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与区域经济概述.
因而同行政区比,有相对独立性,它可以跨行政区,跨国,因 而通常设有必要的协调机构,但从实用上考虑,一般把区域限 定在一个主权国家疆域内。
2018/11/30 3
(3)开放性 • 区域不是封闭的,是开放的;一个区域与其它区域紧密联 系。开放中竞争中才能确定其比较成本优势,确定其在一 国乃至世界的位置地位形象。 (4)完整性
2018/11/30
23
(1)区域经济中心:城市
• 1)城市的内涵与特征 城市(Urban)是具有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 居地和具有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 城市是相对于乡村的一个概念,与乡村地域相比较, 城市具有如下三个基本特征: ●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性。 GDP70%;税收80% ●经济上的非农性 ●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
2018/11/30
9
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
• 一个经济区域不论大小,从空间结构角度分析,都由三个 部分组成: ——点:经济中心(区域的中心城市) ——面:经济腹地(经济中心影响的范围) ——线(网络):各种线状的基 础设施,它是经济中 心与腹地联系的通道,包括道路、各 种管道、各种通讯 设施。 • 区域空间结构可以从静态 与动态两个角度分析。 — —许
2018/11/30
19
2018/11/30
20
曲阜的区位条件很好,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外知 名度极高,为什么曲阜的城镇建设会是这样落后???
2018/11/30
21
以曲阜为中心的鲁西南(或鲁南)经济圈?
2018/11/30
22
6,经济区域中的城市与腹地
一个区域从要素集聚状况分,可以分为中心(城市) 与腹地(区域)两个部分,因此,城市是区域的一部分, 城市包括在区域之中。 区域与城市的关系也就是区域中的“点”与“面”的 关系、中心与外围的关系。
33
2、区域经济学及其基本内容
• 区域经济学由三个部分组成: •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区际经济关系理论 • 区域经济政策理论
2018/11/30
34
区域经济学内容之一: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 • ●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增长的时间过程与动力 机制、增长的阶段、增长要素); • ●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构成、产业结构演变与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产业布局); • ● 区域空间结构,即区域发展的空间过程,包括城 乡关系与城市化、区域增长模式。 •
碍区域经济的发展。这时候就应该创新观念,按照经济区域
的发展规律来规划区域发展。
• 微山县与济宁、枣庄
2018/11/30
17
微山县在行政上属于济宁市的“ 行政区”范围,但是从“经济区域 ”的角度分析,更有可能是属于 枣庄市经济区域。
2018/11/30 18
• 济宁与曲阜
• 曲阜的城市建设让我深感意外
25
• (2)城市与区域的一般关系 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城 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腹地)是城市的 基础。 一方面,城市是区域的核心与主导, 城市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城市规模的大小、综合功能的强弱直 接影响到区域的空间范围、空间结构以及 区域经济活动的有序性。
2018/11/30 26
2018/11/30
11
• 空间结构的动态演变
• 空间结构的不同状态(点、面、线之间的不同组合)反映 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 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随着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到 城市化的后期,将表现为“都市带”、“都市圈”的形态 ,都市圈将是经济区域空间结构的高级形态。 • 如杭州经济区域的范围就是杭州都市圈的范围
2018/11/30
30
区域分异的客观基础
(1)资源禀赋的差异性与不完全流动性; (2)非农经济活动极化性——扎堆 (规模经济、聚集经济、
联系成本节约)
讲课的规模经济;学生宿舍分布的集聚经济
(3)创新能力的部分排他性与竞争性(专业化知识产生内在效
应,无法从外部学习中获得) (4)空间距离的不可消失性 • 经济活动离不开空间,有空间就距离;克服空间距离的成 本——移动; • 空间移动成本构成:运输费用;时间成本;信息成本;心理 成本。 区域分异的存在是区域经济学产生的基础。
• ●区域经济政策体系等理论。
2018/11/30
37
四、区域经济理论的演变1、区域济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应用经济学分支,是 由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交叉而成的。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这两门学科是相互 独立的。 主流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抽象掉了地理位置、资源环境条件, 即空间因素对人们活动过程的影响。(运输成本:空间移动成本) 传统的经济地理学缺乏运用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分析资源的 利用规律。经济活动的区位
2018/11/30 28
•
空间移动(距离)成本与经济活动
空间移动成本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 对宏观经济活动的影响:距离经济中心(市场)的远近对地 区经济的不同影响: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达与发达、经济沿海化、) —为什么我国总体看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内地欠发达?
—我国以京广线为界,京广线以东和沿线集中了中国70%人口和85%的GDP。
—世界人口的60%居住在距海岸线100公里以内;
• 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影响:城市不同地段的房价;厂址;学校 小店的生意 • 空间移动成本是如何产生的?
2018/11/30 29
空间移动成本的产生
• 为什么需要区域经济学?为什么其它经济学不能取代区域经济 学?——其存在与发展的客观基础是区域分异(从而导致需求 与供给空间上不一致) • 区域分异:不同区域要素的分布状况、产业的状况、发展水平等 存在的差异性(许庆明),如:为什么有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为什么不同地区产业结构不同、发展水平不同? • 区域分异的客观基础是由于以下四个原因: (张、魏、郝)
第1讲 区域与城市经济概述
一、区域与“经济区域” 二、区域经济分析的方法论特点 三、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四、区域经济理论的演变
2018/11/30 1
一、区域与经济区域
1、区域:
地球表面上按一定特征划分的空间系统。 • 自然地理区域:太行山区、长江流域、宁绍平 原…… • 行政区域:浙江省、江苏省……;杭州市、宁波 市…… • 经济区域:按经济特征划分的空间系统。如:经 济发展水平、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
腹地
(区域经济中心)
2018/11/30
10
10
区域空间结构的空间尺度和层次(范围): • 经济区域大可至一个领土辽阔的国家或由几个国家组成 的集团,如欧盟、北美、东盟…… 小可至省以下的一个 地区或市、县。
• 但是,经济区域不论范围大小,从空间结构看,都有“点、 线、面”的结构。 • 因此,不同空间尺度和层次的区域,也就是不同范围的“ 点、面、线”:世界、中国、浙江省……
另一方面,区域是城市发展的腹地和基础:
区域的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影响着城
市的发展状况,并决定了城市的性质(动能定位)、规模 和经济结构。
关于城市与腹地的关系将在后面 “经济区域的空间结
构及其演化”一章中详尽分析
2018/11/30
27
二,区域经济分析的方法论特点
• • • • • • • • “区域”经济分析与其它理论在分析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1、现代主流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特点 理性人假定、成本—收益分析 2、新古典经济学(微观、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等) 假定:经济活动在一个点上进行(没有空间距离)。 成本:生产成本(要素价格) 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突出:空间移动(距离)成本(如运输成本、时间成本等); 因为经济活动存在空间距离,经济活动在不同的地点进行,就会 有不同的空间移动(距离)成本(如运输成本、时间成本等); 空间移动(距离)成本与经济活动(见下页)
2018/11/30
2
2、经济区域的特征
经济区域:指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 ,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经济区域有四个特征: (1)地域性或空间性。 • 经济区域是指地域空间整体中的一个部分。这个地域空间是 经济活动的载体。 (2)独立性或疆域性 各区域相对独立。不仅区域内各利益主体有独立性,且每个区 域的功能差异、界面划分也是独立的。虽然区域的范围可大可 小,不是指行政区域也不是自然地理单元,而是按经济活动内 在联系形成的经济区域。
2018/11/30 31
• 正由于区域分异,区域经济就难以用一般的经济 学理论加以分析,需要用区域经济学的概念:空 间移动成本加以分析。
2018/11/30
32
三、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1、区域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城市)经济发展和区际
经济关系的科学。
2018/11/30
2018/11/30
14
2018/11/30
15
天台、三门在行政上属于台州市的“行政区”范围,但是从“经济区 域”看,属于宁波经济区域;同样如上虞、新昌、嵊州等。 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会日益冲破行政区的束缚,以经济区域来展开经 济活动。 2018/11/30 16
• 经济区域由经济中心与腹地构成,经济中心是否强大、中心 与腹地的联系是否紧密是影响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 因素。 • 当经济区域的范围与行政区的范围不一致的时候,往往会阻
• 区域在经济上尽可能是一个完整的地区,能独立生存和发 展,有较完整的经济结构,有组织协调内部和区域经济联 系的能力。
2018/11/30
4
3、经济区域的构成: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
• 如何分析一个区域的发展状况?杭州都市圈是一个经济区域,应该从 什么地方着手来分析这一个区域的发展水平?
2018/11/30
上游沿黄经济区;河西走廊经济区 中原经济区;长株潭经济区
201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