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 审美与设计
LOGO
四、审美想象
• 审美想象包括审美联想、审美想象、审美通感三个部分, 这三者与联想、想象、通感有一定的关联,但建立在审美 的基础上。
LOGO
• 1、审美联想 • ①审美联想的概念 •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波及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人感 知某种现实对象时,往往在一定条件下,触动生活经验中 的某个事物,把它们二者联系在一起。所以,联想是现实 引起回忆的一种形式。
家乐福的打折促销广告,该招贴最吸引的地方便是条形码向下滴的墨汁, 是因为消费者对条形码形态已经有了一个理解,对向下滴的动感已经有 了一个知觉上的理解,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到,条形码代表商业行为,向 下滴的液体代表减价的意思。
LOGO
LOGO
LOGO
LOGO
• 2、审美表象的分类 • 审美表象的分类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 a. 按表象的构成来源可分为直接表象、间接表象 和记忆表象、想象表象。
LOGO
•
LOGO
第四章 审美与设计
由NordriDesign提供
一、审美心理学概述
LOGO
1、美的内涵 美的内涵无疑涉及到情感、需要、动机、兴趣、情绪、 认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时代背景及文化相关。 可以说,美是研究“理性直觉”和“价值感觉”的学说。 “价值”的意义和条件便是我们首先要讨论的问题。自从 笛卡尔的时代以来,这是一个经历过多少代人探讨的概念。 在自然界中一切可见事态都是用以前的已见事态来帮助理解 的,一件设计作品的美丑,也毫无例外地要依靠人们先前的 审美经验来加以判断,这种以经验为参照的审美形式,从一 个侧面证明了审美的非理性特征,由此可以说,审美是一种 非生理原因的心理意识活动。
LOGO
•⑥美的绝对性 美的事物有其自身的质的规律性,是有一定的客观标准的。 一个事物是否具有美的属性,关键在于它是否符合美的规律。 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对立和统一:美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是两个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概念。两者是对立的。美的相对 性和绝对性又是互相渗透的。美的相对性隐含于绝对性之中, 美的绝对性必须通过美的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美的总 和,构成了事物的绝对美。即一定的量变转化为质变。 •⑦美的新颖性 在社会实践中,由于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的不断提升,人的本质力量也就不断被对象化,不断地创造 出新的东西来表现审美者的审美情趣和理想,所以美具有新 颖性。
LOGO
马戏艺术学院创意宣传就利用这种审美知觉的选择性,受众首先注意到 的是醒目的红色(苹果、衣服),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LOGO
LOGO
• ③ 审美知觉的恒定性、理解性、感情性 审美知觉的恒定性,是指由于受审美经验和日常知识 的作用,在知觉条件有了变化时,知觉的内容并不随之改 变,人对于事物的状态和属性,保持着知觉的相对稳定。 这是以事物具有本身相对固定特征和人的感知接受这种信 息不断反复形成的习惯为主客观条件的。 审美知觉具有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与选择性如果没 有对事物的某种理解是难于做到的。在一般情况下对客体 的知觉总是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思维加以领会。审 美知觉则是根据已有的审美经验进行形象思维,并在感性 中贯穿着理性的审美客体形象,把握它的内容和意义。
LOGO
• 三、审美表象与审美经验 审美表象是审美中事物外部整体特征直 接作用于感官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印象,审 美经验则是强调审美主体在感受、体验、 创造美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LOGO
• 1、审美表象的概念 • 表象是指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痕迹。审美 表象是指审美中事物外部整体新特征直接作用于 感官而在头脑中形成并巩固下来的完整映像。
LOGO
• ④审美知觉还具有情感性 主体在知觉审美客体过程中,把自己的情绪、 兴趣和意志的指向性,自然而然地渗透、输入进 去。
LOGO
图中广告语为“不可思议的力量”的sunlife奶粉广告,活泼的小男孩既 可爱又活泼,母亲会产生感情,从而会产生购买欲望。
LOGO 同样,《狮子王》海报,狮子王的成功也是工作人员在非洲草原上写生 几年,仔细观察记录环境从而才能体现事物的美与真。
LOGO
LOGO
LOGO
• 3、审美经验 • 审美经验是指审美主体在感受、体验、创造美的过程中 积累的经验。 • 审美经验在生理机制上是人在头脑中对审美的实践、习 惯、知识与方法的记忆与积累,包括审美实践活动中获得 的直接经验,以及通过学习、借鉴、训练获得间接经验, 构成了系统的审美经验。
LOGO
•பைடு நூலகம்
审美经验的心理基础是审美主体通过思维,将审美对 象的美与审美感受加以概括与内化的结果。其中,不乏每 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审美经验有两种:一种是感官 直接接触审美对象,获得的未经加工的经验,是感性的审 美经验;另一种是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性概括或习惯的 理性的审美经验。
直接表象是由对象的形、声、色及其组合结构直接刺 激而通过感觉、知觉发展所构成的表象,如欣赏花草、音 乐时由对象形态直接刺激感官而在大脑中形成的表象。 间接表象是通过别人的语言描绘、文字表现而在间接 途径中所获得的表象,如听故事、阅读文学作品时,虽然 没有直接接触可视、可听、可触摸的形象,但通过理解、 想象却在大脑中形成了具体、感性、完整的表象、形象。 不过这种间接表象需以以往积淀的相关的直接表象为参考 系,并且要有一定的审美经验、判断力、想象力、理解力。
例如图中治疗手腕的广告,创意和表现均来源于“手”,但 却通过字母的疏密组合关系达到审美知觉的整体性。
LOGO
LOGO
• ②审美知觉的选择性 审美知觉的选择性,对设计师进行设计创作至为重要。 设计师不应该消极被动地去感知模拟和再现一切,而应该 善于观察、捕捉和表现具有鲜明动人的感性特征而又体现 着某种共同本质的对象。只有这样的艺术形象才能感人。 在审美知觉中不善于选择的艺术家,其作品将不会有独到 的新意。
LOGO
• b. 按照表象的知觉根源,在形式上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 表象以及味觉、嗅觉、触觉、运动觉的表象等等,而在审 美中则主要是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在特殊情况下还可能 形成触觉表象。 • 视觉表象是审美对象的线条、形状色彩及其组合刺激 视觉感受器而在大脑视觉区所形成的综合表象。如自然界、 社会生活和艺术中的平面的、空间立体的、静态的、动态 的审美表象,这是审美中获得数量最多的表象。听觉表象 是事物各种声音刺激人的听觉感受器而在大脑听觉区所形 成的综合映象,如听演说、音乐、曲艺等组合成的时间流 动的审美表象。触觉表象是通过抚摸对象外在特征所形成 的想象中的综台印象。
LOGO
•
审美经验的作用是加深审美的感受、体验、想象、理 解等心理活动的敏锐程度和深广程度,直接影响着审美创 造。普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思维 能力越强,对事物及其联系的认识越清晰、全面、深刻, 记忆就越巩固,储存的信息就更处于活跃、游动状态,而 回忆也就是更加敏捷、准确,更能把握事物之间的本质联 系,从而也就更能激活联想与想象。
LOGO
4.1.3美的缘起与发展 (1) 石器工具的制造与改进
LOGO
(1) 洞窟壁画的产生
LOGO
LOGO
(1) 装饰品的出现 (2) 相关美学学科的出现
LOGO
•③社会性 社会性也叫有用性,即美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社会的属 性。 •④延展性 延展性即美不是即时的东西,从美的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到, 许多美学家执着于美得研究,因此美得发展有历史沿袭、并 且将会继续下去。 •⑤美的相对性 任何事物都是与其他事物紧密相连的,互为作用、发展的, 其关系的改变,也必然会影响着审美对象的审美属性。
例如博伊森(Boysen)涂料宣传广告——鲜艳如花,就 LOGO 充分体现,日常生活中的所感所知。包括平时的触觉感知、 视觉感知中得到的经验,运用花朵的盛怒绽放来表达该涂料 产品色彩。
LOGO
LOGO
2、美的特征
美的特征是指美的特性和品格。通过社会 实践所达到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体现出美的内容的客观性与社会性,而美的 内容表现形式则是感性的,因而又是具体形 象性的。
LOGO
•美的特征主要有: •①可感性 可感性即美具有一种能以其具体的感性形象为人们的感 官所感知的特性,即有其生动的、具体的外在形式。如事物 的形状、姿态、线条、色彩、声响等。 •②感染性 感染性即美有一种感染人、愉悦人、令人喜爱的特性。 也就是美是有其吸引力、调控力和着迷力的。它的感染作用 表现在能陶冶人的情操,鼓励人的情感,启迪人的思想,引 起人的爱慕和追求,使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陶醉其中。
LOGO
LOGO
2、审美知觉
要认识对象,必须把握对象各个局部、各种属性的联系, 构建成一个整体形象、一个整体事物。这个任务,是由审美 知觉来完成的。
LOGO
审美直觉的特征
• ①审美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是在感觉材料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各 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LOGO 例如图中德国设计师岗特兰堡(Gunter Rambow)的“土豆”系列招贴, 就反映了他经历过的德国战败后异常贫困和艰苦的日子和深深的土豆情 节。
LOGO 图为《阿拉丁》海报,阿拉丁为了表现异域文化的,所有的场景都是实 地写生的,对当地的风景进行仔细的观察与采风。
一、审美心理要素
LOGO
审美心理因素主要涵盖了审美感知、审美经验、审美表象、 审美想象、审美意象、审美意志、审美理解、审美情感等方 面的要素。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审美主体的心理是复杂的、 多层次的,一般都是从审美活动的纵横联系中体现出审美主 体所表现的心理因素的有机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