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姓名组别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秦岭一淮河线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位置及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2、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3、知道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界限和范围4、在图上描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间分界线并标出名称。
5、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一、秦岭与淮河1、秦岭①位置:位于与省南部,北临,南临②主峰:③走向:④分水岭:是和的分水岭2、淮河①发源地:②流向:③流经省区:、、④注入地:,主流经高邮湖南入,另一支经苏北灌溉总渠东入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河流的封冻年降水量植被类型耕地的类型主要的粮食作物作物的熟制主要的经济林木主要的运输方式1、一月份等温线2、等降水量线3、干湿地区:与分界线4、耕地类型:与分界线5、温度带:与分界线6、气候区:与分界线7、植被类型:与分界线8、地区:与分界线三、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依据:依据气候和地形的差异,坚固自然景观和土地利用的不同2、四大区域:、、、①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分界线:②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③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课堂展示】1.下列山脉,作为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的是( )A.秦岭 B.武夷山 C.南岭 D.横断山2.不属于秦岭-淮河的意义的是( )A.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限B.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限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D.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3.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是 ( )A.秦岭——淮河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C.大兴安岭——祁连山——横断山脉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4.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是( )A.天山一阴山B.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冈底斯山C.秦岭一淮河D.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5.秦岭一淮河线以北的植被类型主要是 ( ) A.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草原 D.热带雨林6.秦岭一淮河线以南的河流冬季大多不结冰的主要原因是( )A.受冬季风的影响小B.受夏季风的影响大C.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D.1月平均气温高于0℃7.下列省级行政区,位于秦岭一淮河线以北的是 ( ) A.河北省 B.山东省 C.湖南省 D.广东省8.既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又是农耕区与畜牧区界线的山脉是 ( ) A.太行山 B.长白山 C.巫山 D.大兴安岭9.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限突出的因素是( ) A.气候因素 B.地形因素 C.行政因素 D.经济因素10.我国四大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 )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11.“早穿棉袄午穿纱”描述的地区位于(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12.北京市位于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13.湖南省的植被类型为 (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14.下列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的是( ) A.江汉平原 B.成都平原 C.辽河平原 D.洞庭湖平原15.秦岭、淮河都经过的省区是( ) A 陕西省 B 山西省 C 河南省 D 安徽省16.秦岭地区的植被是( ) A 落叶阔叶林 B 常绿阔叶林 C 草地 D 从山顶到山脚垂直变化18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线一致的有()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③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1月0℃等温线⑤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19我国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的分界线是( )A .5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20下列地理界线中,不是划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重要界线的是( )A.秦岭----淮河线 B .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C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D.青藏高原边缘线21.下列省区中,没有被秦岭一淮河线穿过的是( )A .甘肃 B .陕西 C .河南 D .湖南22.秦岭山脉的走向与下列哪条山脉一致( )A .天山 B .长白山 C .太行山D .武夷山23.下列山脉中,为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的是( )A .秦岭 B .武夷山 C .南岭D .横断山24.下列河流中,冬季有结冰现象的是( ) A .长江 B .黄河 C .珠江 D .湘江25.下列商品粮基地,一年只能一熟的是( )A .珠江三角洲 B .成都平原C .松嫩平原D .洞庭湖平原26.目前,淮河大部分径流( )A .直接注入东海 B .直接注入黄海 C .注入长江后入东海 D .注入长江后人黄海 27.既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界线,又是农耕区与畜牧区界线的山脉是( )A .太行山B .长白山C .巫山D .大兴安岭 28.下列各地中,降水量少于400毫米的是( )A .银川 B .拉萨 C .西宁 D .西安 【拓展提升】 1.读下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区域C 为_________区,D 为_________区。
在C 、D 两区的交界线上有_________山和___________山。
(2)图中A 、B 所在的区为__________区,AB 间以____________为界,自然环境差异明显。
A 与C 相邻处的温度带属于____________带,B 与C相邻处的干湿地区属____________区。
(3)从C 区向东,农业生产由以____________业为主,向西变为以__________业为主。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材料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材料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材料四:人们常说,“到了昆仑山,气息已奄奄;过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上了风火山,三魂已归天。
”材料一~四分别反映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根据你的理解,它们分别是 、、 、 。
3、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区域名称:甲 乙丙 丁(2) 甲、乙两个区域分界处的山脉是 山脉和 山脉。
(3)乙、丙两个区域分界处的山脉是 山脉。
(4) 丙、丁两个区域的分界线是(5)地跨甲、乙、丙、丁4个区域的省级行政区是 。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A B C D(2)填写河流名称① ②(3)A 与B 两地区分界线是 山脉和 (河流),A 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以 为主;居民主食是 , B 地区耕地类型是 ,居民主食是 。
A 与C 两地区的分界线是 ;从干湿状况看,该线以西主要是 和 地区,以东主要是 和 地区。
D 与B 两地区的分界线是 边缘线。
D 与C 两地区的分界线 。
(4)填表比较班级 姓名 组别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导学案 (北方)(1)项目 A 地区 B 地区 植被类型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粮食作物班级姓名组别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导学案(南方)(2)【学习目标】(3)南线:把西南水电,云南、贵州的坑口火电送向广东③意义(1)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把煤炭转化成电能输出,减轻了铁路运输压力(2)对东部能有效的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课堂展示】1.小兰这样描述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在石灰岩分布地区,那里山美,溶洞多;水秀,江清水碧,四季如春。
”据此判断小兰的家乡可能位于(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气候的共同特点是( )A.雨热同期 B.冬季寒冷干燥 C.年降水量平均在800毫米以上D.月平均气温在O℃以下3.关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多种植高粱、大豆,南方多种植水稻、花生B.北方主要水果有柑橘、苹果等,南方主要是香蕉、荔枝C.北方民居墙体较厚,南方民居墙体高大D.北方交通工具以车、船为主,南方以船运输4.我国北方很多农业育种公司都选择到海南岛进行育种工作,其主要原因是( )A.农业科技水平高B.良好的灌溉条件C.机械化水平高D.光热条件好5.下列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的是()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6.我国天然橡胶的主要产区是()A雷州半岛B台湾岛C海南岛D云南省南部地区7.“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理位置因素 B.地形因素 C.气候因素 D.植物品种因素8.南方地区的房屋,屋顶坡度陡、四壁透风的结构是因为()A.气温高、降水多 B.光照强烈、降水稀少 C.冬季寒冷干燥 D.风俗习惯9.下列水果中,主产在南方地区的是()A.柑桔 B.苹果 C.梨 D.桃10.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A广西 B四川 C云南 D湖南【拓展延升】1.读中国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1〕元曲“小桥、流水、人家”描绘的是地区的乡村。
①.A地区②.B地区③.C地区④.D地区〔2〕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我国的工业基地。
①辽中南地区②京津唐地区③沪宁杭地区④珠江三角洲地区〔3〕在图中填出长江、黄河的名称。
(4)四大地理区域中,全部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是______(填字母,以下同)地区,全部位于湿润地区的是地区,位于季风区内的是和。
(5)A、B、C、D四个区域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以水田为主的耕地主要是位于_ (用字母表示)(6)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原因是。
2、读北方地区位置和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山脉:A B平原:C E高原:D F海洋:G H(2)C地区北部土壤肥沃,因土壤中含腐殖质被称为。
原来的大片荒地已成为我国农业基地,变成了。
(3)F处的民居较有代表性是,主要粮食作物是,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4)E地区发展工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3、材料解析:20XX年来我国的华北地区域水资源频频告急,为解决天津用水紧张的状况,国务院制定实施引黄济津。
引黄济津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污染。
因为相关地区河道污染严重,调水被迫多次改线。
这次调水仅因为污水问题,就损失用水4000多万立方米。
近年来,我国每天污水排放量近1.64亿吨,其中约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
全国约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段被严重污染。
(1)要想彻底缓解华北缺水的状况,其有效措施是:○1引长江的水进入华北○2引珠江水进入华北○3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4大量开采地下水○5开挖入海新河○6将华北地区部分居民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