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廉颇蔺相如列传关键词一:宽容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话题解读蔺相如的宽容气度,令我们佩服。
“宽以待人”“宽大为怀”,这是中国的古训,也是当今立足于社会、求得更好的发展的要求。
宽容是一种气度,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宽容是一种境界,它能使人跃上大方磊落的台阶。
只有宽容,才能“愈合”不愉快的创伤;只有宽容,才能消除人为的紧张。
宽容一如阳光,亲切,明亮。
宽容地对待你的敌人、仇家、对手,在非原则的问题上,以大局为重,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化干戈为玉帛的喜悦,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喜悦。
运用角度①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气度,是协调人际关系良好的润滑剂。
②“宽容”不等于纵容,应掌握适度的原则。
③要做到“宽容”,必须有开阔的胸襟与全局的眼光,必须摈弃等级观念。
[名人名言]1.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屠格涅夫2.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纪伯伦3.正义之神,宽容是我们最完美的所作所为。
——华兹华斯[重温经典]丘吉尔宽容政敌二战结束后不久,在一次酒会上,一个女政敌高举酒杯走向丘吉尔,并指了指丘吉尔的酒杯,说:“我恨你,如果我是您的夫人,我一定会在您的酒杯里投毒!”显然,这是一句满怀仇恨的挑衅,但丘吉尔笑了笑,挺友好地说:“您放心,如果我是您的先生,我一定把它一饮而尽!”这样从容不迫的回答给了对方一个极其宽容的印象。
宽容是一种大智慧,一种大聪明!关键词二:诚信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话题解读秦王应允给赵国十五座城池做交易,而私下却想白白得到一块美玉。
可是,失信于人的人也必将得不到他人的信任。
蔺相如看出秦王不是诚心,便以“璧有瑕,请指示王”为由拿回和氏璧。
我们称赞蔺相如的智谋而贬抑秦王的失信,所以,做一个诚信的人,你才可以收获他人的信任。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乃至整个人类所公认的一种美德。
说到诚信,也许每个人都会说,诚信很容易。
但是真正在关键时刻,又有几个人能保持诚信呢?虽然“诚信”二字很简单,但要做到就要我们用心去实现了。
运用角度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①为政应取信于民。
①诚信赢得美名。
①诚信是一种承诺。
[名人名言]1.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艾琳·卡瑟2.民无信不立。
——孔子3.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4.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了生命。
——大仲马[重温经典]李苦禅烧画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欣然应允。
无奈,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画作。
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画案,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地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肃立将画烧毁。
事后,李苦禅还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你还能从本文挖掘出哪些素材?这些素材有哪些运用角度?引领一:议论说理类精彩展示在武将廉颇的眼里,一个只会说几句好话的文相蔺相如凭什么职位比他高?于是处处与相如作对,出言不逊。
而相如并没有跟他计较,而是道出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君子之言。
这话着实令廉颇汗颜,于是就有了“负荆请罪”的佳话、“将相和”的美谈。
蔺相如的坚忍、包容让人钦佩,正是他的忍让,使得他与廉颇都受到人们的尊敬,同时为国家稳定作出了贡献。
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双赢的智慧。
世间万物皆如此,在自然界中也存在着许多互利共生的双赢故事。
现实生活中,竞争无时不在,但它不应该是一味的言论相攻,两败俱伤。
或许,我们多一份关爱、包容、谦让、无私,不但会承托别人,而且会成就自己,会在付出中收获双赢。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带一份平和,一份智慧,去接纳云,挽留雨。
彰显我们的长处,承托别人的短处,在茫茫竞争人海中,尽显自己双赢的人生大智慧。
素材例证法把素材当作例证可以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文题目叫做“双赢的智慧”,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关爱、包容、谦让、无私,能让双方获益。
引领二:议论说理类精彩展示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
宽容不是胆小无能,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
做人要宽容,更要学会宽容。
历史上有个叫蔺相如的人,由于护驾有功,所以官职一路上升,这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他便处处与蔺相如作对。
但是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避之。
廉颇看到蔺相如如此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从而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从此两人便联手,一起为赵国奉命效劳。
所以说,学会宽容,于人于己都有益处。
反观历史上那些好妒忌的人,遇到一点不满便怨天尤人,这些人纵然学问再好,也难成大器。
周瑜是个卓越的军事家,才能出众,足智多谋,把庞大的东吴水师管理得井井有条。
可是,当他得知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虽自知不如,但却不甘落败,于是整天盘算着如何打赢诸葛亮,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凄叹后,最终落得个吐血身亡的结局,唉,这又是何苦呢!倘若周瑜能像蔺相如那样宽容大量,我想,他的结局肯定不会是这样!素材对比法素材对比法是指将正面的素材和反面的素材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素材运用方法。
把性质上相反的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能有效地说服读者,使作者的观点鲜明突出。
在这里,作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将廉颇蔺相如的素材和周瑜的素材加以对比,叙述简约准确,很好地证明了“学会宽容,于人于己都有益处”的观点。
引领三:议论说理类精彩展示学会换位思考2011年湖南一考生一位著名的歌手,当她才出道的时候,上台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上台的第一句却变成了“谢谢大家,你们来了”,这看似简简单单的几个字的变化,却反映了她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正因为她的换位思考,正因为她从以自身的角度转至从观众的角度考虑,才得以有今天的辉煌成就。
由此看来,换位思考是走向成功的重要路标。
换位思考,让人生走向辉煌。
药家鑫事件,众所周知,一位相貌英俊、才华出众、众师器重,曾获奖十余项,得奖学金多次的前途无量的国家栋梁人才,却杀人了:事情就发生在去年的10月22日夜,他驾驶着自己的轿车途经西北大学附近时,将一位年轻的女子撞倒在地,可这位才子却使用了“非同凡响”的处理方法,因为他看这位年轻女子好像是农村人,怕难缠,所以没有送她上医院,而是当场将这位与他素不相识的年轻女子送离了人世……如果他当时不这样做,换过来想想,当场把伤者送去医院,如果他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那么,事情的结果将会截然不同,那么,他仍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前途仍会一片光明,那么,他的人生将会一片辉煌。
换位思考,让家庭迈向幸福。
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一直在她耳旁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油放太多了!”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么炒菜,不用你指示。
”丈夫在一旁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如果夫妻双方都学会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那么,所有的家庭都会和谐、美满、幸福,那么世界将会是美好的人间。
换位思考,让国家奔向富裕与繁荣。
赵国时期,有两位大臣,廉颇与蔺相如,由于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廉颇不甘心,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面对廉颇的挑战,蔺相如却一再退让,丝毫不计个人之利。
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一再避让,正是因为他懂得去换位思考,正是因为他不将个人私怨置于国家利益之上,赵国才得以日益强大,日益富强。
当你学会换位思考的时候,就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只有我们做到这些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更多地理解别人,那么,一切都将变得美好起来。
世事无绝对,当我们与他人意见不一致时,不妨也换位思考一番,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某些问题,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从他所处的环境来处理问题,有可能在我们“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因为我们的换位思考而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为了让我们的人生走向辉煌,家庭迈向幸福,国家奔向富裕与繁荣,请学会换位思考吧!素材例证法考生在文章中运用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素材,指出“正是因为他(蔺相如)懂得去换位思考,正是因为他不将个人私怨置于国家利益之上,赵国才得以日益强大,日益富强”,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换位思考,让国家奔向富裕与繁荣。
引领四:议论说理类精彩展示人生尽在方圆中2013年湖北一考生为人需方。
“方”是准则,是品德,是人的立身根本。
处事需圆,“圆”是灵通,是圆润,它要求人能适应,会变通。
因此,无方,生活中便没有规矩准则;无圆,生活便像没有上润滑油的链条负荷太重。
由此可见,所谓的方圆实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法,也是一种内方外圆的人生境界。
方者,方正刚直也。
古老的中华民族涌现出许多具有方正能量的人物,他们不是昙花一现的流星,而是社会正气的引者。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潇洒豪迈;屈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的洁身自好;陈天华“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的爱国情怀……他们都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获得了千古赞誉。