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世纪美国之进步主义运动

20世纪美国之进步主义运动

20世纪美国之进步主义运动(一)作者:ooaakk2011-05-16 08:39 星期一晴读《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二)资中筠教授指出:尖锐的社会矛盾是通向适时的和平改良,还是政治集团阴谋政变,还是群众性的暴力革命,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决定性的是统治者的意愿及其主导思想,同时也与人民的传统和行为模式分不开。

托克维尔曾总结道,美国人喜爱变革而害怕革命。

胡适20年代在美国也颇有感慨地说过:“美国不会有社会革命,因为美国天天在社会进步之中,这种革命是渐进的。

”渐进主义是美国发展的一大特点——不断从改良和妥协中化解矛盾,避免了大起大落。

20世纪的美国,制度面临过两次重大危机: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的经济大萧条;60年代的社会危机和信仰危机。

但是在这100年里,美国进行过三次重大的改良:世纪初到一战前的“进步主义运动”;30年代的小罗斯福“新政”;60年代的民权立法和“伟大政府”计划。

正如列宁所说,20世纪的美国是在拯救资本主义。

这种拯救基本是成功的,它不是消极的“拯救”,而是在不断克服矛盾和危机中飞速发展。

(一)进步主义运动19世纪最后20年——20世纪最初20年,美国工业化基本完成,全社会财富激增,而社会矛盾尖锐化。

20世纪的头十年,被认为是美国劳资关系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在这一关键时刻,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完成了一次基本上和平的转型。

这一运动开启了美国渐进改革的模式。

随着从墨西哥那里抢来大片领土,建立起新墨西哥州,而且取得了加勒比海和西太平洋岛屿后,全方位领土扩张基本完成,导致以往通过新疆域缓解社会矛盾的模式已基本不复存在。

奴隶制的废除(导致南方旧的农业庄园制度解体,黑人在“自由”身份下失去经济上的保障),以及新移民的不断涌入,一方面给东部工业化城市化的急剧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贫富悬殊扩大、童工现象、危险而恶劣的工作条件、失业都日益加剧。

贫民窟成为苦难、丑恶和罪恶的集中地。

政治腐败。

出现了能左右政策的特权集团。

主要有:内战有功的退伍军人及其家人后代(迫使国会通过优厚的抚恤金)、大工业家、金融家,他们处于垄断地位,其对政策的间接影响超过了国会和政党。

当时的美国也有他们的权钱交易,导致公务员素质下降,政府威望和效能日益低下。

自1776年美国独立后,美国是新大陆,欧洲是旧大陆的概念已经深深印在大西洋两岸人的心目中。

也就是承认美国进步,欧洲落后。

但正当美国生产力突飞猛进,开始把欧洲甩在后面时,美国人忽然发现自己落后于欧洲,需要急起直追。

这个“落后”指的是“人道主义的行进队伍(humanitarian procession)”,也就是对社会两极分化中底层百姓的关怀和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学说、思想和措施。

1880年代,美国的知识精英到欧洲考察,发现在这方面自己的国家落后了。

如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在考察儿童福利问题后说:“世界最伟大的国家正在逐渐爬行在人道主义行进队伍的排尾。

”美国著名的改良主义者简•亚当斯注意到当时俾斯麦的德国政府竟是最关心劳动人民的基本需求的。

她问道:“难道民主制度在保护其最低贱的公民方面反倒更加迟缓?”1908年老罗斯福总统在《国情咨文》中说,在1907年的欧洲有关意外工伤事故国际会议上,美国被点名为“雇主责任立法方面最落后的国家”,他为此深感羞耻。

当时的美国有识之士没有以己之长(如GDP、重要的技术指标)比人之短,而是在两极分化开始加剧,社会矛盾开始突出时,及时发现自己的落后一面,努力结合自己国家的情况,博采欧洲各国之所长,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对资本主义的残酷竞争进行制衡,对政治腐败进行遏制。

这一交流和学习的过程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直到小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确立了有美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模式。

改革的推动力一、劳工运动19世纪最后20年,美国劳资纠纷引起的工潮此伏彼起,最后10年其数量达到世界之最。

这些工潮均以以地方武警以扰乱治安为名镇压,政府本身,特别是联邦政府从不介入。

资方极少做出让步,更不承认工会组织的合法性。

1902年5月12日,宾州西北矿区全体煤矿职工同时停止工作,这就是载入世界劳资冲突史册的美国无烟煤矿工人大罢工,罢工持续了5个月,参加者14万人。

最后老罗斯福总统被迫亲自介入。

10月15日一个有各方代表参加的总统委员会宣布成立,负责调和仲裁此事,次日工人复工。

此后,总统委员会进行了500多次听证会,于次年3月提出报告,部分接受了工人的条件,实行9小时工作制,工资提高10%(原罢工目标为8小时工作制,工资提高20%)。

这次罢工取得了突破性胜利。

1,打击了资方的气焰,使全社会接受了劳资谈判的原则,为整个20世纪和平解决劳资问题树立了先例。

2,政府作为代表更高利益的仲裁者,敢于抑富扶贫,缓和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开启了一种解决矛盾的机制。

此后,劳工通过谈判争取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成为正常的、合法的。

许多工厂主由此吸取教训,改变策略,在本单位主动实施改善劳工福利待遇的措施,逐渐发展出“福利资本主义”。

早在1886年,宾州矿冶工人大罢工曾得到恩格斯的欢呼。

他满怀信心地期待下一步——美国各派工会联合成为一支工人大军,成立自己的政党,然后朝着《共产党宣言》的方向夺取最终胜利。

但是这“下一步”没有实现。

美国劳工斗争只是促进了上层及时采取改良措施。

二、平民主义运动(平民指小农场主、手工业者等)三、公众舆论的监督和批判扎根于自由主义思想的西方知识分子,有着深厚的批判现实的传统。

自由、平等、公正是知识分子的理想和社会良心的核心,他们把挞伐一切有悖于这一理想的社会弊病看成是自己的天职。

这一传统来自欧洲。

以《宪法》为保障,建立在充分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基础上的新闻媒体一直以报道真相和社会批判为己任。

美国进步主义时期,这种批判性的舆论的作用尤为突出,出现了有名的“耙粪文学”。

“耙粪”一词是老罗斯福总统对他们不满的贬词。

他说有些专门揭丑的作者,像是“手里拿着一把粪耙,不会看别处,只会低头往下看。

”但这一词却为公众认可,成为正面的称号,从此载入字典。

从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文学就不约而同地以批判特权阶级为己任,马克•吐温是最早的代表之一。

进步主义时期,出现一批严肃的文学作品,如针对铁路垄断的《章鱼》、如揭露谷物市场罪恶行径的《深渊》、描述肉类加工厂残酷阴暗的《屠场》等,在美国都引起了轰动。

它们与新闻报刊一道形成美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新闻媒体同情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将矛头指向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参议院的“百万富翁俱乐部”、托拉斯、金融集团、保险公司的内幕,在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毋庸讳言,挖掘内幕的文章总是十分吸引读者,给刊物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就总体而言,还是起到了舆论监督作用,是推动社会改革的不可少的力量。

四、宗教力量五、学者、政党、政治家全国性(联邦)的改革一、遏制垄断财团自从1870年以来,全国铁路网的建成,促使工业生产突飞猛进,形成规模巨大的公司、财团,如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卡内基的钢铁公司、摩根的金融财团等。

1897—1904年间又出现兼并潮。

从食品到金属、石油、木材、造纸,几乎重要的经济领域都为垄断性公司所掌握。

这些大财团一方面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促进生产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坑害消费者、工人、农民和实力较弱的竞争者。

他们成为一种特权势力,危害广大民众的利益。

当时美国对付大财团有以下几种方法:1,反托拉斯老罗斯福在任内大力推行反托拉斯措施,成功地拆散了铁路财团与标准石油公司的两起兼并计划。

1914年威尔逊总统政府期间,通过了由参议员克莱顿提出的法案《克莱顿反托拉斯法》,该法详细规定诸如大幅度降价、专卖权等不正当竞争手段为非法,禁止大公司之间互相控股等等。

1915年又立法建立“联邦商业委员会”,负责受理因垄断行为而受害的控诉。

2,法规监督老罗斯福并非反对托拉斯本身,只是限制其恶性膨胀。

相对于拆散而言,他更主张通过法规来对垄断集团的行为进行疏导、限制和规范,让企业在政府监督下运行,先后通过了联邦政府的《肉类视察法》、《纯洁食品和药品法》。

这两部法首次赋予政府官员权力,不仅在商场检查,而且在食品和药品投放市场之前就深入生产部门进行检查。

3,税收调节,又称“补偿代替”在承认大财团的存在的前提下,以课税的方法强迫他们将一部分财富返回社会。

这项措施到威尔逊政府才启动。

二、劳工福利与社会保障在联邦领袖中,最早、最有力的工伤赔偿倡导者为老罗斯福。

他到欧洲参加工伤事故会议,发现美国落后,深受刺激,回国大力推广。

1910年纽约通过第一部《劳工赔偿法》1914年立法,禁止出售14岁以下童工产品1916年前夕,有30个州建立劳工保险制度1916年立法,同意铁路工人实行8小时工作制三、资源保护老罗斯福本人是强有力的资源保护主义者,他在1901年第一次《国情咨文》中说道:“森林保护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增加和维持我们国家和工业赖以发展的资源……我们必须管理好水、林和草原,以便传给子孙时的状态比我们接受时更好,而不是更坏。

”他最依仗的手下、环保主义者平肖则这样说:“资源保护的核心就是要使这个国家成为我们以及子孙后代的最佳居国;反对浪费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煤、铁等;主张使可以再生资源永久持续下去,如产粮的土地和森林;最重要的是,主张使每一个美国公民现在和将来都有平等的机会从这些资源中获取一份公平的利益。

环保主义的主张就是由人民对这个国家进行实际的、符合常识的管理,犹如一切企业家处理他们的生意一样。

”美国是一个真正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他们对环保的理念却整整比我们先进了一个世纪。

州和市的改革美国的特点是州一级有相对的独立性,全国性(联邦)的改革代替不了各州、市的改革。

而直接与人民生活相关的是城市改革。

因为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绝大多数社会矛盾集中表现在城市化的进程中。

条件恶劣的贫民窟以及一系列的卫生、水电、公交等各种公共设施的严重问题,将城市改革推向前沿。

由于美国工业化的进程晚于欧洲,还有源源不断的移民,20世纪初,来美国的欧洲人深感美国的城市污秽不堪,而到欧洲考察的美国人则痛感自己国家的落后。

美国有几位进步主义运动中著名的学者都是欧洲经验的传播者。

改革与反腐1905年《文摘杂志》登了一张法国印的美国地图,标明45个州中有25个为全部腐化,13个为特别腐化,只有6个没有腐化。

最常见的就是权钱交易,或权钱勾结。

在州一级,最重要的表现在批地建铁路权上,给承包商以低税率、高票价方面予优惠待遇,有关官员从中牟利。

在市一级,1,“外部腐化”,即政府将公用事业承包给私商,在交易中受贿、吃回扣、勒索等等。

承包商可以痛感直接行贿、安插官员的亲友、给予政治支持等不正当手段得到利润丰厚的项目。

2,美国体制的“内部腐化”,即行政与立法部门之间的交易、任命官员中的裙带风、分赃制、在选举中勒索政治献金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