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量子与统计 题库2010

量子与统计 题库2010


λ
h = 0.71nm 2μE
p ,便有:波长 2 μe
2
λ=
当电子质量越大时,其波长就越短,即波动性较弱,粒子性较强。 当电子能量越大时,其波长就越长,即波动性较强,粒子性较弱。 ¾ 氦原子的动能是 E =
3 kT ( k 为玻耳兹曼常数) ,求 T = 1k 时,氦原子的德布罗意波 2
−3 −19
求一维谐振子处在第一激发态时概率最大的位置。
1 a2
⎛ a ⎞ 2 − 2 x2 (提示:ψ 1 ( x) = ⎜ ⋅ 2ax , a 为常数) ⎟ e ⎝2 π ⎠
2a 3 2 − a 2 x 2 2 ⎛ a ⎞ 2 − 2 x2 xe 解:由ψ 1 ( x) = ⎜ ⋅ 2ax 可知, ψ 1 ( x) = ⎟ e π ⎝2 π ⎠
分别以ψ 1
* * ψ2 左乘上两式,并取积分:
ˆ ψ dτ ) = ψ ∫ ψ ψ dτ = (∫ ψ A ∫ 综上, a ∫ ψ ψ dτ = a ∫ ψ ψ dτ 由于 a ≠ a ,上式成立条件: ∫ ψ ψ dτ = 0 ,
再对后者取共轭: a2
2 ∞ * 2 1 ∞ * 2 1 ∞ * 1 * 2 ∞ 1 ∞ * 2 1
¾ 在 0 K 附近,钠的价电子能量约为 3 eV ,求其德布罗意波长?并讨论 μ e 、 E 对电子 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影响。 (提示: 1eV = 1.6022 × 10
−19
J , μ e c 2 = 0.51 × 10 6 eV , c = 3.0 × 108 m ⋅ s −1 )
p= h
解:德布罗意关系 E = hν 又由 E =
h 。 2
2
h r ⎛r h⎞ Ψ1 ⎜ r , ⎟ = 电子自旋向上(S z = ),位置在r 处的概率密度; 2 ⎝ 2⎠ h r ⎛r h⎞ Ψ 2 ⎜ r , − ⎟ = 电子自旋向下(S z = − ),位置在r 处的概率密度。 2⎠ 2 ⎝
¾ 交换对称性
3
2
量子力学
χ11 = α (1) α ( 2)
2
r
r
理含义是什么? 答: 波函数是用来描述体系状态的复函数,除了应满足平方可积的条件之外,它还 应该是单值、有限和连续的。
ψ ( r , t ) 表示在 t 时刻 r 附近 dτ 体积元中粒子出现的几率密度。
2
r
2
量子力学
¾
你是如何理解量子论中用算符来表示力学量的?(举例说明)
ˆ ψ = Eψ 。求解 ˆ 作用于某束缚态ψ 将得到本征方程: H 答:例如,当哈密顿算符 H
χ10 =
1 ⎡ ⎣α (1) β ( 2 ) + β (1) α ( 2 ) ⎤ ⎦ 2
χ1−1 = β (1) β ( 2)
χ 00 =
1 ⎡ ⎣α (1) β ( 2 ) − β (1) α ( 2 ) ⎤ ⎦ 2
计算题Ⅰ(每小题 8 分) ¾ 证明:厄密算符的本征值为实数;并说明厄密算符的这点性质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
h 2
可以把同时测量位置和动量存在一个精度下限;或同时确定一对正则共轭变量,必将 受到得此失彼的限制,该限制直接反映了客体和量具间的相互作用。 ¾ 阐述波函数 Ψ ( x, t ) 、 Φ( p, t ) 的统计意义。 答: ψ ( r , t ) dτ ∝ t 时刻 r 附近 dτ 体积元中粒子出现的概率。
……(5 分)
ˆ2 p − ah 2 T = ∫ ψ ( x ) ψ ( x )dx = −∞ 2μ 2μ π
∞ *


−∞
e

a2 x2 2
∂2 − e ∂x 2 1 hω 4
a2 x2 2
dx
……(5 分)
=
¾
− ah 2μ π
2


−∞
e

a2 x2 2
e

a2 x2 2
(−a ) 2 (1 − a 2 x 2 )dx =
答:氦原子动能为 E = ¾ 利用高斯波包ψ ( x ) = e 证明:由 ψ ( x ) = e
2
−α 2 x 2 / 2
证明测不准关系: Δx ⋅ Δp ∝ h 。
−α 2 x 2
可以看出,
1
粒子位置主要局限在 x ≤ 1 / α 的区域中,即 Δx ∝
α
ψ ( x ) 的 Fourier 变换为: ϕ (k ) =
h2 2 ∂ ψ − ∇ ψ 1 +U ψ 1 ih 1= ∂t 2μ
ih

(1)
h2 2 ∂ ψ2=− ∇ ψ 2 +U ψ 2 ∂t 2μ
(2)
以ψ 1 左乘式(2) ,ψ 2 左乘(1)之共轭方程,再相减,即得:
ih
h2 ∂ ∗ ψ 2 ∇ 2ψ 1∗ − ψ 1∗ ∇ 2ψ 2 (ψ 1 ψ 2 )= ∂t 2μ
答:1925 年,乌伦贝克与高德斯密特提出了电子自旋的假设:与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相 似,电子一方面绕原子核运转,一方面又自转。自旋角动量在任何方向的投影只能取量子 化数值 ±
⎛C ⎞
h 。 2
h 2 C1 = χ 态下S z 取值为 的概率 2 h 2 C2 = χ 态下S z 取值为- 的概率 2
¾ 简述乌伦贝克与高德斯密特提出的电子自旋假设,并解释旋量波函数
∫ψ

* 2
ˆ ψ dτ =a ψ *ψ dτ , A 1 1∫ 2 1

∫ψ

* 1
ˆ ψ dτ =a ψ *ψ dτ A 2 2∫ 1 2
∞ * 2
ˆ ψ dτ A 1
1
2

* 2
1
即两个(对应于不同本征值)本征函数相互正交。 ¾ 一维谐振子处在基态ψ ( x, t ) =
a
π
1
e
2

a2 x2 i − ωt 2 2
−10
−34
)来计量。而这个值远远低于测量宏观现象时
可能出现的系统误差、过失误差等误差。
m 时,求它们各自具有的能量?已知:
me = 9.11× 10−31 kg
; 中 子 质 量
h = 6.626 ×10−34 J ⋅ s
mn = 1.67 ×10−27 kg
; 电 子 质 量
解:利用德布罗意波长公式: λ =
¾
1 2 处, ψ 1 ( x) 取最大值。 (2 分) a ∂ h2 2 r r r ∇ ψ + U ( r )ψ 的两个解, 试证 设ψ 1 ( r , t ) 和ψ 2 ( r , t ) 是薛定谔方程 ih ψ = − 2μ ∂t

∫ψ ψ
∗ 1
2
dτ 与时间无关?
证明:ψ 1 和ψ 2 分别满足薛定谔方程:
2
r
r
r r r r 2 r Φ ( p, t ) dp ∝ t 时刻粒子动量取值在 p ~ p + dp 的概率。
波函数是用来描述体系状态的复函数,除了应满足平方可积的条件之外,它还应该是 单值、有限和连续的。 ¾ 在宏观现象中不存在测不准关系,而在原子大小范围的微观现象中,必须考虑测不准 关系。这是否说明宏观现象在准确度上比微观现象要优越呢?请予以判断,并说明理 由。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微观现象在准确度上比宏观现象要优越。其原因在于,测量 微观现象的误差范围可用 h ( 6.626 × 10 ¾ 何谓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答: 微观粒子即不是粒子,也不是波。更确切地说,它既不是经典意义下的粒子, 也不是经典意义下的波,但是,它即具有经典粒子的属性,又具有经典波动的属性。严格 地说,微观粒子就是微观粒子,粒子与波只是围观粒子的两种不同属性。如果硬是要用经 典的概念来理解它的话,那么,微观粒子即具有经典粒子的属性又具有经典波动的属性, 是经典粒子与经典波动这一对矛盾的综合体。 ¾ 当自由电子与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均为 10
上两式相等,则有
a = a* ,即 a 为实数。
(3 分)
(5 分)
量子力学中力学量皆用厄密算符表示,而厄密算符的本征值则是力学量的可能取值。 这点性质保证了力学量的实数取值。 ¾ 的这点性质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 证明:厄密算符任何两个(对应于不同本征值)本征函数相互正交;并说明厄密算符
ˆ 为厄密算符, A ˆ ψ = aψ , A ˆψ = a ψ ; ˆ+ = A ˆ ;且 A 证明: A 1 1 1 2 2 2
⎛ ⎛r h⎞ ⎞ ⎜ Ψ1 ⎜ r , 2 ⎟ ⎟ r ⎝ ⎠ ⎟ 的概率解释。 Ψ ( r , Sz ) = ⎜ ⎜ ⎛ r h ⎞⎟ ⎜ Ψ2 ⎜ r , − ⎟ ⎟ 2 ⎠⎠ ⎝ ⎝
答:1925 年,乌伦贝克与高德斯密特提出了电子自旋的假设:与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相 似,电子一方面绕原子核运转,一方面又自转。自旋角动量在任何方向的投影只能取量子 化数值 ±
该本征方程将得到一系列分立的 En 。En 是体系处于这个束缚态时能量的可能取值。 因此,
ˆ 来表示力学量——能量。其它算符亦可作上述理解。 量子论中用算符 H
也因此,量子论中将算符视为对力学量的测量操作。 ¾ 举例说明: (1)叠加原理的内涵; (2)线性叠加系数的统计意义。 答:叠加原理的内涵可概括如下: (1)体系的任一状态可认为是由某些其他状态线性叠加而成,即ψ (r ) =
习题库 序
¾
提高及格率及科学的考试方法:
提供丰富的已知条件,理论公式、积分微分运算结果。
1
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部分 简答题(每小题 5 分) ¾
ˆ x 的对易关系是什么?并写出两者满足的测不准关 坐标分量算符 x 与动量分量算符 p
系?并说明该对易关系的物理内涵? 答: 对易关系为 [x, p x ] = ih ; 测不准关系为 Δx ⋅ Δp x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