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正确使用成语+ppt
高考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正确使用成语+ppt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B ) A.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师心自用,能突破某 种思维定势,克服“高原现象”,从而登上创造 的台阶。 B.春运人流尚散去,在广州火车站广场公用电 话区一带,一种屡试不爽的诈骗手法死灰复燃, 广大旅客应该提高警惕。 C.想到那些一边高喊“为人民服务”,一边大 肆用公款填饱自己的酒囊饭袋的所谓公仆,他就 气愤难抑。 D.不法商人昧着良心,制造大量“黑心棉”来 坑害消费者,他们真是不名一钱,应该受到法律 的制裁。
C.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瓷的细润秀美、 古玉的丰腴有泽和古钱的斑驳陆离吧。 D.每天早晨,他蚱蜢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 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D指手画脚:本来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 意,现在多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用于 贬义。 A不三不四,①不正派,②不像样子。从 实际使用的频率看,第②种用法学生接触 较少。而本句恰恰是第②种用法。此题提 醒我们,今后成语的学习和复习,也不能 忽视“偶用义”。 B不遗余力:用出全部的力量,一点也不 保留 C斑驳陆离:色彩繁杂
第四单元名句默写
1、 ,到黄昏,点点滴滴 5、二十四桥仍在, , 。 6、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 , , 。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正确使用成语
学习目标: ①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 ,知错找错; ② 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思路,学会运用。
“无出其右”指没有谁人能胜过,此处误指“生活”。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 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 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雕刻或高大的建筑物;
注意只能用于男女尤其是夫妻间的成语,如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耳鬓厮磨、比翼双飞、
②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 我一定鼎力相助。 敬辞,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③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 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 的、成熟的意见
★ 忝列门墙:谦词,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敬谢不敏:谦词,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 信笔涂鸦:多用作谦词,形容字写得很坏。 一孔之见:多用作谦词,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才疏学浅:多用作自谦,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不情之请:谦词,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 (向人求助时)。 姑妄言之:谦词,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 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考点扫描
除专门成语题外,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拼音和错别字的考 等级:D级(应用) 题也涉及成语的考 题型:选择题(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 查,可以说成语在 语言基础题中占有 说明: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 义,并能正确使用。 举足轻重的地位。
解读:
重点: 山东高考近5年都考成语,考查的重点
“忍俊不禁”就是笑的意思 ②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演,坐在身旁的一名
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③ 某些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
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被大方之家耻笑,已有“被”的意思。
这类词语误用较为常见,如: 劳苦大众民不聊生 广大灾民哀鸿遍野 百姓生灵涂炭 连着几天几夜通宵达旦地忙活 说话音量大,声如洪钟 一天天地日臻完善 暗含着不言而喻的潜台词 众多的莘莘学子 活蹦乱跳的生猛海鲜 目前当务之急 妄自菲薄自己
★ 高抬贵手:敬词,客套话,多用于 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不吝赐教:敬词,用于自己向别人 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鼎力相助:敬词,大力相助(表示 请托或感谢时用)。 洗耳恭听:敬词,专心地听(请人讲 话是说的客气话)。
⋆六、重复累赘 体味语境与成语意思,消除重复
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①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万千中国人民 生灵涂炭。
♦6、主客混淆 ♦7、惯用用法
⋆一、望文生义
“万人空巷”指街上人 群集结,绝非静悄悄
①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 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②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 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指权势大,并非指“热销” ③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 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指情况越来越坏 ④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 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二、对象不当
①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必须是“人工”之物,不能用于自然景观;
②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 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极多
③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 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 窘困,无出其右。
“不寒而栗”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 “反戈一击” 比喻掉转方向,与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 “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上级对下级 “各有千秋”意思是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 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小结:高考成语考查规律
• 1、从成语结构来看,所考成语绝大多数 是四字格成语。 • 2、从成语的来源来看,绝大多数是教材 中出现过的成语或报刊上经常见到又常 用错的成语。
类似的成语再如: “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很容易误作 风雨成灾。 “屡试不爽”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七月流火”,天气转凉,秋天就要到来 了。 “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和法则 吃透词义,多识记多积
累
判断划线成语使用的正误 在积累成语的同时, 要注意那些两可词 ①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饭店里灯红酒绿,热 闹非凡。 ②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 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 丰富的想象力。
③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 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 托。
此类成语还有:
暗送秋波 眉来眼去 粉墨登场 平铺直叙 老气横秋 如虎添翼
淋漓尽致 玲珑剔透 秀色可餐 指手画脚 平易近人 瞻前顾后
1、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之 为“人间天堂”实不为过。 2、演讲过程中,小王指手画脚,使演讲内容 形象化,很能感染听众。 3、这件事,我们一定要瞻前顾后,前前后后 考虑妥当才行动。 4、某黑帮团伙在几个劳教释放人员加入后, 如虎添翼,更加嚣张。
七、注意一些词的 惯用用法
望其项背
善罢甘休 无时无刻
同日而语
你 知 道 他 们 的 习 惯 用 法 吗
做成语辨析题须注意:
1、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 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熟语的 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 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四 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
2、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 极大数量中微
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 不足道的一部分
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句中针对作用而言
×
⋆五、主客混淆
注意摆正尊卑
①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 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 生辉。
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 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2、一般是选择恰当的一项,但也要注意是不是选 择不恰当的一项
3 、 总之 : 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
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 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实战演习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是( D ) A.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这样改来改去 的,反而改得不三不四的了。 B.为了这个新产品的问世,他可是不遗余力, 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
②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 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对敌人、窃贼用褒义成语,使用失误,贬义
③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 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半斤八两”为口语,与此处语体不合。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 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 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分为书 面语和口语。在使用中,必须辨明 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
1、宽畅明亮的教室里,72名同学济济一 堂,畅谈着美好的理想。
×
2、这些女孩平均年龄只有22岁,正值豆 蔻年华,却己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
⋆三、感情颠倒
①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 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追逐 不好的事物,贬义,可改为“纷至沓来”
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 到好处,此处误以为是进入危险境地。
判断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的正误。
①秋雨湿透了衣衫,画出了他削瘦凸起的肩胛骨;他的双 手交叉护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没有用,仍然颤抖 着,噤若寒蝉。
形容闭口不敢做声,并非指寒冷
×
②赵薇虽初出茅庐,但天资很高,一定会成为明日黄花。
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 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望文生义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 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旨在引起人们的注意。
(2014山东)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 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望文生义 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 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不合语境 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 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对象不当 D.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 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