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督教会和中世纪文化汇总

基督教会和中世纪文化汇总

基督教会和中世纪文化
杨园中学金武英
《基督教会和中世纪文化》是中学历史九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阐述中世纪西欧的基督教会。

通过史料阅读、分析让学生理解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成为一切反动势力的代表。

本节课是世界史的内容,涉及到宗教文化,宗教史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比较难以把握的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自主阅读、分析和理解的前提下,寻求同伴互助,在小组讨论中获得新知。

我将教学思路拟订为“设疑导入——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课开始时,出示两组图片
一组:圣. 索非亚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另一组:圣. 彼得堡大教堂、徐家汇天主教堂
要求学生对两组教堂进行比较,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学生思考片刻,开始发表不同的看法。

一位同学说:“圣. 索非亚大教堂和圣. 彼得堡大教堂是一样的,巴黎圣母院和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一样的。

”因为这位同学是从教堂的建筑外表来判断的。

又有一位同学说:“四座教堂的屋顶上都有十字架,镶嵌的玻璃都是彩色的。

”此时,对于更深层的比较就难了。

这是,教师问了:在这些图片中,在你身边你有看到过类似的教堂吗?教室里一片哗然,议论开了,“看到过,去松江佘山看到过,尖顶的那种。

”“类似圣. 索非亚大教堂看到过吗?”教师问,学生摇头了。

教师接着问:“为什么这些教堂的顶部都有十字架?”学生一片茫然。

教师微笑着说:“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标志,这些教堂都属于基督教。

建筑风格的不同是由于基督教发生了分裂。

流行于西欧的称天主教, 受罗马教皇管辖, 流行于
东欧的称东正教, 不受罗马教皇管辖, 基督教又是怎样分裂的呢? ……. ” 通过身边的建筑引入基督教的分裂,拉近宗教问题与学生的距离。

问题层层深入,这样的教学设计能扣住学生获取知识的心理,调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同伴互助
学生已经了解了基督教的分裂,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影响了人们的一切,以致最终以宗教名义发动了侵略战争,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师利用媒体,出示三段史料,让学生阅读、分析、举例、讨论和归纳。

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鼓励、提示相结合,使之的分析趋于精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优势互补。

教师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段话总结三段史料,加深学生对史料的理解。

“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

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 它从没落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会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

”通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知识迁移,巩固内化
了解了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影响了人们的一切,以致最终以宗教名义发动了侵略战争,在学生获得这些知识后,如何分析十字军东征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师出示材料,提出问题。

十字军的来历?两段文字中哪一段更接近十字军发动“圣战”的目的?为什么教会能在200多年时间里发动多次战争?东征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阅读材料,比较后得出结论。

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能够把中世纪基督教会地位与发动的战争联系起来,不是就事论事来分析问题,教师及时点拨使学生能很好利用比较法得出结论,并且对历史史实能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

四、拓展延伸,巩固知识
情景再现:如果你生活在11世纪中期或12世纪初的欧洲,请你介绍身边发生或你亲身经历过的大事。

运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去探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历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