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护理教案及讲稿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护理教案及讲稿


投影 1 分钟
投影 1 分钟
3
基本内容
①导管易移位或脱出。 ②清醒病人不易耐受,一般留置 3 ~ 7 天。 ③口腔护理不方便。 ④可引起牙龈和口腔出血。 ⑤长时间插管可能会发生喉、会厌损伤。 现在大家看一下经口气管插管的视频。 经鼻气管插管法 经鼻气管插管可以克服口腔内插管的缺点,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病人也较易接 受,口腔容易护理,常用方法是选择一侧鼻孔将导管插入至咽喉部,应用喉镜引导, 直视声门下插管,方法同口腔插管。插管深度 24-28cm。 优点: ①易耐受,留置时间长,7-14 天或更长。 ②易固定,不易脱出或移位。 ③便于口腔护理,可进流质饮食。 缺点: ①管腔直径较小,气道阻力大。 ②不易吸痰。 ③不易迅速插入故不适宜急救。 ④插管时可导致鼻损伤(鼻出血、鼻骨折) ⑤可并发鼻腔感染(鼻窦炎、中耳炎)。 气管切开术 目的是方便较长期的呼吸道管理,应该在无菌操作技术下实施,适用于上呼吸道梗 阻所致的呼吸困难,昏迷痰多不易咳出者,呼吸肌功能失常和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 所致的呼吸困难,方法是将第三个环状软骨切开,插入气管套管,并向套囊注入适量 空气妥善固定。 气管切开后的优点: ⑴便于清除气道分泌物。 ⑵减轻呼吸道的阻力。 ⑶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 5%以上,从而增加有效通气量。 ⑷便于气管内给药及雾化吸入等局部治疗。 ⑸便于较长时间机械通气治疗。 ⑹为清醒病人所耐受。 ⑺有利于清醒病人。 其缺点:手术创伤有一定危险性,与气管插管一样,失去了上呼吸道对空气的过滤、 温化和湿化作用,且吸痰时容易污染下呼吸道导致或加重感染,这就要求医护人员 要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并发症发生。 观看气管切开视频。 环甲膜穿刺(切开)置管 ⑴确定环甲膜位置(甲状软骨与环状软骨之间) ⑵环甲膜正中线穿刺(切开)——进入气管 ⑶拔出针芯或置入导管、固定。 环甲膜穿刺是非确定性气管开放技术,一旦复苏成功应立即改为气管切开术或尽 早进行消除病因的处理。
⑵气管插管困难 ⑶颈椎骨折(头不能后仰)
投影 2 分钟
二、具体的操作方法
经口气管插管 经口气管插管是最经典最常用的插管方法,也是快速建立可靠人工气道的方法。 经口直视下气管插管的关键在于用喉镜暴露声门。在声门无法暴露的情况下,常 易导致插管失败或出现较多并发症,因此其禁忌证或相对禁忌证主要包括: ⑴ 呼吸衰竭不能耐受仰卧位的病人 ; ⑵由于张口困难或口腔空间小,无法经口插管者 ; ⑶无法后仰者 ( 疑有颈椎骨折者 ) 。 经口气管插管要点及注意事项: 准备:摆体位,头,颈,肩相应垫高,使头后仰并抬高 8 ~ 10cm 。对于肥胖 病人,可将外耳道与剑突摆在同一水平线上。 2% 利多卡因对口咽部及下咽区喷 雾局麻。 插管:用右手拇指和中指呈剪刀手法,使患者张口。用左手持喉镜沿口角右侧置 入口腔,将舌体推向左,使喉镜片至正中位,此时可见悬雍垂(为显露声门的第 一标志),慢慢推进喉镜使其顶端抵达舌根,稍上提喉镜,可看到会厌的边缘(为 显露声门的第二标志)。继续推进喉镜,使其顶端抵达舌根与会厌交界处,然后 上提喉镜,间接拉起会厌而显露声门。右手执气管导管,斜口对声门裂,在吸气 末顺势将导管轻柔插入。导管插入气管内的长度,成人为 5cm ,小儿为 2 ~ 3cm 。如果用导丝塑型,在导管斜面进入声门 2cm 后,要及时抽出导丝。导管 插入气管后,立即塞入牙垫,然后退出喉镜,检查确认导管在气管内,而非在食 管内,这时听诊两肺呼吸音一致。 经口气管插管深度一般在 22 ~ 24cm 。 经口气管插管的优点: ①插管相对容易,迅速,适用于紧急的人工气道建立。 ②死腔较小,管径大,吸痰容易,气道阻力小。 ③气道密闭性好,呼吸机治疗效果好。 缺点:
投影 4 分钟
四、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建立后,通过有效的护理,患者的通气情况能明显改善。因此,人工气道 的护理显得犹为重要,需要大家熟练掌握。 1.人工气道的固定 经口气管插管: 采用双重固定法,人工气道建立成功后, 可通过检查气管导管上的刻度标志, 听 诊患者双肺呼吸音是否一致等方法, 来确立人工气道的正确位置和通畅与否。然 后妥善固定气管插管, 防止其移位、脱出。 具体操作方法: 除了常规 2 条长胶布交叉固定外, 取 1 根寸带( 可用绷带代替) 长约 22 cm, 将寸带从颈后绕过至气管插管及牙垫处( 门齿或鼻尖处) , 以气管导 管为中心, 寸带在上唇处打一结, 交叉围绕气管插管至下唇处打一结, 再围绕气 管插管至上唇处打一活结, 将寸带提起用胶布分别固定在双颊, 寸带固定松紧度 以能容纳一手指为宜。还需要注意的是:气管插管的固定则应将病人面部的分泌 物擦净,选择黏性较好的胶布固定,通常将导管和牙垫同时固定于口腔的一侧, 防止导管被咬扁,并在每次口腔护理后将导管移至另一侧,以减少导管对口腔局 部的长时间压迫,而形成口腔溃疡。 经鼻插管: 剪一根长胶布,从中间剪开一部分(约 2/3),宽的一端贴在鼻翼上,将另一端两条 细长的胶布,分别环绕在气管插管的外露部分。 气管切开: 将两根寸带,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两侧,将长的一端绕过颈后,在颈部左侧
Larynx 喉['læriŋks] bronchiole 细支气管['brɔ ŋkiəul] bronchus 支气管['brɔ ŋkəs] alveolus 肺泡[æl'vi:ələs] epiglottis 会厌[epi'glɔ tis] trachea 气管[trə'ki:ə]
人工气道的概念:
临床学院教案及讲稿
课程名称 急危重症护理学 年级
授课专业
教师 题目章节 教材名称 出版社
职称
授课方式 大课 学时 2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护理(第十二章第 1、6 节)
急危重症护理学作者周秀华源自人民卫生出版社版次
2007 年第 2 版第 22 次印刷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常见人工气道的建立方法。 2.掌握人工气道的概念及各种人工气道的优缺点。 3.掌握人工气道的护理。
经口、鼻或颈部置入到口咽部或气管内的导管, 有利于吸出气道内分泌物, 解除上呼吸道阻塞和协助机械通气。如图所示:各种气管导管。 它可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其分泌物,避免误吸,并能进行机械通气。在危重症 患者的救治过程中,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 是争取 救治时间, 保障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 保证各项治疗措施顺利实施的重要 环节, 因此快速、有效地建立人工气道, 是抢救气道急性梗阻或呼吸衰竭患者的 首选措施, 也是危重患者辅助呼吸治疗时, 连接患者与呼吸机的惟一途径。如图 所示:各种气管导管。人工气道包括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经环甲膜穿 刺插管以及气管切开术, 临床上以经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最为常见。
投影 2 分钟
图片 3 分钟
5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及时间
或右侧打一死结或打手术结,以防脱出;松紧要适度,以一指的空隙为宜。过紧 易压迫颈部,致血液回流不畅和病人不适;过松则易出现导管滑出至夹层而不易 被发现。若需使用呼吸机,则应采用支架支撑呼吸机接口的管道,防止压迫气管 切开套管,引起气管受压,出现缺血性坏死。所有固定操作需两人配合进行,防 止意外脱管。 2.防止意外脱管 尽管有加强固定的方法,但建立了人工气道的患者仍存在严重的并发症——意外 拔管。 1)、非计划拔管:是病人自行拔管或在护理过程和搬运病人及其非病人因素的意
辅助手段及时间 视频 3 分钟
投影 2 分钟
视频 7 分钟
三、气管插管时的配合
插管前: ⑴心理准备:由于严重呼吸困难、生命垂危、对机械通气的效果和安全性不了解 等因素,清醒病人常有焦虑和恐惧心理。
4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及时间
◆需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病人解释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重要性。 ◆指导病人如何配合 ◆如何以非言语方式表达其需要。 ◆有家属在场时,需注意向家属进行必要的解释,缓解家属的焦虑情绪。 ⑵体位准备: ◆将床头移开距墙约 60~80cm,取下床头板,使插管医生能够站在病人的头侧 进行气管插管操作。 ◆给病人取平卧位,去枕后仰,必要时肩下垫小垫枕,使口轴线、咽轴线和喉轴 线尽量呈一直线。 插管中: ⑴监测: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缺氧状况,注意有无心律失常和误吸发生。 ⑵确保通气和氧供:如插管时间超过 30s 尚未成功,需提醒插管医生暂停插管, 用简易呼吸器和面罩进行人工给氧和人工通气,防止因严重低氧血症导致心跳呼 吸骤停。 ⑶吸痰:插管过程中如分泌物多影响插管和通气时,应及时协助吸引。 ⑷判断气管插管位置:
气管插管插入后,需立即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恰当。 ◆最常用的方法是听诊法,用简易呼吸器加压送气,先听诊胃部是否有气过水声
※如有,说明误插入食管(需防止反复送气听诊造成胃过度充气)。 ※如无,再听诊双肺有无呼吸音、是否对称。 x 线胸片证实插管位置:
病人的通气和氧供得到保障后,通知放射科进行床边摄胸片,确定插管位置 是否在隆突上 1~2cm。 插管后: 如插管后需机械通气的话,应注意:对于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必须遵循病人第一、 机器第二的原则,即出现任何问题时,都应首先处理病人,然后再考虑处理机器 的问题。
引言 提问 图片 视频 2 分钟
图片 1 分钟
投影 2 分钟
2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及时间
⑴严重胸部外伤导致胸廓反常呼吸,须行正压人工通气者; ⑵颅脑外伤或颅外科术后呼吸中枢受损或昏迷者。 简而言之,气管内插管的适应症包以下四个方面:解除上呼吸道梗阻,保护气道, 保证气道通畅及人工通气。 气管切开: ⑴各种原因造成的上呼吸道梗阻所导致的呼吸困难; 包括鼻咽喉肿物,急性炎症,喉水肿,喉神经疾病,巨大甲状腺肿均可引起呼吸 困难; ⑵各种原因造成的下呼吸道阻塞导致的呼吸困难; 如:中枢性疾病,中毒昏迷,神经系统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导致呼吸肌麻痹, 严重衰竭或严重创伤,胸腹术后患者,不能有效地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 ⑶昏迷患者常易或心肺脑复苏的后期,长期昏迷不醒的植物人,严重肺部并发症, 分泌物多不易咳出或吸出有发生窒息的危险者; ⑷预防性气管切开:在施行咽喉、口腔,下颌部某些手术前,为防止血液及分泌 物下咽,可先行气管切开术; ⑸其他治疗用途,麻醉给药,辅助呼吸,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提高雾化吸入的 疗效。 环甲膜穿刺(切开)置管: 适应症:⑴急性上呼吸道阻塞、窒息导致严重缺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