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作业指导书

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作业指导书

XXXX铁路XXXXXX标无砟轨道工程编号: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2013年8月1日发布 2013年8月1日实施道床板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XXXX铁路XXXXXX标段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 主要施工内容包括:拉毛(支承层、路基底座以及隧道仰拱填充),无砟轨道粗调、精调,道床板钢筋、模板、混凝土,路基端梁。

2 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⑴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图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安全保证措施和应急预案。

⑵组织技术人员并掌握施工相关规范、规程、标准、技术条件、细则、指南等、选定混凝土配合比。

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⑷完成线下基础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并通过评估。

⑸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精调方案及开工报告,并上报相关部门审批,建立内部完善的内控体系,并组织学习。

2.2外业技术准备⑴上道工序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⑵道床板施工用钢材、水泥等原材料已进场并通过验收。

⑶道床板施工所需龙门吊、轨排框架、轨件小车等设备仪器已进场并通过验收。

⑷对线下工程进行彻底排查,安排第三方检测,检查工程实体质量尤其是隧道拱顶脱空、结构尺寸偏差、混凝土实体强度偏差、混凝土外观缺陷、盘点接口工程、测试接地端子电阻、试穿过轨管线、处理渗漏水等,通过补注浆等措施提前妥善整改处理排查及检测发现的缺陷并完成复测。

⑸配合设计完成CPⅠ、CPⅡ精密测量控制网布设、测量,组织对设计院CPⅡ测量成果进行复测,报设计院确认,完成新网下的线路拟合;组织对CPⅢ轨道控制网进行布设、测量,并报审通过评估。

⑹混凝土拌合站已重新通过验收。

3技术要求⑴路基地段在浇注道床板混凝土前,应对混凝土支承层(底座)顶面进行清洁,严禁表面有覆土或其他杂物,表面须提前洒水预湿,并保持几小时的湿润状态但无多余的水。

隧道地段施工时首先应将隧道内仰拱回填层表面拉毛或凿毛处理,并用水冲洗干净。

在浇注道床板混凝土前,应对仰拱回填层表面进行清洁,并提前洒水预湿,并保持几小时的湿润状态但无多余的水。

桥梁地段在浇筑道床板混凝土前,应对混凝土底座顶面进行清理,并提前洒水预湿,保持几小时的湿润状态但无多余积水。

桥梁地段道床板施工前先完成隔离层和弹性垫层的施工。

⑵按设计轨枕间距摆放轨枕,组装形成轨排,允许偏差见表6-1所示。

表6-1 轨排组装允许偏差⑶路桥、路隧、有砟-无砟过渡段道床浇筑前应进行端梁和销钉锚固系统施工,路基支承层施工时应提前预留出端梁位置并进行基础开挖,或者在支承层施工前提前进行端梁施工,端梁外形允许偏差见下表。

销钉锚固系统施工时销钉外漏长度允许偏差为0~+10mm,位置允许偏差为10mm。

表6-2 端梁外形尺寸允许偏差⑷浇筑混凝土时应防止对模板及钢筋绝缘卡的撞击。

道床灌注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抹面,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前,禁止在道床上行车及碰撞轨枕。

⑸道床板施工允许偏差见表6-3所示。

表6-3 混凝土道床板外形尺寸允许偏差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桥梁地段无砟轨道施工流程:铺设条件评估及接口条件验收CP Ⅲ测设及评估安装连接钢筋混凝土底座施工铺设隔离层、弹性垫板铺设道床凸台内及道床下层钢筋轨排就位、粗调铺设道床上层钢筋安装模板精调并固定轨排、绝缘性能检查道床混凝土浇筑、养护钢轨调整器拆除。

隧道(路基)地段无砟轨道施工流程:铺设条件评估及接口条件验收CPⅢ测设及评估填充面(支承层)拉毛、端梁开挖(路基)道床下层钢筋、端梁钢筋(路基)轨排就位、粗调铺设道床上层钢筋安装模板精调并固定轨排、绝缘性能检查道床混凝土浇筑、养护钢轨调整器拆除。

4.2工艺流程图6-1 无砟轨道施工工艺流程图5施工要求5.1拉毛按设计对隧道仰拱填充面、支承层进行拉毛。

凿毛之前必需对基面进行渗漏、裂纹及结构尺寸检查(特别是基底不能高于设计标高)并妥善处理,后对轨道中心线2.6m范围凿毛情况进行检查,不满足拉毛深度1.8~2.2mm、拉毛面积不小于75%、拉毛槽的间距≤20mm要求的应重新用凿毛机进行凿毛处理;凿毛清理后,采用高压水枪清理、清洗基面,露出新鲜凿毛面,清除积水积泥等杂物,并湿润工作面。

通过莫家寨隧道先导段施工凿毛分析,铣刨机作业2km左右后,刀盘磨损较厉害,无法满足凿毛深度的要求,需要更换刀盘,各项目部需根据刀盘磨损情况以及拉毛效果及时更换刀盘。

在凿毛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测量边线凿毛,保证凿毛后既满足道床施工的要求,也保证纵向模板下不漏浆。

5.2道床板放样在按要求进行基面清理后,就可以测量放样确定出道床板范围。

根据标段无砟轨道先导段道床施工经验,采用以下3种方法放样:①全站仪利用3个CPⅢ点通过后方交会设站,按技术交底起始里程在仰拱填充面放出道床板左、右2点位置,放样长度按照轨排长度放样,钢钉定位及红油漆标识或弹墨线标示;在两侧电缆槽侧壁上用红油漆标示或弹墨线内轨标高。

并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道床中心按照已放样道床板左、右2点进行控制,高程利用水沟电缆槽侧壁内轨标高控制。

②全站仪利用3对CPⅢ点通过后方交会设站,按技术交底起始里程在仰拱填充面放出轨排轨道中心处左、右2点位置,放样长度按照轨排长度放样,钢钉定位及红油漆标识或弹墨线标示。

并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道床中心按照已放样左、右2点进行控制,高程利用已放样左、右2点到轨面的高差控制标高。

③全站仪利用3对CPⅢ点通过后方交会设站,按技术交底起始里程在仰拱填充面放出道床板左、右2点位置,放样长度按照轨排长度放样,钢钉定位及红油漆标识或弹墨线标示,用于钢筋绑扎和模板安装,轨排在就位时,测量组利用轨道小车进行调整。

通过以上3种放样方法总结和对比,第③种方法有助于现场控制、加快施工进度和减少不必要的返工等。

目前先导段采用的是第③种放样方法,各项目部可根据人员熟练情况、测量仪器情况合理选用。

5.3底层钢筋布置通过道床板每个轨排框架长度放样中线、边线点,按照设计图纸底层钢筋布置要求,可以用钢卷尺量出底层钢筋间距(纵向和横向),并用粉笔或石笔标示。

先摆放纵向钢筋,纵向钢筋根据不同里程段采用Φ18或Φ20螺纹钢(洞口200m范围),布置完毕纵向钢筋后,要求在每一横向与纵向连接处(参照粉笔或石笔标示交点)先安装上绝缘扎带;道床板横向钢筋采用φ16螺纹钢,横向钢筋在纵向钢筋之上布置完毕后系上已在纵向钢筋上安装好的绝缘扎带,使纵向和横向钢筋形成一体。

底层钢筋绑扎完毕后,按梅花型布置预制好的混凝土垫块,垫块间距1m×1m,保护层最小厚度35mm。

道床板底层横向钢筋的摆放及与纵向钢筋的绑扎应安排在轨排组装完成或轨排粗调之后进行。

为了保证底层纵向钢筋间距,采用自制木卡槽控制,底层钢筋板扎完成后剪除绝缘绑扎带多余部分,保证混凝土密实接触,由质检员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路基地段无砟轨道道床板底层钢筋绑扎时,需同时绑扎端梁钢筋,并通过绝缘卡与底层钢筋连接。

5.4轨排组装和运输按轨枕布置图组装轨,按顺序铺设安装,之前必需注意轨排方向(超高外侧高程调节丝杆比内侧高程调节丝杆长)。

⑴吊装。

将待用轨枕使用龙门吊与轨枕专用吊具吊放在轨排组装平台上,每次起吊每垛的1层(4根轨枕),吊装时需低速起吊、运行;⑵匀枕。

按照组装平台上轨枕块的定位线人工匀枕,轨枕应方正,间距误差控制在5mm内,并对轨枕表面进行清理;⑶检查调整轨枕块位置。

用弹线将一侧的螺栓孔布成一条线,偏差小于1mm;⑷吊装轨道排架。

人工配合龙门吊,将轨道排架扣件螺栓孔位置与轨枕上螺栓孔位置对齐,平稳、缓慢地将排架放置于轨枕上;⑸复查轨枕位置并上紧扣件。

扣件安装应注意:①安装前检查螺栓孔内是否有杂物,螺栓螺纹上是否有砂粒等;②将螺栓旋入螺栓孔内,用手试拧螺栓,看是否能顺利旋进,若出现卡住现象,则调整后重新对准、旋入;③必须检查轨排组装质量,轨排整体方正,轨枕间距偏差不应大于5MM扣件完整,无缺失、无损坏、无污染;弹条安装3点密贴;④将轨排框架支撑螺柱的高程调整机构和横向调整机构均调节至中间状态;⑤使用扭矩扳手按照160N.m扭矩要求上紧螺栓,由质检员负责检查每个扣件安装情况,并做好记录。

5.5轨排就位⑴布设轨排。

铺装龙门吊从分枕组装平台上吊起轨排运至铺设地点,按中线和高程定位,误差控制在高程-10~0mm、中线±10mm。

相邻轨排间使用夹板联结,每接头安装4套螺栓,初步拧紧,轨缝留6~10mm(曲线外侧轨缝大于曲线内侧轨缝,按照8mm最合适),采自制轨缝控制器(钢板)进行控制。

每组轨排按准确里程调整轨排端头位置;每个接头安装4套螺栓,注意正反颠倒安装。

⑵安装轨向锁定器。

靠近电缆槽一侧轨向锁定器一端支撑在电缆槽墙上,另一端支撑在轨排托梁的支腿上;靠近线路中线侧:在距离中心水沟边5cm处钻孔(φ16,孔深10cm,孔距对应拖梁支腿位置)预埋长20cm的φ16圆钢,做为轨向锁定器的支撑。

5.6粗调根据先导段的总结,轨排就位后马上进行粗调。

先通过轨道尺、螺杆调整器参照事先放样的中线、高程控制点进行初步调整,然后用全站仪、螺杆调整器完成轨排的粗调工作。

调整原则以“先中线、后标高,再复核中线、标高”的顺序循环进行。

逐一对每一对支撑螺杆处的轨排进行调整,粗调后中线偏差在1mm内,轨顶面高程应低于设计标高在1mm。

对某两个特定轨排架而言,粗调顺序为:1→4→5→8→2→3→6→7→1→2→3→4→5→6→7→8。

(见下图)。

粗调之前,在组装轨排时,对1、4、5、8位置高程竖向螺杆高于2、3、6、7位置。

粗调主要对1、4、5、8位置高程调整,2、3、6、7位置只要起支撑作用。

5.7顶层钢筋安装及接地焊接纵向钢筋摆放完成后采用白色粉笔在道床板最外侧两根钢筋上按设计横向钢筋间距标出横向钢筋位置,从道床板一端向另一端逐根安装横向钢筋,纵向钢筋必须在轨排吊装就位是同步进行,纵横向钢筋交叉处安装绝缘卡;绑扎后对绝缘卡多余部分剪掉处理,防止裸露到混凝土外,同时绑扎后人员、设备、材料不得走行或放置钢筋上,防止损坏绝缘卡;纵横向接地钢筋之间采用30cm长φ16“L”型钢筋单面焊接(两个弯钩长度各15cm);接地端子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在道床两侧接地钢筋上;接地端子与接地钢筋间的焊接:单面焊不小于100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

接地端子的焊接应在轨道精调完成后进行,端子表面应加保护膜,焊接时应保证其与模板密贴;进行绝缘电阻测试。

先目测检查绝缘卡安装是否良好,有无脱落现象;然后用兆欧表进一步测量钢筋间的绝缘数据,全部检查任意两根非接地钢筋间电阻必须达到2MΩ以上。

进行接地端子间回流电阻测试,电阻小于1Ω,进行接地100米断开检查;在施工之前计算好接地端子位置和绝缘断开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