28,2012,Vol.28,No.42.2中药组方外敷法应用中药组方防治静脉炎,具有疗效全面的优势,但程序相对复杂,不便于操作和应用。
冰片生姜外敷,将生姜15~30g洗净晾干,加冰片细末10~15g搅拌成泥状,用纱布包裹置于患处,3次/日,有效率100%[9]。
冰片辛苦、温和,具有止痛作用,其所含有效化学成分龙脑、异龙脑有抗菌作用,从而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达到消炎的目的[10]。
周俭美和李雅琴[11]报道用雄黄、乳香、煅丹石、没药、朱砂、麝香、冰片等中药制成的红灵丹油膏外敷治疗静脉炎有活血散结等功效,仅2~4h即可止痛或疼痛减轻,一般1~2d即见红肿消退,血管变软,恢复弹性。
夏梅和秦志英[12]选用黄连30g、黄柏15g加水至300ml煎30min去渣留水湿敷,可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消瘀、散结、消肿、止痛作用。
单味中药大黄粉外敷治疗静脉炎也有显著疗效。
王秀明等[13]采用消肿膏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106例,治愈33例,总有效率98.1%,消肿膏由血竭、红花、三七、乳香、没药、延胡索、黄柏、赤石脂、冰片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收敛止痛、消肿散结之功效。
需用时将医用凡士林500g,溶化后加入药末200~250g搅拌均匀即可。
刘秀芬等[14]运用中药红花20g、桃仁20g、乳香20g、没药20g加水500ml熬制成300ml汤剂,用无菌纱布4层蘸取此药液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拧干敷于患处,5次/日,72h后有效率达100%;袁小红等[15]用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各20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l0g,水煎外敷治疗输液性静脉炎30例,结果痊愈及显效者24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3.3%。
2.3中成药外敷法中成药多为专治其他疾病的药物制剂,只发挥其辅助疗效来防治静脉炎,效果虽较明显,但毕竟并非针对静脉炎的治疗性药物。
霍新华[16]报道用六神丸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稀糊状,敷于患处,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通络止痛,凉血消肿,除湿收敛的作用。
张军[17]根据患处面积的大小,取牛黄解毒片3~4片研碎,用75%乙醇调匀成糊状,均匀涂于稍大于静脉炎面积的部位,厚1~2mm左右,用无菌纱布敷贴,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2次,总有效率100%。
韩莉等[18]用外敷湿润烫伤膏治疗静脉留置引起的静脉炎患者39例,每日2次,连用5d,结果显效3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97.4%。
徐乾花等[19]用适量制备好的四黄膏加少许50%乙醇调匀,涂于无菌敷料上,敷在近心端距离穿刺点3~5cm处,沿血管走向贴好,敷药范围以2cm×5cm为宜,每日换药。
此法预防静脉留置套管针所致的静脉炎效果良好,能延长套管针留置时间达15d。
杨爱东和姜都[20]取云南白药适量,加300~600ml白酒调匀,涂在无菌纱布上敷于患处,2~3h后再滴白酒适量,2d换药1次,连用6次痊愈,治疗输液性静脉炎64例,总有效率100%。
何永红和周静[21]在距静脉穿刺点2~3cm 的近心端局部皮肤外涂化淤膏等,对于防治静脉炎均有明显效果。
2.4中西药结合外敷法中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对于静脉炎的防治效果也为许多研究所证实。
胡敏芝等[22]报道用云南白药加地塞米松外敷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所致静脉炎,结果显效17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
何丽娟和黄晨燕[23]将红花5g及50%硫酸镁10ml混合静置10~15min后,去除红花,保留浸出液,如意金黄散10g置入浸出液中搅拌成糊状备用。
治疗组的改善方法对Ⅱ、Ⅲ级静脉炎和组织渗漏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的传统方法。
此外,对照组5例无效病例后经用改良方法治疗后,有4例得到良好转归。
3小结中药防治静脉炎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都有其各自的疗效特点,但同时也都存在着一些不足。
单味中药外敷应用相对简便,但疗效不如中药组方全面;但中药组方存在程序复杂、不易操作的问题;而中成药一般并非针对静脉炎的治疗药物,而且多数还需加盖敷料来保持疗效,亦不尽如人意。
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研发出针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药物制剂,并且操作简便,以外敷过程中不影响日常活动的剂型为佳。
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不仅减轻了患者因疾病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痛苦,同时也为临床护士的护理操作降低了难度,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人们的健康质量。
参考文献[1]蒋冬梅,王曙红,李亚平.复方七叶皂苷防治输液致静脉炎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40-41.[2]张雪梅.静脉炎的防治[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4):539-540.[3]徐玉花,宋秋佳,孙静.六味醇外用防治输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43-545.[4]霍新华.六神丸外敷治疗输液后静脉炎[J].河南中医,2002,22(1):67.[5]王素梅,白艳凌.马铃薯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J].护理学杂志,2004,19(23):25.[6]毛彩杰,高素丽.芦荟外敷治疗输液后静脉炎[J].新中医,2001,33(10):71.[7]张青云.金果榄酒湿敷治疗输液后静脉炎[J].河南中医,2001,21(4):13.[8]史祥平,王晓翠,俞玲,等.海带湿敷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46.[9]刘淑茹,刘国芳,邢丽君.冰片、生姜治疗静脉炎[J].护理研究,2003,17(6A):678.[10]苏玉生.冰片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J].山东中医杂志,2003,22(9):571-573.[11]周俭美,李雅琴.红灵丹油膏治疗静脉炎效果显著[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5.[12]夏梅,秦志英.黄连黄柏浸出液湿敷治疗渗漏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52.[13]王秀明,王丹,阎存娣.消肿膏治疗输液所致静脉炎106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医药,2003(3):40.[14]刘秀芬,张晓梅,李春霞.中药汤剂湿敷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6):91-92.[15]袁小红,袁冬敏,董自卫.五味消毒饮合硫酸镁治疗浅静脉炎60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5):328.[16]霍新华.六神丸外敷治疗输液后静脉炎[J].河南中医,2002,22(1):67.[17]张军.牛黄解毒片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O07,13(4):123.[18]韩莉,丁玉,李晓荣,等.湿润烫伤膏治疗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9):1219.[19]徐乾花,江顺奎,周红霞.四黄乙醇膏预防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39-40.[20]杨爱东,姜都.云南白药治疗输液引起的静脉炎64例[J].社区医学杂志,2004,2(4):65-66.[21]何永红,周静.化瘀膏外用防治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当代护士,2005(1):4-6.[22]胡敏芝,黄石群,莫翠惠.云南白药加地塞米松外敷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06,34(3):332-333.[23]何丽娟,黄晨燕.红花等对盖诺所致静脉炎和组织渗漏的护理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8):930-931.(收稿日期:2011-11-11修回日期:2011-11-24)(本文编辑:苏畅)·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