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ppt课件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ppt课件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通路 二、运动传导通路
人,抽象的看就是一个大反射弧;感受器接受机体 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并向其转变成神经冲动,沿 着神经元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应部位,最后到 达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大脑皮质将这些信息进行整 合之后发出指令,沿着传出纤维,经脑干和脊髓的 运动神经元到达躯体和内脏效应器,引起反应。
由腰骶膨大第V ~ VII层外侧部发出的第2级纤 维组成 对侧和同侧的脊髓小脑前束,经小脑上脚止于旧小脑 皮质。
上述第2级神经元传导躯干(除颈部外)和下肢的本 体感觉。传导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的第2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颈膨大部的第VI、VII层和延髓的楔束副核, 这两处神经元发出的第2级纤维也经小脑下脚进人旧 小脑皮质。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实际上是反射通路的上行 部分,为传人至小脑的本体感觉, 由两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 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 侧部进人脊髓,终止于C8 ~L2节段胸核和腰骶膨大第 V ~VII层外侧部的第2级神经元。 由胸核发出的第2级纤维在同侧脊髓外侧索组成脊髓 小脑后束,向上经小脑下脚进人旧小脑皮质;
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两大类的传导通路:感觉(上 行)传导通路,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说说两组概念。 一、躯体神经,内脏神经 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骨、关节与骨骼肌的神经
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与腺体的 神经 二、一般,特殊
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头部出现高度特化的视、听、 嗅、味觉感受器,以及有腮弓演化而来的的面部和 咽喉部骨骼肌。 因此产生了头颈部与躯干四肢不一样的感觉和运动, 一般,特殊就是因此而来。头颈部与躯干四肢一样 的,便是一般;不一样的便是特殊。举个例子:听 觉属于特殊感觉,只有耳朵有,躯干四肢没有。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第 2 级 神 经元 胞 体 主 要 位 于 脊 髓 灰 质 第I、IV 到VII 层 , 它 们 发 出 纤 维 经 白 质 前 连 合 时 上 升 1 、 2 节 段 , 或先 上 升 1 、 2 个 节 段 、 再 经 白 质 前 连 合 交叉 至 对 侧 的 外 侧 索 和 前 索 内 上 行 , 组 成 脊 髓 丘 脑 侧 束 和 脊 髓丘 脑 前 束 ( 侧 束 传 导 痛 温 觉 , 前 束 传导 粗 触 觉 、 压 觉 ) 。 脊 髓 丘 脑 侧 束 和 脊 髓 丘 脑 前 束 合 称 为 脊髓 丘 脑 束 , 上 行 经 延 髓 下 橄 榄 核 的 背外 侧 , 脑 桥 和中脑内侧丘系的外侧,终止于背侧丘脑 的 腹 后外 侧 核 。 第 3 级 神 经 元 的 胞 体 位 于背 侧 丘 脑 的 腹 后 外 侧核,它们发出纤维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 射 , 经 内 囊 后 肢 投 射 到 中 央 后 回 中、上 部 和 中央旁小叶后部。
②
薄束核 楔束核
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枢突
脊神经节
薄束楔束
③
对侧内侧丘系
脑干各部
-9-
内囊后肢
此通路在内侧丘系交叉的下方或上方的不同部位 损伤时,患者在闭眼时不能确定损伤同侧 (交叉下 方损伤)和损伤对侧(交叉上方损伤)关节的位 置和运动方向。此外,患者相应部位皮肤的精细 触觉也丧失。
(二)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发出纤 维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射 (central thalamic radiations ), 经内囊后肢主要投射至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 叶后部, 部分纤维投射至中央前回。
感觉传导通路
一、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一)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 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薄、楔束核内,由此二核发出的 纤维形成内弓状纤维向前绕过延髓中央灰质的腹侧,在 中线上与对侧薄、楔束核发出的纤维交叉,称内侧丘系 交叉,交叉后的纤维转折向上,在锥体束的背侧呈前后 方向排列,行于延髓中线两侧,称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在脑桥呈横位居被盖的前缘,在中脑被盖则位 于红核的外侧,最后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 头面部
意识性 非意识性
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平衡觉传导通路
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一般内脏感觉 特殊内脏感觉
躯干、四肢 头面部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锥体外系
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新纹状体-黑质回路 苍白球-底丘脑环路 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又称浅感 觉 传 导 通 路 , 由 3级 神 经 元 组 成。
(一)躯 干 和 四 肢 痛 温 觉 、 粗 触 觉 和 压 觉 传导通路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胞体中、 小 型 , 突 起 较 细、 薄 髓 或 无髓 , 其 周 围 突 分 布 于 躯干 和 四 肢 皮 肤 内 的 感 受 器 ; 中 枢 突经后根进入脊髓。 其 中 ,传 导 痛 温 觉 的 纤 维 ( 细 纤 维 ) 在 后 根的 外 侧 部 入 脊 髓 经 背 外 侧 束 再 终 止 于 第 2 级 神 经 元 ; 传 导 粗触 觉 和 压 觉 的 纤 维 ( 粗 纤 维 ) 经 后 根内 侧 部 进 入 脊 髓 后 索 , 再终止于第2级神经元。
(二)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同侧脊髓侧索 2级纤维 脊髓小脑后束 小脑下脚
(三)头面部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面部的躯体感觉主要由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第V脑神经)传导,该神经在脑桥入脑。神经有 两根。每侧一根。三叉神经分布于面部,口、舌的 外2/3和硬脑膜。耳、鼻和明咽周围皮肤的感觉由其 他颅神经传导:面神经(V)、舌咽神经(IX)和迷走神经 (X )。三又神经中较粗的轴突传导来自皮肤机械感 受器的触觉信息,然后与同侧三叉神经核内的第二 级神经元(三叉神经中脑核)形成突触联系。三叉 神经核的轴突交叉后投射到对侧丘脑腹后核的内侧 部,然后投射到躯体感觉皮层。
感觉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
一、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一)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 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细胞,发出的纤维较粗有髓鞘,其 周围突分布于肌、肌腱、关节等处的本体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 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人脊髓后索,分 为长的升支和短的降支。 其中,来自第5胸节以下的升支行于后索的内侧部,形成薄束。 薄束传导下肢和躯干下部的本体感觉;来自第4胸节以上的升 支行于后索的外侧部,形成楔束,楔束传导上肢和躯干上部的 本体感觉。两束上行,分别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 短的降支至脊髓后角或前角,完成脊髓牵张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