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分阶段比较

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分阶段比较

Forum学术论坛 2012年6月255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分阶段比较研究①江南大学商学院 俞洁 武戈提 要: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实证结果,对比分析了2000年至2011年以来不同时间段中,国际农产品价格、居民消费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人民币有效汇率对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效应。

结果表明,国内物价环境和国际农产品价格为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必须要提高抵抗国际市场冲击的能力并且致力于稳定国内物价总体水平。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 国际农产品贸易 VAR模型 价格传导中图分类号:F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c)-255-02近年来,在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并震荡上涨的背景下,我国农产品价格呈现出基本一致的波动趋势,不仅对农民收入和农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引发了物价水平的较大波动。

而当前我国农产品价格正处于新一轮上涨大周期,2011年3月企业农产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0.2%,达到自2000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农产品价格剧烈变动的压力使中国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本文全面剖析引起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时间段影响力度的不同表现,更利于寻找当前的关键原因,为政府的价格稳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使我国农产品价格回归合理位置。

1 理论背景和文献回顾国外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研究起步较早也更成熟,且在经济理论模型和实证计量方法上多有创新。

早期的研究主要基于微观经济学中“供需决定价格”的理论基础,着重考察农产品市场上价格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当前的主流研究则主要利用各种计量模型,通过检验时间序列本身的季节性、单位根、协整性和异方差性来研究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对于影响因素的考察,能源危机、金融危机、自然灾害、生物质能发展、国际贸易等外部冲击因素也作为变量进行农产品价格的动态影响研究。

由于2007年国内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开始,国内学者针对引起农产品涨价的原因研究较多,主要从国际价格传导、生产成本推动、供需失衡、生物质能发展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也有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及汇率、期货、货币供应量等外部因素,研究引起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能源危机导致的成本推动、自然灾害导致的供求失衡、投机炒作导致的价格偏离等因素是造成近年来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而引起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除了以上几种,还包括国际价格向国内的输入。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的国内外综合农产品价格指数,在删选了多种影响变量以后,选取最为显著的变量,从国际传导、成本投入、购买力水平、物价环境四个方面,运用VAR 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比较不同时段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和贡献度,以便于寻找关键原因,从而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

2 数据处理与实证方法2.1 数据来源与处理根据相关研究,本文选取国内企业农产品价格指数(CGPI)、国际农产品价格指数(WA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MPI)、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作为研究变量,分别代表国内农产品价格、国际农产品价格、国内物价环境、成本投入、实际购买力水平。

出于本文对农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分阶段对比分析的研究目的,本文最终将样本区间划分为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和2006年1月至2011年7月这两个对比区间,下文分别简称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2.2 实证方法与步骤本文运用无约束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阶段对比分析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

VAR模型常用于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它并不以经济理论为基础,用模型中所有当期变量对所有变量的若干期滞后变量进行回归,以估计联合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从而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形成的影响,因此常被应用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相关研究。

表1 各序列在各对比区间的ADF单位根检验结果2000M01-2005M122006M01-2011M072000M01-2011M07Level FD Level FD Level FD CGPI-1.94-5.52***-0.29-7.03***-0.11-9.67***CPI 0.51-7.48***-1.11-6.04***-1.4-9.68***WAPI -0.5-5.78***-1.81-4.84***-0.81-7.08***PMPI 0.87-5.7***-0.46-3.88***-2.54-3.16*REER-1.31-8.94***-1.53-8.86***-1.53-12.77***注:***1%显著水平,*10%显著水平,Level为原序列,FD为一阶差分序列数据经过处理与划分以后,共产生3个VAR模型,由于篇幅原因,以下对实证步骤和结果进行简明陈述,检验中间数据不作列举。

首先,对每个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均得出原序列存在单位根,一阶差分序列为平稳序列,因此采用一阶差分序列建立VAR模型(见表1)。

其次,通过滞后期检验以及残差的各项检验后,判定为平稳系统,得出分段样本和整体样本都应建立滞后1期的VAR(1)模型,从而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初步判断各变量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为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变量排序提供依据。

最后,得出脉冲响应图和方差分解数据,并对实证结果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

3 脉冲响应函数图分析根据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农产品价格脉冲响应图显示,当①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食品安全检测及风险防范研究(311002)。

作者简介:俞洁(1987-),女,浙江湖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食品贸易研究;武戈(1968-),男,山西太原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食品贸易,区域经济与环境研究。

Forum学术论坛2562012年6月 在本期分别给国际农产品价格(WAPI)、居民消费价格(CPI)、农业生产资料价格(PMPI)、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一个单位冲击后,CGPI对CPI、PMPI和REER在第1期就立即做出响应,对WAPI 则在第2期才作出响应,国外价格影响略为滞后。

CGPI对CPI冲击响应幅度最大为第1期的0.49,对WAPI的最大响应为第3期的0.13,对PMPI的最大响应为第2期的0.26,对REER的最大响应为第3期的-0.08,总体来看对WAPI和PMPI的冲击响应持续时间长于其他两个变量。

根据2006年1月至2011年7月农产品价格脉冲响应图显示,CGPI对4个变量的单位冲击均在第1期就立即做出响应,对CPI冲击响应幅度最大为第1期的0.98,对WAPI的最大响应为第1期的0.39,对PMPI的最大响应为第1期的0.32,对REER的最大响应为第2期的-0.34。

以上基本信息显示出,第二阶段CGPI对各个因素的变化反应较为敏感,且响应幅度均大于第一阶段,尤其以CPI的表现最为突出。

根据2000年1月至2011年7月农产品价格脉冲响应图显示,CGPI对4个变量均在第1期就立即作出幅度较大的响应,对CPI冲击响应幅度最大为第1期的0.77,对WAPI的最大响应为第2期的0.45,对PMPI的最大响应为第1期的0.21,对REER的最大响应为第3期的-0.11。

对比前文两个阶段的结果,CPI、PMPI、REER在第二阶段表现出最强的影响力,WAPI则在总体上呈现出最强最持久的影响效力。

4 方差分解结果分析在脉冲响应图基础上,通过VAR模型的方差分解表可以进一步了解各变量冲击在解释农产品价格波动中的重要程度。

根据2000年1月至2011年7月分阶段方差分解结果,整体比较三个时间段的方差分解结果可知,在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各个影响因素中,CPI的影响力度最大,都在20%以上,其次为WAPI,平均在10%,PMPI影响力度相对较弱,平均低于10%,而REER影响力度最低,平均低于5%。

换言之,居民消费的需求性拉动力量占据主导地位,国际价格的传递效应日益显著,生产要素的成本性推动不容忽视,我国购买力水平也作出了合理的表现。

第一,CPI反映的是一国的价格环境,体现了整体消费需求水平,是判断通货膨胀的一个代表性指标,由于农产品被包含于食品消费一项而计入CPI,因此有不少学者对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上涨而引起通货膨胀的问题进行研究,刘勇等(2009)研究得出CPI有很强的惯性,对农产品价格影响较大,通胀预期将在较长时间内作用于农产品价格,本文的结果与之一致。

第二,随着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越来越开放,国际价格对国内价格的影响程度就会日益加强,近年来国际市场上几大关键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剧烈,我国也呈现出相同的反应,Huang and Rozelle (2006)的研究中显示了中国玉米和大豆的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完全接轨。

第三,农业生产资料作为农产品的投入要素,成本性的推动较为明显,尤其在农产品涨价阶段,如李晓俐(2011)指出因土地、农资价格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刚性上涨,促使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成为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实际有效汇率反映的是一国的购买力水平,是采集多国货币加权而得,因此在实证分析上对影响力度有一定的削弱,但是所得的实证结果仍旧符合经济学原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农产品价格产生负向的冲击效应,但相较于其他因素而言影响力度则很小。

5 结语本文通过对2000~2011年期间两个分时段和总体月度数据的研究,在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实证结果验证下,得出国内物价环境和国际农产品价格是导致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

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我国在履行完毕加入WTO所作的承诺后,农产品贸易的保护水平已经很低,而我国作为农产品净进口国,国内农产品价格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将会日益显著。

综上所述,政府应具备高度的政策前瞻性,及早采取合理的财政货币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致力于稳定国内物价,提高抵抗国际市场影响的能力,以实现对农产品价格的有效调控。

参考文献[1] 李国祥.2003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的经济分析[J].新视野,2011(1).[2] 刘勇,王伟,易法海.我国通货膨胀与农产品价格、经济增长动态关系分析[J].生态经济,2009(2).[3] 刘艺卓.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J].中国农村经济,2010(1).[4] 夏春.实际经济时间序列的计算、季节调整及相关经济含义[J].经济研究,2002(3).[5] Huang,J. and Rozelle, S. The emergence of agriculturalcommodity markets in China. China Econ. Rev.17, 266 280,2006.[6] 李晓俐.现阶段我国农产品价格变化及应对策略[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5).费者分别所偏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