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英雄岳飞诗词赏析

民族英雄岳飞诗词赏析

TANJIU·ZHUANTI探究·专题大字?我以为,岳母给岳飞刺字一事,很难不出自杜撰。

笏不以史实论岳母刺字“尽忠报国”(或者“精忠报国”)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定式被广大国民所接受。

那么,对于上文所叙述的这些历史,我们应当怎么看待呢?“尽忠报国”也好,“精忠报国”也好,岳母刺字与否也罢。

并不是今天我们将岳飞精神融入民族文化血液中的不可谈者。

尽忠和精忠,都是对岳飞人生的高度评价。

岳飞以“尽忠报国”为自己的座右铭,而“精忠岳飞”是高宗朝对岳飞功绩的高度评价。

至于字是否为岳母所刺也并不重要。

尽管传说中岳母将这一行为标准、理想作为座右铭刺刻在岳飞的肌肤里与历史史实相左。

然而,这一说法可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人们对于岳飞忠义许国的认同以及岳母以身垂范教导儿子民族大义的钦佩和景仰。

同样的话题还有传为岳飞书作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

这四字作品今天我们在杭州岳庙可以看到。

此四字早已被考证为民国时期的托古伪作。

尽管不是岳飞真迹,“还我河山”和“尽忠报国”已经成为我们民族一种不屈文化的象征。

脱离了一些史实又有何妨?我们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琢磨一个历史人物,不正是要从他身上学到一些为我所用的品质吗?即便这种品质有传说的成分,然而一旦这种品质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后,一样可以成为促使民族积极前进的动力,永远号召着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奋勇向前。

勿以史实论,是说也。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出身贫寒,二十岁应募为“敢战士”,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

绍兴十年(1140)统率岳家军大破金兵于郾城,进军朱仙镇,准备渡河收复中原失地。

但朝廷执行投降政策,勒令其退兵。

后被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岳飞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都是充满爱国激情的佳作。

有《岳武穆集》,为后人所编。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民族英雄岳飞被汉奸秦桧害死,至今已八百余年了。

前几年,笔者路过杭州,前往岳墓凭吊,在一枚石刻上得见明代文徵明挽岳飞的《满江红》词: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

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

最无辜,堪恨又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文徵明这首词,直指宋高宗赵构,斥责他为保住帝位,不想恢复中原,迎回徽钦二帝,因而与秦桧狼狈为奸,杀害抗敌英雄岳飞,甘心向金国屈辱称臣,割地赔款。

全词揭示了岳飞悲剧的深刻原因。

由文徵明的挽词,笔者想到了岳飞留下来的三首词———它们或不为今人所知,或知而未解其意,或被疑为伪作。

因而在这里做些考析,希望能有助于人们●自知沉浮民族英雄岳飞诗词赏析21·GUOXUE探究·专题TANJIU·ZHUANTI加深对岳飞英雄品格的了解。

第一首词是《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首词,始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1183—1234)所编《金陀粹编》,宋以后一直流传。

但对词中岳飞发出“旧山松竹老,阻归程”的叹息当作何解?他为什么会有“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感慨?他的满腹“心事”到底是什么?这些,人们则见仁见智,其说不一。

笔者带着疑问阅读古人篇札,见《宋史·岳飞传》说,岳飞北伐打到朱仙镇,“大功垂成”,却“一日奉十二金字牌”,要他退兵;他“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南宋陈郁《藏一腴话》又载:“岳飞《谢收复河南赦》及《罢兵表》中有云:‘莫守金石之约,难充豀壑之求’。

”就是说退了兵他依旧反对和约,力主抗战。

而《宋史·秦桧传》也说:岳飞“以恢复为己任,不肯附和议”,“屡言和议失计”。

据此,笔者认为,岳飞此词当作于退兵之后。

其中“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是指他的故乡河南汤阴已成为沦陷区,他即使解甲归田也无家可归。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感叹投降主和派占了上风,他身为主战派少了知音,报国无门。

而他的“心事”,就是北伐中原,光复旧物,“还我河山”。

清代初年沈雄编《古今词话》,所持的也是这种观点,他说:岳飞“故作《小重山》,……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可以明其‘心事’。

”总之,此词是在投降势力压迫下所抒发的满腔抗战爱国忠愤,并非日常生活起居的感受。

第二首词是《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几百年未见前人撰文质疑,但到了近代,却有人认为它是伪作,所持理由是:岳飞之孙岳珂的《金陀粹编》、陈郁的《藏一腴话》及宋元载籍均未录此词。

这个论据不足为凭。

因为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的《岳武穆集》十卷本早已失传,所以宋、元人之书未见此词;只是到了明代嘉靖时,大学士徐阶才收集散佚,编成《岳武穆遗文》,其中收词两首,一为《小重山》,一为《满江红》。

徐阶录此词必有根据。

另外,明代陈霆《渚山堂词话》,又收载宋代邵公序作词赠岳飞的纪事说:“岳武穆驻师鄂州,纪律严明,路不拾遗,秋毫无犯,军民胥皆乐,古名将莫能加也。

有邵公序者,薄游江湘,道其管内,因作《满庭芳》词赠之云:“落日旌旗,清霜剑戟,塞角声唤严更。

论兵慷慨,齿颊带风生。

坐拥貔貅十万,衔枚勇、云槊交横。

笑谈顷、匈奴授首,千里静枪。

荆襄。

人安堵,提壶劝酒,布谷催耕。

芝夫荛子,歌舞威名。

好是轻裘缓带,驱营阵,绝漠横行。

功谁纪,风神宛转,麟阁画丹青。

”十分明显,词中“笑谈顷、匈奴授首”句,是对岳飞词“笑谈渴饮匈奴血”句的囊括;而“绝漠横行……麟阁画丹青”句则是岳飞词“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句的效仿与重唱。

此词可以证明,邵公序是见到过岳飞的原作的。

至于这首词表达爱国情怀堪称千古绝唱,前人论述已多,勿须赘述。

第三首词是另一首《满江红》: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这首词,世人知道的不多。

它首见于近人徐用仪所编《五千年中华民族爱国魂》一书,卷端有名为“岳武穆墨迹”的照22GUOXUE·TANJIU·ZHUANTI探究·专题片,并有元代谢升孙及明代宋克、文徵明写的跋(谢跋写于元统二年,即1334年,距岳飞被害不到二百年)。

墨迹确为岳飞手笔。

由于证据确凿无误,前些年武昌重修黄鹤楼,便专门立了词碑,永作纪念。

这首词,先写了东京开封当年花街柳陌、龙楼凤阙、处处笙歌的繁华气象,然后笔锋一转,描述虏骑满郊野、千村尽寥落、人民填沟壑的惨景,末了归结到请缨振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收复中原,再造太平的宏大志愿。

全词大起大落,对比强烈,意气激昂,感人肺腑。

它与上一首“怒发冲冠”词,堪称姊妹篇。

岳飞词虽然只留下来三首,但成就颇高。

他与同时代的李纲一样,都上承苏轼豪放之风,并高扬抗战的时代主旋律,壮怀激烈,正气恢宏,为此后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主义词人的崛起开了先河。

笏传统解释:也许有。

形容无中生有,罗织罪名。

语出《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

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后用以表示凭空诬陷。

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这也是莫须有之事,况阮老先生罢闲之人,国家大事也不可乱讲。

”笏强横版解释:不需要有!秦桧出生在一个汉族地主的家庭。

他父亲当过静江府古县(今广西永福县境)令。

秦桧曾在当地做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乡村教师。

这段文字透露出的一个重要信息是秦桧自小生长在广西永福县境内,我们现在经常看一些广东电视剧,把“没有啊”“不要啊”等用一个简单的发音“mou”来代替,很简洁很明白,结合当时的情况,有人问及秦桧岳元帅犯了什么罪,秦桧则理直气壮目中无人地回答“mou需有”,即不需要有!不需要有罪也一样会被处死!足见秦桧的有恃无恐。

笏李敖版解释:莫须/有(不用急,一定会有的)。

2010年9月17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李敖解读“莫须有”》一文。

文中,李敖说,我们一般人都以为“莫须有”就是没有的意思,这是错误的解释,李敖专门查过了20多篇宋朝人写的文章,上面的“莫须有”三个字不是连着的,而是“莫须/有”,“莫须”就是等一等,有就是会有的,所以后来岳飞是以“指斥车舆”的罪名被处死的,这个罪名的意思是责骂皇帝的马车,责骂皇帝的马车就是侮辱皇帝。

当然,这个罪名也是秦桧强加的。

李敖先生把“莫须”解释为等一等,与江苏句容方言中“须”的解释是一致的。

句容方言中的“须”是急的意思,说你别须,就是你不要急;你太须了,就是你太急了。

句容地处南京镇江之间,这一带的老人至今也常说“须”的。

恐怕秦桧也是认“须”为“急”的人,“莫须有”也是“不要急,会有”的意思。

“不要急”与“等一等”意思差不多,李敖先生的解读很有道理。

不过“等一等”是意译,而“不要急”则是直译,读者更易于接受。

LIAN·JIE链接关于“莫须有”的几种解释23·GUOXU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