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胆总管切开探查引流术手术步骤

胆总管切开探查引流术手术步骤

胆总管切开探查引流术
1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体位:仰卧位。

3切口:右侧肋缘下斜切口或右侧经腹直肌切口。

4探查:顺序探查脾脏、胃、肝左右叶,注意胆囊的大小,外观,有无炎症粘连、水肿、充血、增厚及胆囊内有无结石。

继而将示指及中指伸进小网膜孔,拇指在前,检查肝外胆管有无索状物、硬结或结石。

肿瘤的硬结呈浸润性,不能移动,而结石硬结则边界清楚,有时可滑动,但嵌顿在胆总管下端的大块结石,可能不易与肿瘤鉴别。

最后,以示指及拇指检查胆总管下端及十二指肠,注意胰头部的征象,为了检查胰头及胆总管下端,常需切开十二指肠侧方腹膜,游离十二指肠和胰头(Kocher切口)。

有时,慢性胰腺炎所引起的胆总管下端狭窄及阻塞,难于与胰头癌相区别,亦需要通过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来确定。

5显露肝十二指肠韧带:手术野必须充分显露,否则不但延长手术时间,还影响操作。

用生理盐水纱垫分别覆盖一胃和十二指肠、肝脏和胆囊,以及横结肠和空肠。

然后用大宽深拉钩,分别将胃、十二指肠拉向左方。

肝脏、胆囊拉向右上方,大小肠拉向下方,使肝十二指肠韧带稍呈紧张状态,以显示在其中走行的胆总管及其下方的网膜孔。

用生理盐水纱布填塞于网膜孔内,以防胆汁外溢,污染小网膜腔。

6切开胆总管:切开肝十二指肠韧带前方的腹膜,稍加剥离,即可
显露胆总管。

于距十二指肠上缘1cm处,即肝外胆管中段,常规的进行穿刺抽出胆汁,确认是胆总管,并做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

于穿刺针眼的两侧,各缝一条牵引线。

提起牵引线,在其中间用尖刀或组织剪沿纵轴切开胆总管约2cm。

由于胆管血供为双侧终末动脉,所以切口一定要选在胆管的中线。

可以根据手术需要向左侧肝管延长切口,但不要超过镰状韧带,避免切断脐静脉导致出血。

7取石或蛔虫:用胆石钳或胆石匙伸入胆总管内上下探查,尽量将所有的结石(或蛔虫)全部取出。

当胆总管明显扩张时,可将左手示指伸入胆总管内进行探查,以免残存胆石、蛔虫。

如有狭窄,则应明确其位置。

胆总管胰腺段常不易触诊,可在胆总管中放置金属探子(胆道扩张器)后再触诊。

当向下通过乳头胆管开口时,可有阻力突然消失感,并可见扩张器探头显现在薄层十二指肠前壁下,但要轻柔操作,防止损伤肠道。

一般可用14#导尿管(直径约3mm)探查Oddi括约肌和左、右肝管是否通畅,以免应用坚硬的器械损伤约肌或产生假道。

8放置T形管:将T形管的两端各留2~3cm长,其剪掉,并将其底部侧壁侧壁剪除一半,开放管腔。

用长弯血管钳或镊子将T形管两臂自然伸展。

用3-0号无创线或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关闭胆总管,再由T 管慢慢注入生理盐水,观察其通畅情况以及胆总管缝合处有无液体漏出,对漏液处应补加缝合。

最后,对有疑问的情况,可再经T管行胆道造影,以免遗留结石。

将T管自腹壁戳孔引出并与腹壁皮肤固定。

将大网膜包绕于肝下,逐层缝合腹壁切口。

术毕。

9注意事项
9.1胆总管切开引流同时要切除胆囊者,有下列情况时,应先做胆总管切开引流:
9.1.1病情急重,胆总管切开引流后,胆道已通畅,胆囊可暂不切除,待病情好转后再行胆囊切除,也可得到满意效果。

9.1.2术中发现胆总管解剖变异或其他病理改变,需要做胆囊和肠道的吻合者。

9.2血管处理:
9.2.1有的患者胆囊动脉变异,由肝固有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出,横跨胆总管前方进入胆囊,影响显露胆总管。

如不需要切除胆囊时,将血管分离后拉向一旁,显露胆部管。

切勿轻易结扎、切断,以免胆囊缺血坏死。

少数患者的肝右动脉横跨肝总管前方,慎勿损伤。

9.2.2少数患者的门静脉在胆总管前方走行,故切开胆总管前,必须先做穿刺,以免误将门静脉切开,引起严重出血。

9.2.3胆管的静脉丛管壁较薄,胆总管表面炎性浸润时偶有曲张静脉,手术显露胆管时,须仔细操作,以免撕裂出血。

9.3肝内胆管结石,由胆总管切口取除困难时,可行扩大的胆总管切开术。

切开胆总管前面的腹膜直至左、右肝管分叉部,将左肝管显露出3~4cm,或将右肝管露出1~2cm,将胆总管切口延长到左或右肝管,进行取石及清洗胆管。

9.4应用胆道扩张器时,工忌用暴力,以免损伤Oddi括约肌,日后形成瘢痕性狭窄,甚至穿破胆总管,形成假道。

必要时可于手术中借
助胆道镜探查、取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