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第10章: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课堂PPT)

教育心理学第10章: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课堂PPT)

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 ❖ (2)领会:指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 ❖ (3)应用:指将所学材料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包括概念、
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 ❖ (4)分析:指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并理解其组
织结构。 ❖ (5)综合:指将所学的零碎知识整合为知识系统。 ❖ (6)评价:指对所学材料(论点的陈述、小说、诗歌以及
19
二、 教学内容设计
❖(一)教材内容的宏观把握 ❖1.钻研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在
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教材的组织方法,分析教学内容
的编排意图和特点。 ❖3.紧扣学科核心概念,确定教学中的重
难点。
20
二、 教学内容设计
❖ (二)教材内容的选择重组 ❖ 1.依据学生的知识准备和认知发展水平,灵活调
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华而不实的语言描述教 学目标。
18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与要求
❖ 2.教学目标的设置、表述与呈现要求 ❖ (3)教学目标的呈现要求 ❖ ①展示目标要自然;②分散展示目标的效果要优
于集中展示;③展示目标应与回应目标结合;④ 目标不能太多且应分出重难点目标;⑤呈现的目 标不能太细;⑥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不一定展示目 标;⑦对难度大的内容的教学目标最好放在课堂 的最后一个环节完成;⑧以自学为主的课型最好 课前展示目标已起到组织策略的作用;⑨情感教 学目标在课堂中不一定展现,但必须有其地位。
❖如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学生能认真观看学 校组织的反映爱国主义的影片,并在小组 会上谈自己的观后感。
16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与要求
❖ 2.教学目标的设置、表述与呈现要求 ❖ (1)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求 ❖ ①即时目标与延时目标相结合 ❖ ②抽象目标与具体目标相结合 ❖ ③共同性目标与个性化目标相结合 ❖ ④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相结合 ❖ 目标应描述经由教学学后学生所达到的学习结果
知、技能或态度变化的理想预期,是衡量学生学 习质量和教师教学效果与水平的基本依据。 ❖ 2.教学目标的作用 ❖ (1)指导教学方法、技术、媒体、策略的使用 ❖ (2)指引学生学习 ❖ (3)促进课堂行为和交流 ❖ (4)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9
(一)教学目标的领域与分类
❖ 1.布卢姆的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 (1)知识:指对所学材料的记忆,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
❖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运 用系统方法,将教与学的原理转换成对教 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等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 案的系统化过程。
5
二、教学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一)教学设计的目的 ❖(二)教学设计的意义
6
三、教学设计的原则 ❖1.把握正确教育观念 ❖2.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3.追求良好教学效果 ❖4.使用有效教学策略
❖3.辛普森的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 ❖(1)知觉 ❖(2)模仿 ❖(3)操作 ❖(4)准确 ❖(5)连贯 ❖(6)习惯化
12
❖在实际生活中,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这 三方面的行为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例如,学生写字时(动作技能),也正在进 行记忆和推理(认知),同时,他们对这个 任务会产生某种情绪反应(情感)。
第十章 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1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第二节 教学设计要素 ❖第三节 不同类型教学设计 ❖第四节 教学策略
2
❖教学设计到底有没有必要?
3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 一、教学设计及其类型 ❖ 二、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模式 ❖ 三、教学设计的意义
4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 ❖课堂讨论1:教学设计要解决哪些基本问题? ❖课堂讨论2:如何理解教学设计的内涵?
而非教师的教学过程。 ❖ 目标要反映学生的发展水平 ❖ 陈述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以观测,尽量避免
用含糊的华而不实的语言描述教学目标。
17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与要求
❖2.教学目标的设置、表述与呈现要求 ❖(2)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求 ❖①目标应描述经由教学学后学生所达到的
学习结果而非教师的教学过程。 ❖②目标要反映学生的发展水平 ❖③陈述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以观测,
7
四、教学设计的模式
❖1.确定教学目标 ❖2.进行教学分析 ❖3.检查起点行为 ❖4.设定操作目标 ❖5.拟订测试题目 ❖6.提出教学策略 ❖7.选定教学内容 ❖8.做形成性评量 ❖9.作总结性评价
8
第二节 教学设计要素
❖ 一、教学目标设计 ❖ 1.教学目标的概念 ❖教学目标是指学生接受教学之后能够产生哪些认
整性怎样 ❖ ④表述对象:教学对象
14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与要求
❖ (2)格伦兰(N.E.Gronlund)提出了内部心理与 外部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方法。
❖ 用这种方法陈述的教学目标由两部分构成:
❖ 第一部分为一般教学目标,用一个动词描述学生 通过教学所产生的内部变化,如记忆、知觉、理 解、创造、欣赏等;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同时设置 这三个方面的目标。
13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与要求
❖1.教学目标的表述技术
❖ (1)行为目标的表述技术(马杰,1962) ❖ 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
教学目标。 ❖ 行为目标的陈述包括三个要素: ❖ ①表述行为:具体目标(用动宾结构的短语) ❖ ②表述条件:独立或有指导 ❖ ③表述标准:好到什么程度、精确度如何、完
❖ 第二部分为具体教学目标,列出具体行为样例, 即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生的能反映内在心理变化的 外显行为。
❖ 例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内部)

上完本节课后,学生能写一篇赞美祖国的
文章并当众朗读(外部)
15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与要求
❖(3)艾斯纳(E.W.Eisner)提出了表现性 目标表述技术
❖表现性目标只要求教师明确规定学生必须 参加的活动,而不必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 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
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
10
(一)教学目标的领域与分类
❖2.克拉斯沃尔的情感领域目标分类 ❖(1)接受:指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
激。 ❖(2)反应: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
得到满足。 ❖(3)形成价值观念 ❖(4)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5)价值体系个性化
11
(一)教学目标的领域与分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