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式英语的特征及形成原因探析

中式英语的特征及形成原因探析

2008年3月第14卷 第2期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 Bei Adult Educati on I nstituteMar,2008V o l.14 N o.2中式英语的特征及形成原因探析吴长青(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摘 要]中式英语,因其半英半汉,不英不汉,被琼・平卡姆称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

本文旨在探究中式英语的本质特点及其形成的内在原因,并通过剖析中式英语的两个重要表达层面:词汇和句法,总结出其有规律性的特点并分析出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中式英语;汉英翻译;表现及成因;解决方法[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878(2008)02—0070—02 中式英语,因其半英半汉,不英不汉,被琼・平卡姆称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中式英语的定义五花八门,学界只能依靠其自身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式英语下不完整的定义。

举例而言:中式英语是一种误成的混合语言,其非中非英,可以解释为带有汉语特点的英语(Joan Pinknha m,2003)。

中式英语是一种把汉语意思用非英语语法及其语言习惯来表达的粗劣混合(He M ingzhu, 2000)。

中式英语是由学习英语的中国人由于母语干扰机械的遵循汉语的语言规则结构而误造的一种英语(L i Guowen,1993)。

一、中式英语形成的原因(一)中式英语在词汇层面上形成的原因中式英语在词汇层面上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词的涌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产生了不少新词汇,这些不断涌现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在英语中没有或一时找不到相应的译法,即使翻译出来需要一定的磨合的过程。

译文往往是解释性的,解释不了就逐字逐句的翻译,因而容易产生中式英语。

例如:“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初译:e mphasize the need t o study,t o have political a wareness and t o be honest and up right。

改译:on three things:study,politics and integrity.初译是解释性的,显然没有原文简洁,改译简单明了,但也没有完全摆脱中式英语的味道。

(2)累赘词语。

在汉译英的过程中,中式英语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汉语的动词含义常引起了不必要的词汇的添加,多余的词汇可以是文章中的任意一部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等。

例如: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若译为:t 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econom ic ref or m, accelerate一词与increase the peace of that意义相同,故产生累赘词语;与累赘名词相比较,中式英语在词汇层面上产生累赘词现象还表现在动词和动词词组之中。

例如:多余动词+名词的现象,“中国只有实现了工业现代化,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的翻译:Not until China realizes industrial modernizati on,will we build up a har mony s ociety 远不及Not until China modernizes its industry,will we build up a har mony s ociety的翻译准确和精炼。

(二)中式英语在句子层面上的表现中式英语在句子层面上的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平行句子结构,当句中两个或多个相似成分以相似的语法结构呈现,读者就能轻易的认识到其中的逻辑关系。

尽管如此,就连英语母语者在使用平行结构时都容易出错,中式英语就更容易在这一结构中出现了。

例如“他不来,我不走”的翻译:He will not come,I will not go和译文:Iwill not go until he comes作比较,第二句的表达才是标准英语,而第一句中的错误平行结构正是译者采用了英语的平行结构来翻译汉语所造成的。

(2)词语及词组的位子错位,在中式英语中某些句子的词语无论是从逻辑的角度还是从强调的角度来说都是摆放混乱的。

如果词语顺序有逻辑错误,那么它所强调的也是错误的。

只要译者[收稿日期]2007-12-25想表达意思,哪怕是在最基本的层面上,他们都必须细心的安排词语的顺序,尊重语言的习惯(Pinkha m2000: 244)。

一个词语或一个词组如果放错了位置就会引起读者对整个句子的误解。

例如:错位的词语现象,句A:It is esti m ated that our ar my will reach5,500,000at its peak next year.句B:It is esti m ated that at its peak next year our ar my will reach5,500,000。

二、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一)理解因素理解因素造成大量的中式英语产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原文理解不当,当译者没有完全理解原文,中式英语就容易产生。

例如:“厂长负责制”的翻译,在许多出版物中,这个短语被翻译成“fact ory manager res ponsibility syste m”,外国读者常常为此感到困惑:难道除了厂长还有其他人对工厂负责吗?而他们疑惑是因为他们中没有几个人了解中国企业的管理体制,面对这种情况译者应该考虑文化背景把相关信息补充完整。

那么“厂长责任制”可翻译成“fact ory manager res ponsibility syste m rather than everything going thr ough(or decided by)the fact ory Party comm ittee”。

(2)表达不当,没有对原文的理解,翻译就像空中楼阁,以“宣传”为例,长时间以来,在中国的许多出版物中“宣传”常被翻译成“p r opaganda”,例如“the Pr opaganda M inistry of the CPC”,“t o strengthen p r opaganda”,and“f oreign p r opaganda”等。

而翻开汉英词典,人们也常常发现“宣传”最常用的翻译即“p r opaganda”。

“宣传”在汉语中是褒义词,即“对群众说明讲解,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

而在英语中,“p r opaganda”是贬义词,即“false or false inf or mati on used by a govern ment or political party t o make partly peop le agree with the m.”毫无疑问,西方人并不喜欢这个词,如要表达出积极的含义“publicity”则更为贴切。

(二)文化因素奈达认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有两种语言的背景比会两种语言要重要,因为词汇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才有其意义,才能发挥其功能。

下面就是机械的文字翻译的典型:(1)Every night Iwill lie in bed t o show a fil m in my brain of the things which have happened during the day.汉语中形象的表达“在脑海里过电影”与英语中“t o p icture...in one’s m ind’s eye”含义相同。

因而这句话可改为“Every night before going t o sleep I will p icture in my m ind’s eye what has happened during the day.”更为贴切。

(三)策略因素翻译策略中的主要问题就是译者被汉语的语义所影响,翻译出了中式英语。

如:“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航船将乘风破浪地驶向现代化的光辉彼岸”。

的译文A:The shi p of China’s s ocialist constructi on will brave the wind and waves and sail t o the gl ori ous destinati on of modernizati on.就不及译文B:China will stride for ward in building s ocialis m, like a shi p braving the wind and the waves,t owards the gl ori ous destinati on of modernizati on.表达准确,完整。

(四)思维因素在思维因素中,中式英语更多的体现在句子层面。

当表达一个复杂的概念时,汉语通常呈竹子结构,英语呈树形结构。

因而在翻译中,汉英句子结构的差异常会造成中式英语。

例如:“太吵,宿舍太闷,走到外面,校园里的树林中,小河边,假山旁,芳草上全是同学知己,一个个手捧书本,口中念念有词”的译文A:The classr oom was t oo noisy and the dor m was t oo stuffy.I went out.I f ound fell ow students in the woods,by the br ook,beside the r ockery,and on the la wn.They all had books in their hands and read the texts al oud就不及译文B:A s the classr oom was t oo noisy and the dor m t oo stuffy,I went outdoors,only t o find fell ow students every where-in the woods,by the br ook,beside the r ockery,and on the la wn,all with books in their hands and reading the texts al oud清晰准确。

三、结论解决中式英语的根本办法还在于平时的学习积累,使用英英词典就是很好的办法,逐字逐句的翻译是中式英语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使用英英词典,了解每个词语的解释意义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中式英语。

其次要深刻领会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每一个词语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历史背景。

翻译时,译者不能不注意如何才能在翻译中体现出这些隐含信息,以便使英语读者能够体会到各中含义。

参考文献:[1]Ke W enli.Translati on and the Reader———with s peciale mphasis on translati on of Chinese int o English[J].Foreign Language,1990,(3).[2]J i Shaobin.On How t o Avoid W riting English[J].TheW eekly Colu mn,2001,(9).[3]琳琼.中国式英语浅析[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1,(2).[4]庄绎传.也谈中式英语[J].中国翻译,2000,(6).(责任编辑:胡 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