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鼻息必鼾,语言难出——热盛,耗气伤 阴,严重者热熏心包 • 误下:小便不利,直视失溲——热盛动 风,气机阻滞,阳亡气脱 • 误火——发黄,惊痫,痸瘲——热入肝 胆及心包,伤阴动风
2021/3/10
思考:温病的概念和范围
2021/3/10
太阳病是否传变的见症
原文: •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
2021/3/10
太阳病分类 ——中风、伤寒、温病
提要: • 1)太阳中风证 • 主症:恶风寒,发热,汗出,脉浮缓
(头痛等) • 病机:风寒袭表,卫强营弱
2021/3/10
太阳病分类 ——中风、伤寒、温病
提要: • 2)太阳伤寒证 • 主症:恶风寒,发热,无汗,脉浮紧(体
痛,呕逆等) • 病机:风寒袭表,卫强营郁
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 传也。 •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 为不传也。
2021/3/10
太阳病是否传变的见症
提要:传变与否的判断 • 不传——脉静,不出现入里化热的症状 • 传变——颇欲吐,躁烦,脉数急 • 机理:邪胜则传变,正胜则不传 • 传变与否取决于:
1)病邪的轻重 2)正气的强弱 3)治疗的当否
2021/3/10
第二节 桂枝汤证
主讲人:英洪友
桂枝汤证
2021/3/10
原文:
•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 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 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 之。
•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 桂枝汤主之。
2021/3/10
提要:桂枝汤证证治
2021/3/10
外感病初起辨证候的阴阳
存疑: 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
来源于《周易》。 七:阳数,属火;六:阴数,属水。
2021/3/10
辨恶寒与发热的真假
原文: 11、病人身太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
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得衣者,寒在皮肤, 热在骨髓也。 提要:辨恶寒与发热的真假 身大热,反欲得衣——热在皮肤(表象),寒在 骨髓(本质)——真寒假热 身大寒,反不欲得衣——寒在皮肤(表象),热 在骨髓(本质)——真热假寒 难点:当结合临床实际见症,(需要补充见P13)
2021/3/10
太阳病的病程
原文: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
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 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提要:太阳病的病程:6—12天左右 防止传变:针足阳明经穴位(足三里)
2021/3/10
太阳病欲解时
原文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病愈不可再服;不效可连续服药。 • 3)喝热粥,温覆,以助药力。 • 4)发汗要适度。“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
不可令如水流漓”。 • 5)药后忌口。“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
酒酪、臭恶等物”。忌刺激性和不易消化的食 物。
2021/3/10附:源自伤寒论》(汉代)中的药物剂量重量: • 1斤=16两=250克 • 1两=15.625克 • 1两=4分=24铢
2021/3/10
太阳病分类
原文: •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
风。 •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
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
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 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 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痸瘲,若火熏之。一逆 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容量: • 1升=10合=200毫升 • 1合=20毫升
长度: • 1尺≈23厘米(约)
2021/3/10
思考:
桂枝汤是不是只能用于治疗 感冒?
2021/3/10
一、桂枝汤证的兼证
原文: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 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生姜 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 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歠粥,余如 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2021/3/10
一、桂枝汤证的兼证
提要:太阳中风兼经气不舒证治 • 主症:恶风(寒),发热,汗出——太阳中风证;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2021/3/10
第一节 太阳病概论
2021/3/10
太阳病提纲
原文: •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提要:太阳病提纲 太阳病的主症——头项强痛,恶寒 太阳病的主脉——脉浮 病机:病变部位——体表营卫
病邪——狭义:风寒之邪 广义:包括温、暑、湿等
思考:为什么原文没有提到“发热”?
注意: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 “汗出与否”
2021/3/10
太阳病分类 ——中风、伤寒、温病
• 提要: • 3)太阳温病 • 主症:发热,不恶寒,口渴,脉浮数 • 病机:温邪袭表,伤津耗液 • 治法:辛凉解表
2021/3/10
提要:4)误治后的变证 • 误汗:身灼热,自汗出,身重,多眠睡,
提要:太阳病易好转之时 ——巳至未时,9~15点
理论依据:阴阳学说与天人合一论 研究新领域:时间医学
2021/3/10
外感病初起辨证候的阴阳
原文: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
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 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提要:外感病初起辨证候的阴阳 发热恶寒——正气能够抗邪——阳证 无热恶寒——正气无力抗邪——阴证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方解:桂枝+甘草——辛甘通阳
生姜助桂枝发散风寒,以通卫阳
芍药+甘草——酸甘化阴
大枣助芍药益阴和中,以滋营阴
桂枝+芍药——一调营卫(气血,阴阳)
生姜+大枣——二调营卫(气血,阴阳)
2021/3/10
桂枝汤的煎服法及药后护理
• 1)只煎头煎,加水多,药量较大。 • 2)根据实际情况服药。先服三分之一,汗出
• 主症:恶寒(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 • 可见症:头痛,鼻鸣,干呕,脉数、弱、虚、
洪大等 • 病机:风寒袭表,卫强营弱(“阳浮而阴
弱”) • 治法:调和营卫,祛风解肌 • 方药:桂枝汤 • 注意:桂枝汤证的可见脉象有哪些?
脉浮缓,脉数,脉弱,脉虚,脉洪大。
2021/3/10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